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II)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1/08-2012/07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研究採取田野調查、文獻分析與地圖分析並行方式,利用閩、客式地名詞所繪製的原鄉閩客歷史方言圖,將文獻及田野訪查到的南彰化11個鄉鎮之世居宗族祖籍放到此歷史方言區圖中,藉以推斷研究區各世居宗族的族群歸屬,並進而統計各族群及社群的人口比例及分布特色,並利用主題地圖來呈現研究區居宗族的族群與省籍歸屬所展現的空間自明性。研究區世居宗族的祖籍呈現大分散、小聚集的現象,以福建籍略多廣東籍,漳州府籍遠多於泉州府籍(約6:1),祖籍廣者屬潮州府籍約占80%,其中饒平籍獨佔約75%,某些鄉鎮如竹塘、田尾、永靖、埔心及員林,相對於臺灣其它地區,其潮州府饒平籍裔比例甚高,在研究區中,屬饒平客祖籍家族群僅比閩南族群略多些,由於某些研究者偏向將饒平籍移民均歸饒平客,可能造成某些研究推論的誤解。以閩、客族群結構而言:1.泉州閩裔循著濁水溪平原分流(如舊濁水溪與鹿港溪)的河運系統兩岸分布,使得北斗有高達80%的泉州府及永春州移民裔,在以漳州府及潮州府籍為高度優佔的研究區中顯得相當突出;2.北客移民分布於舊濁水溪及今濁水溪的河岸新生地上,其中以溪州的樣本數最多;3.福佬客比例最高者為員林及田尾兩地,漳州客與潮州客合計其比例超過60%;4.永靖,田尾及埔心的饒平客與饒平閩約各佔40%,其饒平籍裔比例均超過60%;5.社頭、田中、二水是漳州閩佔優勢區,其比例均超過80%,其次為漳州客,再其次為饒平客及潮州閩,泉州閩很少;6.埤頭為漳州閩與泉州閩的過渡區,北部為泉州閩,南部以漳州閩佔優勢,其次為饒平客及詔安客;7.溪州以漳州閩略多,但也有不少泉州閩,也可視為漳、泉閩的過渡區.南部的詔安客是大西螺地區向北延伸;8.竹塘是饒平客比例最高的地區,絕大部分為詹姓宗族所貢獻,其東北部的泉州閩是二林向東的延伸的結果。省籍意識、族群意識和語言隔閡衝突,使得八卦山腳下的諸鄉鎮在歷史進程中,分類械鬥頻仍。隨著時間的演進,彰化平原大環境相對弱勢的客裔世居宗族趨於福佬化,族群意識也隨之轉化。由於研究區大環境的漳州閩宗族數居優勢,雖然潮州閩與潮州客的比例不低,使得其口音雖偏漳州閩但表現出潮汕話及客家話的特點。此一人文地理特色的學術意義,不僅可用於臺灣語言研究的解釋上,更重要的是有助於釐清研究區歷史上的閩客族群與省籍互動的糾葛關係。然而,此研究取向必須建立在兩岸田野調查與地圖資訊的解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