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家畜疫病防治制度之研究(1895-1945)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22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論文以日治時期臺灣家畜疫病防治網之構築及其調整作為問題意識,主要探討家畜防治政策和制度、進口家畜檢疫實施及其變遷、家畜疫病防治與獸醫、家畜疫病防治實況等課題。初步探討之結果,日治時期臺灣家畜疫病防治政策可以1927年為分水嶺,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施行臺灣獸疫預防規則,建立臺灣家畜疫病防治制度;後期與日本國內接軌,施行家畜傳染病預防法,調整並強化臺灣家畜疫病防治制度。關於進口家畜檢疫,1896-1911年,以中國豬為主要檢疫對象,成立臺灣家畜保險株式會社協助檢疫,成功防遏病毒入侵,日本進口家畜必要時實施檢疫。1912-1926年,以日本為主、中國為輔進口生豬,1920年指定中國為有病地而嚴格檢疫。1927-1945年分別由臺北州、高雄州港務部實施家畜檢疫,戰爭期間因貿易的變化,檢疫工作由隔離和檢查改變為以消毒為主。關於家畜疫病防治與獸醫,日治初年家畜疫病防治主要是警察的業務。臺灣總督府鑑於臺灣獸醫嚴重不足,1906年起農事試驗場農事講習生增設獸醫講習生,開啟臺灣獸醫培育之序幕;迄至1911年修業年限6個月,偏重實習和日語課程,畢業生65人,出路相當多元,僅約半數符合該科設立之目的;1911-1922年修業3年,畢業後可免試取得獸醫證書,畢業生112人,大多任職官公廳、畜牛保健組合、農會,或開業,負責地方家畜疫病之防治工作。1921年臺灣總督府建立「防疫獸醫」制度,派駐在各州廳,扮演家畜疫病防治領導、協調、整合的角色。就家畜疫病防治實況觀之,前期陸地防疫主力為牛疫,先採隔離撲殺並用方針,後採一律撲殺方針。防疫措施除了消毒、隔離、阻斷交通、施打血清等措施之外,先後於疫區設置臨時獸畜檢疫部、農牛共濟組合等,尤其是1912年起在各地設立畜牛保健組合,展開畜牛防治及救濟事業,1920年終於撲滅牛疫。1927年起配合獎勵養豬政策,各州廳致力於豬霍亂防治工作,1937年成立畜產會,以會費和動員會員從事防疫、教化及救濟事業,日治末年感染率明顯降低。整體而言,日治時期臺灣家畜疫病防遏制度之特色,乃是總督府在各地成立畜牛保健組合、畜產會等統制色彩濃厚的「自治團體」,向畜主徵收會費充當防疫經費,動員畜主從事家畜傳染病之防遏,並建立緊密的獸醫網,積極展開防治措施、教化活動及充分救濟等工作。
none
none
Description
Keywords
臺灣獸疫預防規則, 家畜傳染病預防法, 牛疫, 豬霍亂, 獸醫, 血清, 疫苗, 畜牛保健組合, 畜產會,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