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貝克曼三聯屏繪畫之研究(Max Beckmann, 1884-1950)
dc.contributor | 王哲雄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詹志婉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0-12-10T02:51:58Z | |
dc.date.available | 2005-7-27 | |
dc.date.available | 2020-12-10T02:51:58Z | |
dc.date.issued | 2005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綜觀貝克曼(Max Beckmann, 1884-1950)的藝術生涯,啟發作品的靈感始終不墜,創作的驄量相當豐富,媒材以油畫居多,版畫亦有其獨特之處。本研究擬以貝克曼創作的三聯屏繪畫為主,從三聯屏繪畫的形式發展論述其脈絡,以及在脫離宗教附屬品的角色之後,如何定義其產生的新意義。以外,貝克曼的圖像爭議性頗大,似是而非的場面與情節,往往造成研究上的困難。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攸關貝克曼生活背景的歷史事件加以探究,從中找出其關聯性。最後,再從貝克曼的三聯屏繪畫創作中 理出他的創作理念與藝術觀點。 縱使貝克曼這一路堅持著具象的繪畫方式,但是在風格的呈現上,卻有著明顯的轉變。年輕時的貝克曼,採取傳統與保守的作風,畫作中處處有著先前大師的影子。一九○七年柏林所舉辦的德拉克洛瓦(Delacroix, 1798-1863)的展覽,給予貝克曼很大的影響,轉而呈現悲劇式的主題與壯偉的場景,這樣的創作方式為他贏得了「德國的德拉克洛瓦」稱號。一九一二年的首次個展,貝克曼的作品被形容為「有著魯本斯(Rubens, 1577-1640)的悲情,林布蘭(Rembrandt, 1606-1669)的光與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筆觸的偉大聚合體」。這段時期,他的畫作一度得到很高的評價。後來,第一次世界戰爭爆發,戰爭的經驗改變了貝克曼的人生與藝術。畫作的內容不再著重於英雄式的壯偉,取而代之的是戰醉的殘酷與傷害。夢魘般的場景,就此縈繞於貝克曼內心,精神上的焦慮,像是不時從畫布上透出的無言吶喊。 從貝克曼創作他的第一幅三聯屏畫開始,他從法蘭克福遷居柏林,接著流亡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最後落腳於美國。這段曲折的歲月給他磨難,也給他歷練,同時也成就了他繪畫生涯中的精采尾聲。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美術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006906001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69060012%2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4469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馬克思.貝克曼 | zh_TW |
dc.subject | 三聯屏繪畫 | zh_TW |
dc.subject | 政治 | zh_TW |
dc.subject | 神話 | zh_TW |
dc.subject | 救贖 | zh_TW |
dc.subject | Max Beckmann | en_US |
dc.subject | Triptych | en_US |
dc.subject | Politics | en_US |
dc.subject | Mythology | en_US |
dc.subject | Redemption | en_US |
dc.title | 馬克思.貝克曼三聯屏繪畫之研究(Max Beckmann, 1884-1950)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5 of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