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之禮教思想新探—以〈詩論〉、《詩序》為討論中心
dc.contributo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林素英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5-01-29T09:14:44Z | |
dc.date.available | 2015-01-29T09:14:44Z | |
dc.date.issued | 2006/8-2007/7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鄭玄以「禮」箋《詩》,為《詩》三百之詮釋,立下一相當重要之詮釋方法 與進路。然而自歐陽修首先提出「鄭氏長於禮學,其以禮家之說曲為附會。」之 批評,至於姚際恆則激烈地指出「人謂鄭康成長於《禮》,《詩》非其所長,多 以『三禮』釋《詩》,故不得《詩》之意。予謂康成《詩》固非長,《禮》亦何 長之有!茍使真長於《禮》,必不以《禮》釋《詩》矣。」姚氏之說,以《詩》 與《禮》毫不相聯繫,乃嚴重悖離事實。 因此本研究選取與社會生活最密切之十五〈國風〉為素材,透過具體材料之 分析,呈現其中蘊藏之禮教思想。本研究計畫之首要目的,乃具體分析每一首詩 的內容與《禮》之關聯,而確認詩教與禮教的一體兩面性。其次,則一本「詩言 志」之基本立場,回歸詩本於人情之原點,凸顯文學與經學不相悖離之特性。然 後,透過禮書、其他傳世文獻以及戰國簡文資料,以〈詩論〉與《詩序》為討論 中心,系統理解人情、人欲、民情風俗之關係,進而建立通神明、立人倫、正情 性、節萬事,以化民成俗之詩教觀念。同時本研究亦將藉由風之本義、〈詩論〉、 《詩序》詩教觀念之遞變,再探何謂合於時宜的現代詩教觀。 本研究共分兩年,先行分區探究各國風詩之禮教思想,然後追溯風詩之本, 從風之本義,到風體詩的多元呈現,乃至於強調教化作用的禮教思想體系之形 成,梳理其前後一貫的連鎖發展。同時,並對照十五〈國風〉之地理位置、社會 經濟以及政治狀況,系統整理形成各國風詩特性之緣由,為〈國風〉之排序與《詩》 的禮教思想體系提出說明。 | zh_tw |
dc.identifier | ntnulib_tp_B0112_04_004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43669 | |
dc.language | zh_TW | zh_TW |
dc.relation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95-2411-H003-030)。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國風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禮教思想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新探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詩論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詩序 | zh_tw |
dc.title | 〈國風〉之禮教思想新探—以〈詩論〉、《詩序》為討論中心 | zh_tw |
dc.title | Anew Explor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Ritual-Teaching" in Guofun | en_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