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Item 內隱和外顯母愛對青少年兒女在成長歷程中的母愛感受之配對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7-12-??) 黃淑滿; 周麗端; Shu-Man Huang, Li-Tuan Chou本研究想了解母親對兒女的內隱母愛程度與外顯母愛付出,與其兒女母愛感受程度之間的互動歷程。本研究配對訪談八位母親與其青少年兒女,並應用生命圖表記錄母親對兒女的內隱母愛程度、外顯母愛付出,以及兒女對母親的母愛感受程度。以主題式分析法,共歸納出兩種內隱母愛類型:「豐富穩定型」和「一路攀升型」。以及兩種母兒互動類型:「忙碌的母親和懵懂的兒女」,以及「苦命的母親和體貼的兒女」。整體而言,母親「外顯母愛」對「兒女母愛感受」的影響大於母親「內隱母愛」。母親婚姻際遇的不同會影響外顯母愛的付出,進而影響兒女的母愛感受:忙碌的母親會刻意減少外顯母愛的付出,兒女的母愛感受則因母親的偏心或打罵強迫而較少;苦命的母親會因為對兒女的虧欠感而自覺母愛不足,反而更盡力補償孩子,母親的特殊境遇似乎也使兒女較為早熟,反省能力較佳,母愛感受較豐。故本研究鼓勵母親積極正向的母愛行動,以及對學齡期和青少年期反思性的家庭教育課程。Item 有其母必有其兒?母愛感受的代間傳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8-12-??) 黃淑滿; 周麗端; Shu-Man Huang, Li-Tuan Chou母愛的感受在個人的生命歷程如何?有沒有代間傳遞的現象?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育有青少年兒女的中年女性,與其配對兒女,兩代間母愛感受的代間傳遞類型。本研究分開訪談11位母親與其配對的青少年兒女13位。由主題式分析法歸納出的研究結果發現:母愛感受的代間傳遞可分為三組。其中,本研究參與母親,對原生家庭母親母愛感受高的,其兒女對她的母愛感受也高,母愛感受豐富的母愛行為被母親們學習並傳遞到下一代,母愛感受有著明確的代間傳遞現象。但對原生家庭母親母愛感受低的,其兒女的母愛感受可歸納為兩類型:一者的母愛感受普通,母愛似乎也在母親不自覺中被傳遞著;另一者的母愛感受很好,這可能是因為不被母親們認同的上一代母愛行為,被母親們反省並改進著。兩代間母愛感受的因素都與母親的偏心與否、互動陪伴時間的多寡、打罵強迫的管教方式,以及個人自我反省的能力有關,且生命歷程各階段的差異不大,呈現了相當的穩定性。本研究依此建議母親宜注意公平的管教、少採用打罵強迫的管教、多陪伴孩子,以及應用家庭教育或親職教育課程,以提升自我反省的能力。Item 一個勞動階級都市原住民女性的母職生活經驗─妊命、認命、訒命與韌命的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3-12-??) 鄭忍嬌; 周麗端; Jen-Chiao Cheng; Li-Tuan Chou處於不同社會位置,有不同環境條件與資源,母職生活經驗應該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探討勞動階級都市原住民母親,在經濟、階級、性別、種族等多重弱勢社會位置下的母職實踐生活經驗。採質性研究方法,邀請1位子女剛成年的勞動階級都市原住民母親回顧其母職生活經驗。研究發現:其母職實踐歷程可分成四個階段:初婚時的「妊命」;生育後的「認命」;正式就業後的「訒命」;及轉業前後的「韌命」階段。其中包含五個特色:一、積極就業,彈性轉換工作模式,就業是母職展現,正式就業引發夫妻共親職衝突;二、牽動其生活經驗起伏的因素有七:母職意識、家庭經濟、子女發展階段、工作與子女作息配合、配偶親職參與、共親職期待、及子女表現;三、生育意願高,母職是「母桎」,也是「母值」;四、援用漢民中產階級母職意識,經濟供應、組織「協同母職網」乃其反動,卻也是理想母職的延伸;五、側重經濟、安全需求滿足,積極累積子女向上流動資本,對子女讀境期望高,反哺期望低,願意成為孩子永遠的護航。針對研究結果,本文提出相關政策制訂的考慮重點、家庭生活教育建議,並主張建立原住民文化優勢母職意識,以提升原住民母職自我認同,擴大臺灣母職意識涵蓋的論述範圍。Item 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2-12-??) 洪晟惠; 周麗端; Cheng-Huei Hong , Li-Tuan Chou有鑑於中年世代較少受到研究關注、生活滿意度低落、關注家庭,於是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與生活滿意度狀況,欲暸解不同家人關係中年世代的生活滿意度,並分析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本研究聚焦40 歲至60 歲的中年世代(父母其一尚存、已婚、至少擁有一個不限年齡的子女) ,以個人背景(性別、年齡、社經地位)為控制變項,家人關係三面向(問題解決、情感傳達、訊息交換)為自變項,生活滿意度為依變項,使用問卷調查法,有效問卷共381 份。結果發現:1.中年世代的家人關係以及生活滿意度都還算良好,2. 家人關係越好的中年世代有顯著較良好的生活滿意度, 3. 家人關係是中年世代生活滿意度的顯著解釋變項,但同時處理「問題解決」、「情感傳達」、「訊息交換」三面向時,只有訊息交換能解釋生活滿意度, 4. 同時考量性別與家人關係,則性別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不顯著,訊息交換是更具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5.社經地位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影響,不過訊息交換的影響力更大;基於研究結果,建議中年世代無論男女貧富,都可先從家人關係之訊息交換著手學習,以增進家人關係以促進生活滿意度;也建議企業福利委員會可以更有意義的運用福利資源,商請家庭生活教育相關專業單位設計兼顧休閒娛樂與促進家人關係的活動;針對家庭生活教育推展方案,則是建議優先選用訊息交換設計促進家人關係方案;未來研究則是可以再多關注工作與健康對中年世代生活滿意度的影響。Item 當代臺灣幼兒家庭基本資料、生活環境樣貌及能力發展:KIT資料庫樣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8-12-??) 張鑑如; 聶西平; 周麗端; Chien-ju Chang, Hsi-Ping Nieh, Li-Tuan Chou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簡稱KIT)透過長期追蹤我國0-8歲幼兒的發展,記錄我國幼兒在認知語言、社會情緒、身體動作的發展歷程,以及家庭、教保環境與經驗等影響因素的變化。本計畫共追蹤兩組樣本,包括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出生之3月齡組幼兒及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出生之36月齡組幼兒,透過分層兩階段PPS抽樣法,取得具有全國代表性之樣本。3月齡組樣本於3個月、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接受追蹤調查,並從24個月開始,進行每年一次的追蹤調查至8歲為止;36月齡組幼兒則進行每年一次的追蹤調查至8歲為止。本篇紀要說明目前已經收集完成3月齡組第一波到第三波,以及36月齡組第一波到第二波的幼兒家庭基本資料、生活環境樣貌及能力發展初步結果。未來除繼續完成調查外,並規劃逐步釋出資料。希望本計畫的成果,可以作為擬定兒童健康、福利、家庭、托育等政策的參考。Item 一個勞動階級都市原住民女性的母職生活經驗─妊命、認命、訒命與韌命的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3-12-??) 鄭忍嬌; 周麗端; Jen-Chiao Cheng; Li-Tuan Chou處於不同社會位置,有不同環境條件與資源,母職生活經驗應該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探討勞動階級都市原住民母親,在經濟、階級、性別、種族等多重弱勢社會位置下的母職實踐生活經驗。採質性研究方法,邀請1位子女剛成年的勞動階級都市原住民母親回顧其母職生活經驗。研究發現:其母職實踐歷程可分成四個階段:初婚時的「妊命」;生育後的「認命」;正式就業後的「訒命」;及轉業前後的「韌命」階段。其中包含五個特色:一、積極就業,彈性轉換工作模式,就業是母職展現,正式就業引發夫妻共親職衝突;二、牽動其生活經驗起伏的因素有七:母職意識、家庭經濟、子女發展階段、工作與子女作息配合、配偶親職參與、共親職期待、及子女表現;三、生育意願高,母職是「母桎」,也是「母值」;四、援用漢民中產階級母職意識,經濟供應、組織「協同母職網」乃其反動,卻也是理想母職的延伸;五、側重經濟、安全需求滿足,積極累積子女向上流動資本,對子女讀境期望高,反哺期望低,願意成為孩子永遠的護航。針對研究結果,本文提出相關政策制訂的考慮重點、家庭生活教育建議,並主張建立原住民文化優勢母職意識,以提升原住民母職自我認同,擴大臺灣母職意識涵蓋的論述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