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醫學知識的爭議與建構: 以太素脈和《王叔和脈訣》為中心
dc.contributor | 林麗月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謝柏暉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26:19Z | |
dc.date.available | 不公開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26:19Z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在古代中國的思維方式中,醫跟卜並非截然不可分割的兩門學說。醫療與卜算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淵遠流長,難捨難分的關係。李建民指出,中國醫學中人體經脈的建立,其實與術數之學有極為密切的關聯,醫者可以「決死生」,其實便是醫卜共性的一面。 由於古代巫醫在治病之際,也進行占卜,醫與卜實有共同的起源。 Donald Harper也指出,在中國古代,醫與卜都能解釋疾病及預測結果,並共享「工」的身份,顯示卜算和醫學關係之密切。 此外,費俠莉對漢代淳于意「診籍」所作的分析,也認為淳于意在診脈之時能夠預知病情,便是因為診脈和術數之間的關聯。 祝平一也認為,診脈與卜算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事實上,醫卜關係之密切,早見於史籍。如漢代賈誼便說:「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醫卜之中。」 唐代醫家孫思邈也說醫者必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雖然醫卜之間密切的關係,早已是人所共知,但除了身份的共通、實踐的相似之外,似乎不容易具體指出兩者之間的關聯究竟何在。太素脈正好為醫卜關係的具體探討,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切入點。這是太素脈研究的第一個意義。第二個意義是太素脈在宋元從未成為問題,但在明清醫學史上,卻引發了是否應該將之排出在醫學之外的爭議。而這個爭議發生的時間點,恰好也是醫者群體以及我群意識開始形成的時刻,顯見其位處醫卜邊界的特點,不僅是導致爭議的原因,也是明清醫學知識建構上,邊界劃定過程的一個指標。 《王叔和脈訣》和太素脈同樣在北宋時才廣為人知。但不同的是,《王叔和脈訣》自南宋開始,便已受到醫家士人的群起批判。正是由於對《王叔和脈訣》的批判自南宋以來代不乏人,因此追溯《王叔和脈訣》的批判史,便可看出在明代中葉,醫家對何謂合理的醫學知識,開始有不同前代的感受。本論將會指出,明代中葉的醫家對既有的醫學和分類感到不滿, 開始訴求建立「醫統」,也就是重新建構正統的醫學知識,將不合理的醫學知識裁汰,對既有的醫學進行重新評價。而《王叔和脈訣》在明代受到排除威脅的時間點,恰與太素脈受到批判相同,反映出正是在明代中葉,醫家對醫學知識出現了與前代不同的感受。這也和明中葉以後出版興盛,商業發達有關。 此外,《王叔和脈訣》除了身為漏洞百出的通俗知識外,又是假托王叔和為作者的偽書, 這也是它在明清受到強力批判的原因。 從歷來對《王叔和脈訣》甚囂塵上的撻伐看來,其在醫療市場上的需求度不可小覻。本文也會探討《王叔和脈訣》之所以生命力如此頑強,與其文本形式的通俗易解,容易學習有關。而關於《王叔和脈訣脈訣》的爭議除了上述的面向之外,本文更擬探索《王叔和脈訣》與《脈經》在考證學意義上的關係。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4220238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4220238%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457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太素脈 | zh_TW |
dc.subject | 王叔和脈訣 | zh_TW |
dc.subject | 醫學史 | zh_TW |
dc.subject | 知識建構 | zh_TW |
dc.subject | 科學史 | zh_TW |
dc.subject | 醫卜關係 | zh_TW |
dc.subject | 科學爭議 | zh_TW |
dc.title | 明清醫學知識的爭議與建構: 以太素脈和《王叔和脈訣》為中心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