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8
  • Item
    以CEFR為基礎之數位華語教材、評量系統建置及學習載具之研發---數位華語文題庫(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之數位學習研究徵求書之第2項重點)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林振興; 施慶麟
    在全球化時代的潮流下,多元語言能力日益重要,全球也興起一股華語文學習熱潮。近幾年隨著各國對華語文學習需求的日益升高,華語文能力測驗(CPT)也漸漸的受到更多人重視。CPT主要針對「母語非華語者」研發而成,至今應試者已達千餘人,國籍遍布世界二十多國家,確由於沒有建立一個共同分級架構,使得CPT不具流通性。 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為語文教學與評量的指導方針及行動綱領,且是第一個跨語言的評量工具,提供能互相認可對方語文能力的基礎。因此,本研究計畫欲以CEFR為基礎,導入現代測驗理論之概念,透過適合之測量模式、等化設計、以及標準設定之技術,建立華語文能力分級測驗之題庫。 本計劃為三年期之計畫,第一年目的是藉由文獻探討以建立華語文測驗編製流程,並進行A1與A2級之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包含聽力、口說、閱讀、寫作四種能力評量),第二年目的是進行B1與B2級之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並藉由測驗等化之技術,建置華語文能力分級測驗題庫;第三年目的是建立專業領域(商業或旅遊)四種能力評量之測驗題庫。此外,本研究配合子計畫三之數位華語評量系統,所研發之測驗為電腦化測驗。
  • Item
    Are you listening? -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eer assessment system for English oral reading.
    (2009-12-04) Lan, Y. J.; Sung, Y. T.; Chang, K. E.
    Peer assessment is a common used strategy in EFL reading class in Taiwan to help EFL teacher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others’ oral reading.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 an online peer assessment system for EFL oral reading activities to overcome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peer assessment.
  • Item
    任務型華語教學在第二人生之應用
    (2012-10-27) 甘鈺瑄; 張國恩; 宋曜廷; 籃玉如
  • Item
    A cooperative learning platform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A pilot study of Mandarin Chinese learning activities
    (2013-11-22) Wang, S. Y.; Lan, Y. J.; Yeh, Y. M.; Lin, J. S.; Sung, Y. T.
    This pilot study aimed at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a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system on oversea Chinese students’ Mandarin Chinese learning. The research was undertaken on 49 CFL learners of Chinese descent, with whom we conducted interviews regarding their experience using the mobile learning system.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CFL learners foundthe new learning system both more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than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pointed out several correctable flaws and technical defects which hampered the learning process.
  • Item
    港澳新移民研究:大陸人民赴香港、澳門定居對我港澳政策之影響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2011-09-30) 楊聰榮
    香港、澳門分別自民國86年7月1日及88年12月20日起移交大陸接管,政府已務實地將香港、澳門定位為有別大陸其他地區之特別區域,並制定「香港澳門關係條例」暨相關子法規範臺港澳間經貿、投資、交通及人員往來等各項關係。然而,香港、澳門自移交大陸地區接管後,彼此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人員交往也更加頻繁。近年來大陸地區人民因依親、工作及就學等事由申請前往香港、澳門定居之人數漸增,以香港為例,迄2007年止已達106萬人,在香港目前低生育率之情況下,渠等人士已成為香港新增人口的主要來源之一,香港輿論除以「新移民」稱之,部分香港媒體更直指大陸地區移民影響香港人口素質、造成香港社會階級對立、佔用香港社會福利資源,更導致選民結構轉變從而影響政局等。 類此之「新移民」之法律地位,究應視為大陸地區人民抑或是香港、澳門居民,殊值檢討,於我港澳政策與法制建制(如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中有關香港、澳門居民之定義)亦必造成衝擊,爰有進一步研析之必要。 本研究之重點,至少應包括: 一、大陸地區政府與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對於是類人士遷移管理之法律規範與實務作法。 二、大陸地區人民赴香港、澳門定居之途徑及現況分析。 三、大陸地區人民在港澳定居與對港澳造成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之影響與衝擊。 四、對政府現行港澳政策與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之影響或形成之問題。 五、港澳政策與香港澳門關係條例之修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