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禁忌--從破碎到整合之路]創作心理自剖
Abstract
筆者在民國八十四年進入師大美術研究所,時年三十一歲。對筆者而言,並非如其他同學一樣邁入高峰,反倒使自己的藝術生命,乃至於自己的人生一路跌落谷底。在這段期間,筆者逐漸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面對自己的作品,開始思考,究竟怎麼樣的作品才能代表筆者,而能夠使筆者與眾不同?在潛意識底層的靈魂開始驚慌、恐懼以及莫名的不安氣氛籠罩著。漸漸地不喜歡作畫,更不敢畢業,很怕隨之而來的強大壓力壓垮自己。不知道自己枯寂的心靈能夠秀出什麼內容給別人觀賞品評,而豐富觀眾的視覺經驗?更懷疑自己有什麼可供給自己向前行走的力量?自己要憑藉什麼能力來養活家人?自己這一個似乎微不足道的生命在人世間有何價值?凡此種種的恐懼、害怕總是如影隨形的緊緊跟著,有如暗潮一波波的企圖淹滅筆者,快要窒息。逃避、退縮的筆者甚至胡思亂想:「假如研究所沒有修業年限的話,可有多好,那麼就可以一直躲在這裡,不用出去,不需面對社會、家人以及自己,可以隨便編個藉口躲在象牙塔裡。」但是,畢竟潛意識底層有一股蠢蠢欲動,不服輸的能量,激使自己想去找尋問題的解答。為何別人在創作路上如此平順,唯獨自己陷入如此的困境?這個困境到底是如何緣起?又會何時緣盡呢?回溯幼年時,第一次被別人稱讚畫得很像,也慢慢認知自己確實有較他人逼真、生動的描繪能力,而且在美術上的學習吸收能力無疑地勝過他人。因此之故,國小、國中常擔任班上的文化股長、學藝股長,高中自然地就讀美工科,大學毫不猶疑的選讀美術系。畢業後,到出版社當美術編輯,甚至考上美術研究所。在自己而言,就好像吃飯、洗澡、睡覺一樣的自然而然,根本不假思索的事。結果,現在居然懷疑自己何以創作?繪畫的目的何在?能夠以之維持生計嗎?於是整天沈浸在書堆、音樂之中。或許不願服輸的孤獨靈魂終必得到救贖吧!西方「新時代」(New Age)思潮的典籍對筆者來說,正如黑漆大地的一線曙光,溫暖地照拂受凍的靈魂。簡單地說,「新時代」思潮是西方從向外追求物質生活的滿足、外表的價值肯定,經過180度的轉變,開始向內探尋生命意義、存在價值的轉變過程。其掘起當然也是拜世紀末的人心不安所致,流行一時的開發潛能便是其分支。經過一段時日的研讀與實證,筆者也參加了幾次心靈成長的研習活動,使自己能夠完全重新的站立起來。這次的畢業創作自此出發,也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創作經驗,真可稱得上是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就整個畢業創作來說,其實是筆者為自己設計的一次自我藝術治療之療程。歐美各國很早就有藝術治療一門,最普遍的應是藉由病人所畫圖象、色彩來解析他的思想、行為、性格,再假借催眠、心理劇、能量療法等種種方法來達到治療的功效。筆者極相信圖象的力量。舉例來說,現在坊間流行的速記法,特別強調人類大腦的運作情形,圖象記憶的功能遠比文字記憶有效,且能同時運用到腦細胞的左右半葉。筆者同時相信如果能夠不受壓抑的釋放內心所有圖象,便能適度地達致身心靈的和諧狀態。但重點是要在適當的場合,在不會有人利用釋放的圖象來攻擊自己、懷疑自己的場所,才能夠無所憂慮的放心去做。這次創作的研究主題是自己的內在,於是也想用文字的型式來解析圖象並研究自己,這是寫作此篇論文的動機。在本文的部份,各章節的前段是抒發自己對主題的特殊見解,後段則是描述創作的心靈過程。
Description
Keywords
創造力, 色情與藝術, 和諧與競爭, 生與死, 愛與恐懼, 自由與束縛, 心想事成, 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