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有常刑──以清朝懲治「邪教」的司法案件為中心
dc.contributor | 莊吉發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曾雨萍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12:08Z | |
dc.date.available | 2017-09-30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12:08Z | |
dc.date.issued | 2017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研究重點擬以清朝懲治「邪教」的司法案件為中心,除緒論和結論外,本文共分為四大章。第二章〈政策與法律:邪教與相關律例的修訂〉指出清朝運用法律來維護儒家倫理是一種手段,藉由《都察院‧黜邪》例、《刑律‧賊盜‧造妖書妖言》及《禮律‧祭祀‧禁止師巫邪術》的纂修,以教化、打擊、隔離同時並進的模式,試圖正本清源,建立一個可以使帝國長治久安的防護網。在法律的防護網中,官方的標準是唯一衡量的尺,而律例是上面的刻度,合法與否決定其正統與異端、正祀與淫祠之分。 第三章〈旗人與教案:從邪教案論大清律例「罰必當罪」的理念〉與第四章〈漢人與教案:從邪教案論大清律例「罰必當罪」的理念〉主要是做一個對比,比較旗人與漢人同犯教案時,清朝官方在立法及用刑上,是否按照行為的嚴重程度、社會危害性大小予以相應的懲罰。研究發現宗室、旗人、官員犯罪往往加重其刑,以示懲戒,屯居旗人及旗下家奴則比照民人一體辦理,並未享有特權。而犯案婦女無分老幼多不准收贖,犯案男子就算母老丁單或年逾六十,因是習教人犯,亦不准其留養收贖。就此而言,判決已較其他案件為重。而司法上影響特殊案件判刑輕重的關鍵,往往是皇帝的態度;至於一般案件中,判刑輕重與否,則取決於官員的態度。 第五章〈邊疆是邪教徒的死域或重生地?〉在探討教案頻發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採取隔離政策,將教犯發遣至邊疆,以免遺毒於內地。但發遣地並非一成不變,基於政策的考量、民族的不同、發遣地的秩序,以及能容留的遣犯人數,會對遣發地方加以調整。即使被發遣邊疆,官方仍難以完全禁絕教犯與外界往來,教犯在配所往往還是能繼續傳教,建立並維持邊疆與內地之間的聯繫,清朝將教犯發遣邊疆並未收到預期效果。 清朝只將所謂的「正統」民間宗教納入管理,對於民間廣為流行的宗教,反而視為邪教進行取締,迫使其不得不轉入地下秘密傳教。其實民間秘密宗教的教義、儀式和組織常與世俗的社會生活和制度混合為一,而清朝官方對民間秘密宗教條例的修訂,始終重在取締,企圖萬法歸一,並未主動正面了解民間秘密宗教的本質,設法將其納為己用,或因應社會文化特性做調整。只是一味滅絕「異端」,將教眾逐至邊疆隔離,殊不知如此的行為亦是自絕於百姓,王法與信仰的衝突自然也在所難免,希冀藉由刑法帶來的長治久安,只能是鏡花水月。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89622004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896220046%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96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邪教 | zh_TW |
dc.subject | 民間秘密宗教 | zh_TW |
dc.subject | 黜邪崇正 | zh_TW |
dc.subject | 師巫邪術 | zh_TW |
dc.subject | 妖書妖言 | zh_TW |
dc.subject | 薩滿 | zh_TW |
dc.subject | 天主教 | zh_TW |
dc.subject | 弘陽(紅陽)教 | zh_TW |
dc.subject | 失察邪教 | zh_TW |
dc.subject | 發遣邊疆 | zh_TW |
dc.title | 邦有常刑──以清朝懲治「邪教」的司法案件為中心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089622004601.pdf
- Size:
- 8.06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