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朝江南治理與官員協作模式——以皇權為中心
dc.contributor | 葉高樹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盧泓文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Lu, Hong-We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11:13Z | |
dc.date.available | 2022-12-31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11:13Z | |
dc.date.issued | 2017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清朝征服江南行省後,陸續設置相對多數的行省官員以資治理,僅江蘇與安徽兩省即有三名總督、兩名巡撫、三名布政使駐紮。但,江南政務沒有因為行政資源增加變得容易治理,反而屢屢因為水患、賦稅等問題,引起行省官員間的傾軋,朝中政治亦遭受牽連而動盪不已。故康雍乾三朝皇帝,為處理江南官員人事及政務,採取各種各樣的肆應策略。 諸帝早先採行的統合策略,乃持續入關時征服江南的原則,不斷設官分職,以減少協調的科層原則達到使官員自動運轉之目的。不過隨著時間越往後,該項原則的效果卻日益銳減。乾隆皇帝初政之際,江南同時飽受水患增多、賦稅減少之苦,行省官員間衝突不斷;朝中、地方社會產生有各種批評皇帝治理江南失策的輿論。迨乾隆二十年代,皇帝改以「協作」方式,組織官員治理水患。協作是統治者以少數官員組成決策團隊,成員來自既有組織的各個層面,少數人會議相對容易達成共識。該協作團體在乾隆二十年代的跨省治水中,展現出統合資訊與匯集共識的作用。官員協作讓乾隆皇帝統合政務變得相對輕鬆,同時也使皇帝吸收許多彙整過的資訊,增加對江南政務的理解程度。之後皇帝不斷鼓勵江南官員「聯為一體」,官員協作遂成為統治江南的新策略。 乾隆三十年代以後,官員協作逐漸在皇權主導下產生一套運作模式。包含行省大吏的選用、跨省治水的會辦章程、欽差與行省官員的協調等,都有一套明顯的運作模式。官員協作與皇權在乾隆朝後期,業已形成相輔相成的關係。皇權得以透過協作掌控更多的政務,官員亦透過皇權的支持得以在仕途獲得明確前景,促成行政權力高度集中,這一結果在乾隆四十年代的儀封、青龍岡大水中表現出來。到乾隆朝晚期,江南政局因皇權支持與協作模式運作穩定,得以獲取比他省安穩的局面。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60022011L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60022011L%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46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江南 | zh_TW |
dc.subject | 協作 | zh_TW |
dc.subject | 乾隆 | zh_TW |
dc.subject | 皇權 | zh_TW |
dc.subject | 行省 | zh_TW |
dc.subject | 治理 | zh_TW |
dc.title | 清乾隆朝江南治理與官員協作模式——以皇權為中心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