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黑豆漿取代膳食中部分動物性蛋白質以減少膳食糖化終產物攝取對於糖尿病前期肥胖受試者氧化壓力、發炎反應指標物及腸道菌相之影響
    (2023) 張鈺禾; Chang, Yu-Ho
    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資料發現肥胖成年人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過重和肥胖為罹患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肥胖者偏好攝取膳食高度糖化終產物 (dietary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dAGEs)含量較高的食物,被認為是肥胖者容易罹患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黑豆為良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與等量蛋白質的豬肉相比,dAGEs含量明顯較低,因此本試驗以黑豆漿取代膳食中部分葷食蛋白質,探討是否可透過減少dAGEs攝取改善糖尿病前期肥胖者體位、代謝指標及腸道菌叢。本試驗是一個為期16週的隨機交叉介入性試驗,招募20−64歲男性和女性糖尿病前期肥胖受試者,試驗期分成四個階段:0−4週為run-in period,4−8週和12−16週為黑豆漿或熟食豬肉介入期,8−12週為wash-out period,試驗介入期間受試者每日飲用二瓶無加糖黑豆漿或攝取蛋白質含量相當之豬肉做為膳食蛋白質來源。試驗中每兩週會蒐集受試者三日24小時飲食紀錄,並於試驗開始前及介入期前後進行體位測量、採集血液和糞便檢體進行分析。試驗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以每日總熱量校正後的dAGEs攝取量顯著低於豬肉組,且試驗前後血清高度糖化終產物AGEs螢光變化量相較於豬肉組也有下降的趨勢;體組成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介入後相較於介入前體脂肪百分比有下降的趨勢。此外,生化指標分析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介入後相較於介入前血清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濃度顯著降低,且黑豆漿組相較於豬肉組MDA變化量也有顯著差異。糞便腸道菌相結果顯示,黑豆漿組介入後相較於豬肉組Butyriclcoccus和Lachnospiraceae_UCG-010相對豐富度顯著增加。進一步透過相關性分析發現試驗前後每日dAGEs/energy變化量和MDA變化量呈現正相關。因此,每日膳食若以黑豆漿取代部份動物性蛋白質可以減少dAGEs攝取,並改善糖尿病前期肥胖者體內氧化壓力和腸道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