運動與休閒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
為配合我國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及本校的轉型與發展,本學院於90年8月正式成立,並將原屬本校教育學院之體育學系(所)、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調整成立運動與休閒學院,並於95學年度增設運動科學研究所:為提升本院競爭力於101學年度運動競技學系與運動科學研究所整併為「運動競技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與管理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整併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News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增強式肌力訓練對棒球選手上肢等速肌力與投擲表現之影響(2021) 林俊達; Lin, Chun-Ta研究目的:透過具安全性之上肢增強式肌力訓練機的訓練介入,以探討大專男子乙組棒球選手訓練效果及機轉。研究方法:主要訓練機構為具安全性之上肢增強式肌力訓練機,實驗參與者為23名大專男子乙組棒球選手,以前測球速為分組依據,隨機分配至增強式組(n=7)、傳統式組(n=8)及控制組(n=8),進行6週每週3次之訓練,並透過肌電系統(Noraxon Telemyo DTS)、等速肌力儀(Biodex Pro 4)及測速槍(JUGS GUN R2050),蒐集訓練前後的肌電活化、等速肌力及投擲表現。統計方法:以成對樣本t考驗,進行前後測肌電、等速肌力及球速之比較;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比較球速、肌電及等速肌力間之相關性,顯著水準訂為α= .05。研究結果:增強式組在前後測的投球速度有顯著提升(p< .05),傳統式組未顯著提升;投球作用肌肉活化方面,增強式組與傳統式組在前後測的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 muscle)、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muscle)、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 muscle)、三角肌(Deltoid muscle)、背闊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的肌肉活化有顯著提升(p < .05);等速肌力方面,增強式組在前後測的最大峰值轉矩(Max Peak touque,MPT)、最大峰值轉矩/體重(Max Peak torque/ body weight,MPT/W)、總作功(Work)、平均動力(Power)與平均峰值轉矩(Average Peak touqu,PT)有顯著提升(p <.05);相關分析方面,球速與120°/s在傳統式組之平均峰值轉矩與增強式組之總作功有顯著相關(p <.05)。結論:研究結果顯示,增強式訓練可有效提升投球速度、投球動作肌力與等速肌力;未來上肢肌力上要有效益,以增強式訓練機構來做為提升肌力表現是一可行方式。Item 微創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之結果及效益:動力學及功能性恢復之探討(2011) 林宗慶; Tsung-Ching Lin目的: 瞭解接受微創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受試者下肢動力學參數及功能性回復之自然過程,並探討不同肌力檢測時,膝伸肌與膝屈肌之最大力矩值的變化。方法: 本實驗採前瞻性(prospective)方式,共收集22名受試者(平均年齡68.6±6.6歲;平均身高:154.5±7.9公分;平均體重66.6±8.5公斤),均接受單側微創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並於術前、術後第一、二、六及十二個月,總共做五次的評估。使用Biodex測試儀評估病患健側和患側的膝伸、屈肌之等長、等速肌力、關節活動度、關節敏感度及瞬發率。結果: 術前患側及健側只在等速肌力及關節活動度有顯著差異。在術後第一及第二個月患側之膝伸肌在等長60度、等速60及180角速度之最大力矩值均顯著小於健側。術後二個月患側之肌力均和術前無顯著差異。術後六個月患側及健側在等速180角速度的膝伸肌最大力矩值有顯著差異。至於患側0-150毫秒之膝伸肌瞬發率則在術後每一時間點均顯著小於健側。結論:患側之下肢肌力於術後一個月相較於術前會有一明顯下降之現象;術後二個月患側下肢肌力約可恢復至術前水準;至術後六個月時,患側尚有快縮肌之肌力比健側低,術後一年間患側下肢之瞬發率均持續低於健側。此一結果可提供運動科學人員日後設計專門之運動訓練器材或研擬相關之運動處方之參考。Item 不同離心收縮比例阻力訓練對上臂肌群效果之探討(2003) 林錦昌; Chin-Chang Lin本研究旨在探討三種不同離心收縮比例1:1(2秒:2秒)、1:2(2秒:4秒)、1:3(2秒:6秒)對手臂屈伸肌群之訓練效果。以28名男性為受試對象(平均年齡21.07±1.86歲),隨機分派至上列三組,每組人數各為9名、9名、10名。受試者於訓練前後接受下列測驗:一、用Biodex等速測力機兩種速度(每秒60度及120度)進行最大力矩測試,二、測量上臂圍、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皮脂厚。訓練計畫包括八週肱二頭肌屈曲(biceps curl)啞鈴阻力訓練,每週兩次、每次3組、每組10下,強度為最大肌力(1RM)的70%。將資料分為肱二頭肌向心期、離心期及肱三頭肌向心、離心期之最大力矩四組資料,以混合設計23(動作速度及組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變項考驗;上臂圍、肱二、三頭肌皮脂厚前後測進步差異,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結果如下:等速測力機以60 o S-1施測,發現肱二頭肌離心收縮期之最大力矩,1:2組顯著優於1:1組與1:3組,而肱二頭肌向心收縮期和肱三頭肌之向心和離心收縮期之最大力矩則無進步差異;其他120°‧S-1速度下施測,發現肱二、三頭肌向心和離心收縮期之最大力矩皆未達顯著進步差異;三組不同離心收縮訓練比例的上臂圍和肱二、三頭肌皮脂厚進步幅度亦未達顯著差異。建議以1:2離心收縮比例對肌力訓練產生離心最大力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