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影片融入國中臺灣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教材教法的設計為中心

dc.contributor蔡淵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黃美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Huang, Mei-Fa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11:08Z
dc.date.available2016-09-17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11:08Z
dc.date.issued2015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旨在研究以歷史影片作為台灣史教學的輔助教材,可以加強歷史教學的成效,達到認知和情意教學目標的提升。文章主要分為理論和實際教案兩部分進行討論:理論的探討,先就「影視史學」的定義與發展做為切入點,利用戴爾(Edgar Dale)的「經驗金字塔」佐證說明影視教學法是一種頗具成效的教學方式,並說明影視教材在課堂上扮演的不過是輔助教材的角色,切勿喧賓奪主搶了教科書的地位。並針對有關台灣史教學的影片分為紀錄片和劇情片兩大類進行整理,希望可以提供教學現場的老師日後可應用於課堂上的影片目錄。 然後,就台灣史教學教材教法進行理論及方法的論述,先從皮亞傑(Jean Daul Piaget)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說明影視教材的確可以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並促進歷史學習的成效;再從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及其五大特性解釋歷史課程與教材的設計理論;最後配合布魯姆(B.S. Bloom)新的認知領域目標理論和克拉斯沃爾(David R. Krathwohl)的情意領域目標分類理論以說明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的確可以達到認知和情意教學目標的雙重提升。並且利用過程模式、錨式情境教學法作為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教材設計的主要教學方法,並配合情意教學的實施策略和不同影片的拍攝手法來增強認知或情意教學目標之提升。 最後試圖以實際的教案舉例說明如何將影片融入國中台灣史的教學現場之教材設計,分別以紀錄片《牽阮的手》融入翰林版七下台灣史〈4-2 戒嚴體制的建立〉及〈4-3 邁向民主政治的過程〉這兩個章節,利用影片內容協助講解「白色恐怖」這段歷史;再以劇情片《賽德克˙巴萊》融入翰林版七下台灣史〈1-2前仆後繼的武裝抗日〉,利用影片內容來幫助學生理解「霧社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及來龍去脈,並進一步比較紀錄片和劇情片融入實際的教學現場有何異同之處。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0599221112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599221112%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141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影視史學zh_TW
dc.subject歷史影片zh_TW
dc.subject歷史教學zh_TW
dc.subject認知領域目標理論zh_TW
dc.subject情意領域目標理論zh_TW
dc.title歷史影片融入國中臺灣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教材教法的設計為中心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59922111201.pdf
Size:
7.02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