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8
Item 生生無限意─陳維安水墨創作論述(2013) 陳維安; Chen Wei-An本研究從彩墨花卉母題的探討開始,溯探花鳥畫的淵源,體會宋儒「觀萬物生意」之內涵,探討物象再現的水墨趣味,試圖以繪畫方式表現自然物象之生機無限。 筆者以在臺灣鄉野常見之百合與蒲公英作為主要描繪對象。透過理性的觀察了解其造形特徵及生態習性,並加入臺灣在地文化意象為主要元素進行水墨創作,同時嘗試水與墨和彩之間技法表現的可能性,以追求水墨創作的趣味與美感。 臺灣原住民中魯凱族人就是以臺灣百合作為族花,代表著榮耀與純潔。在2006年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舉辦的台灣意象票選活動中臺灣百合也被列入候選名單之一。而臺灣蒲公英有著堅韌的生命力,不畏惡劣的環境仍能深根拔地,象徵臺灣人刻苦努力的精神。看那白色小傘的種子隨風輕飄,就又能夠繁衍生命。這兩種花卉除了在地生長可食用可藥用之外,筆者更取其生態之美及其生生不息之生命意象作為表現在地人文精神之希望與榮耀。 第三章筆者從中西畫作中百合與蒲公英之圖象藝術表現,探討創作題材與符號的運用以及創作的形式與技法。第四章則以百合和蒲公英在個人創作中的象徵意義作為思考的基礎進行創作,探討畫作中關於形式佈局及色彩線條的描繪,並說明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析,藉作品自述省察個人看法。最後的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心得與感想,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並繼續研究。Item 意象山水墨畫創作研究(2001) 周明聰; chou ming tsong論文提要 本研究以「意象山水彩墨畫創作研究」為題,旨在探討現代中國畫色彩的表現性,以及個人主觀意象山水創作研究,藉由中西美學與美術理論的研究,深入理解藝術的創造性與表現性。 本論文在研究架構上,共分五章,茲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方法,研究與創作的關係,名詞釋義。 第二章:探討繪畫的表現,關係到中西繪畫理論的研究,包括時間因素、空間意識、意境範疇、感覺性、創造性、形式風格的多樣性。 第三章:從色彩之認識,了解色彩的特性、中國畫顏料之特性、種類與應用,以及中國畫顏色的機能性,此外也探討西方顏料之運用於現代中國畫上,最後針對現代彩墨畫的色彩風格探討藝術家的作品風格。 第四章:創作理念與實踐,除了論述個人的思想、理念及創作的過程的體悟,並且解說作品與創作方法。 第五章:結論則以嚴謹的態度面對傳統予以尊重,做到承先啟後的傳承任務,也要融合中西,才能進一步探索創新。最後則是個人期許與展望。Item 身體在畫面中的象徵性意涵(2003) 曾玉珊身體在畫面中的象徵性意涵 摘 要 在今日變動快速的時代裡,自我已被淹沒,且模糊不清,尋回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找到其在歷史上的定位,成為人們亟欲追求的目標,而這個與週遭環境交替作用的第一線--身體,即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對象,「身體經驗」包含了時間、身體內外、以及與他人複雜關係的經驗,它無法用單一的視覺、角度、經驗來衡量或說明,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發掘。 基於對生命本體的關懷,與對時代社會的關切,「身體的象徵性」、「身體的意象」是為此次創作研究的主要重心,在此首先對於「象徵」這個名詞做一簡單的定義,將「象徵」與「符號」之間的異同作出比較,並分析「象徵」在藝術中的各種表現,以探討創作者的心靈意識,透過對西洋美術史中的相關派系分析,認識其中的象徵表現,其中針對最具代表性的兩個流派:「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探究其中的藝術思想,及其對象徵符號的運用方式。 本研究企圖藉由身體的外在形貌,如扭曲的肢體、拉扯的肌膚表面,來顯示外力在身體上的作用,並將人心潛在的意識、夢境和隱晦不明的情緒,穿越與我們極其熟悉且親密的軀體顯露出來;如圖示般的巨型頭像,將情緒強烈而暴力地投射在觀者眼前,使觀者無法迴避,似乎即將被畫面氛圍,以及所欲表現的情緒吞噬,正如存在主義中描述人類面對恐懼與心靈糾結,痛苦又無法解決時的那種焦躁無力的心理投射。「象徵性的畫面情境」是從超現實主義與象徵主義中的象徵形象與符號出發,利用神秘奇幻的光影,來營造如夢似幻的畫面場景,將真實的人體放置在詭譎幻變的場域裡,製造出衝突而超現實的情境,藉以傳達出人類生命裡的荒謬與虛幻,期望觀者能從作品中體驗到當今世代裡的人性與時代性。Item 物象與意象對話-台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水墨創作之探索(2010) 謝明媚; Hsieh Ming-mey生於斯、長於斯,對自己周圍的山海景色,有一種極為深厚的情感。本研究以「物象與意象對話-台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水墨創作之探索」為題,研究範圍主要以在南雅與龍洞一帶的實地觀察與寫生活動之後,所進行之相關創作;由客觀岩石、海浪寫生轉變為主觀意識呈現,從物象轉換為意象,甚至心象之目標。從自然人文等各方面作綜合性創作研究,以表現台灣山水精神,呈現另一種藝術風貌。 第一章:緒論。本章包括研究動機、目的,內容、方法、範圍與限制等。第二章:從物象關照到意象表現的水墨創作意涵,研究物象與意象的關係;以水墨寫生為基礎,詮釋物象與意象;海景名家作品分析。第三章:台灣東北角海域自然景觀特質影響。人文特質啟發、東北角海域的美感轉換。第四章:台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創作理念與實踐。寫生造境的理念,寫生經營與創作發想,創作實踐。第五章:作品解析。整體作品概覽、作品分析說明。第六章:結論。創作省思及未來展望。 本創作研究之特色與貢獻在於綜合多年所學,我從觀察自然、啟發於自然出發,就形式、結構、色彩表現及特殊視角的觀察開始,再從筆墨技術與材料的多元變化應用,並紀錄每一探索過程、參以意識、感情,以手寫心、心手呼應來展現出揮灑的節奏。整體表現出形體氣勢的開合,透過物象、意象相互對話呈現出特殊效果與嶄新面貌,呈現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之概念。最後於本次創作研究心路歷程中,在美學思維上遇到的困難及領悟出的道理,提出具體省思作為日後創作努力的基礎。Item 生命的幻化與意象(2005) 張玉珍本文以莊子的藝術精神為創作的觀點,其作品中有不少對事物轉化的描述,在人與蝴蝶的幻化中,我們以哲學的觀點來應證一切事物都存在聯繫的基本原則。莊子所揭示的人生理想,其逍遙自得、無拘無束的浪漫精神,給予藝術創作寬廣的發展空間。除了從舊有的傳統藝術美學中擷取養分,來思考創作的動機與發展,呈現出自我創作的無限空間,並「變古為今」、「引西潤中」,蛻變成展現時代風潮的新思維。 基於這樣的理念,而產生此次的創作研究,以下便就此研究架構作一簡述: 第一章 緒論:包括了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生命的幻化與意象」系列創作與研究的關係。 第二章 企圖以莊子的藝術精神為創作的觀點及研究西方美學中的幻化、意象相關議題,以理解中國和西方的主要藝術思潮,增進理論的基礎,充實繪畫內容和形式。 第三章 討論以「蝴蝶」的藝術創作中,所呈現出的情感符號與象徵,及其內涵與精神,作佐證創作思想的資料。 第四章 以「蝴蝶」作品中的幻化與意象為創作理念,首先闡述個人的創作理念及思想內涵,解析作品的表達意念、表現形式、以及技法與媒材之運用,以期在多元藝術面貌中尋求自我價值的意義。 第五章 結論:總結個人創作研究的結論,與個人創作之展望與努 力的目標。Item 天光閑影共徘徊--陳倩芳水墨創作與研究(2010) 陳倩芳本研究從觀察水中倒影所呈現的景象出發,探討宇宙萬事萬物相對的關係。從常中求其變,從變中求其常;從虛中現實,從實中現虛,以顯現虛實之間的不同與呼應。試圖留住倒影虛幻的那片刻,並藉之表現心境。創作採自然寫生方式,以水為介質,闡述中國水墨畫中虛實相生的獨特性。 以畫論為基礎,並從老莊思想美學中「虛實、意境」的論點來探討主題。嘗試以繪畫理論,來詮釋自然景物的倒影如何化轉化成藝術作品的可能,及畫家如何經營畫面虛空的部分,營造看似平凡但卻令人折服的美感。將所研究的結果加以歸納,運用在自我的創作上。創作主題選擇台灣山林景色,沈浸其間,並努力以純粹而率真態度畫出我心景色。 研究論述主要架構包括:(一)倒影虛實的理念探討(二)倒影在東西方藝術家的表現與意涵(三)創作理念(四)作品分析四大部分。本研究範圍從2007年至2010年間以寫生倒影意象為主要的延伸作品,透過創作實踐並結合理論分析,來做為創作的目標。Item 過往記憶—王雯婷水墨創作論述(2019) 王雯婷記憶伴隨每個人的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帶有過去的印記,個人的記憶是一個繁複、龐雜的體系,回返、追憶是生命實踐的一種方式。通過對自我認知的逐漸加深,對繪畫的發生、對作品圖像與物件乃是自我經驗的反映的認識,作品所塑造出的畫面帶有主觀性表達和情感轉移的成分,這些記憶圖像所描繪出的情境,包含對過去記憶經驗的想像與對未來的期待,由此建構出一個由碎片化的再現記憶所拼湊成的虛構畫面,非真實的繪畫情境。 第一章緒論部分論述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與限制、並解釋名詞。第二章以記憶的意涵與轉化形式,用本體論說明記憶的研究理論,認識記憶的意象和記憶的轉化過程,轉化的記憶與創作之間的關係。第三章透過個人的創作思維與實踐,闡述創作中的主要元素的提取,包括寫生素材與符號化的提取、構圖中採用的分割空間方式以提煉造型形成畫面之對比、佈置營造虛實空間、色彩以及材料對氛圍的營造。第四章創作面相和作品分析,作品分為記憶新空間、記憶景、記憶心境三個系列,分別闡述主題,論述作品的創作過程與表現形式。第五章結論部分做出成果回顧,審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未來創作的展望。 創作是對生活體驗的一種寫照,透過藝術創作的行為,檢視內心感受,將創作行為作為整理自身情緒和思緒一種工具,創作中的景象畫面,不僅是對外在能見世界與經驗的事件所感受到的能量,也是對個體所經歷的事件所殘存的記憶去吸收與釋放。因此,透過創作行為,去穿透那些過往的記憶,顯化、釋出這些記憶的感受性,帶著新的生命體驗,去觸碰過去記憶,藉由作品去感受個人生命體驗,觀看自身內在,去探討這股動力與創作之間的關聯。Item 尋找當代新樂園 ──劉國興現代水墨與科技對話(2012) 劉國興本研究主題「尋找當代新樂園——劉國興現代水墨與科技對話」內容包含三大部分 一、抽象與現代水墨:現代水墨的表現形式自六○年代發軔迄今,持續不斷,從西方抽象主義切入,從事各種媒材、技法的實驗,在臺灣當代創作形式中,獨具一格,有個鮮明的面向、成果也極為豐碩。 二、多元面相與當代水墨語境:當水墨的新興發展在兩岸三地相繼進行中,其表現手法與形式呈現更加多元且豐富,更有不同領域的介面轉入,例如錄像、裝置、數位科技……等。 三、科技與電腦水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電腦數位化更加速了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視覺藝術也千變萬化,對人的美感經驗造成很多新的驚奇與衝擊,同時也衍生了很多不同表現的創新多媒體藝術。 隨著現代科技一瀉千里,迅速進展,電腦已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配備與工具。尤其對新世代而言,影像科技已成為其主要溝通及依賴的方式,早已習慣處於此種科技的環境中,其未來的走向會是如何呢?目前尚無法預知,但科技卻是一種新興的動力,能間接幫助藝術創作展現潛藏的可能性,及賦有更新生命力的藝術景象。 讓「電腦」成為創作者另一隻「筆」、「工具」是可以去實驗與接受,不是嗎?也思索將傳統素材「水墨」與現代「科技」兩者來做一融合的可能性,創作一種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因藝術與科技整合的時代已來臨,且已持續蓬勃開展形成可觀的局面。 1. 對本身處於當代藝術中重新探討水墨的價值與意義 2. 從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審美觀再深入理解與反思 3. 現代「科技」與傳統「水墨」的融合與應用Item 大嵙崁意象-繪畫創作論述(2007) 謝志成筆者1996任教於大溪這塊土地上,感受樸實簡約的風土民情與美麗的自然風光,她有著風華的過去,也有個美麗的未來。而現在的大溪隨著季節、天候、時間的改變,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各種風情,更是筆者寫生、收集創作素材的最佳來源。因此,基於對大溪有一份深刻的情愫,和眼前隨手可得的大自然景觀,此次創作研究的內容,遂以個人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的大溪自然風景為主題。 為求更深入瞭解主題,筆者不僅藉由文獻資料探討與實地勘察,以深入瞭解過去大嵙崁時代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更利用空閒之餘尋找歷史古蹟和拜訪耆老。一方面感受大溪與眾不同的獨特自然景觀,另一方面也瞭解大溪居民與大漢溪的互動關係;藉由自然、人文與生態等不同角度切入主題,目的是希望對創作內容有更深入而全面的瞭解,期望有深刻的體驗與情感為依歸,讓作品呈現豐富的人文內涵與筆者的思想與情感。筆者藉由此種創作內容方式來傳達對於大溪過去的風華,讓大家知道珍惜過去,把握現在和開創未來的創作思想。 本論文之研究架構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研究動機、目的、範圍和方法,說明自然景觀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第二章為創作主題背景崁津八景和大溪自然景觀說明,確定個人研究的方向和創作背景;第三章探討創作思想與基礎理論,針對歌頌自然、熱愛鄉里畫家羅伊斯達(Jacob Van Ruisd ,1628-1682)、康泰斯勃(John Constabl,1776-1831)、莫內(Claude-Oscar Monet ,1840-1926)、李石樵(1908-1995)、許武勇(1920-)等五人的繪畫形式加以分析和探討,以作為筆者理論基礎;第四章創作理念和實踐,談論筆者之創作內容和形式及技法和媒材的運用;第五章為筆者的創作作品內容解析,說明創作緣由和表現形式等;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描述今後繪畫創作教學與努力的方向。 關鍵字:大嵙崁、崁津、意象、風景畫Item 墨落情生-楊采頻山水創作論述(2019) 楊采頻; Yang, Tsai-Ping藝術可說是生活的調劑者,山水畫最難人可貴之處,是在於它具有詩性及感性,更是超然物外,氣韻生動,讓人觀賞後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清澈的水是透明的,不僅映出各種外部影像,也深入人們的內心之中,透過水的不同型態,引發個人對於人生多方面的思維,水的意象很多,意蘊豐富。 水的表面現象常給予人一般印象是”柔”與”弱”是水的表面現象,或者說是水形態的一個方面,但是在筆者的觀念中,這水的”柔”與”弱”並非意味水缺乏力量,水在柔弱中蘊含著剛強的韌性,石頭經過水不斷的浸蝕與滴落,便將堅硬的石頭穿透,鼓勵人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持之以恆努力不懈就能夠成功。 水還可以改變多種形態,這個特點似乎與人格的品格行為相似,例如:水在氣態柔弱似無,在液態的水柔弱無物,但卻難以使其受損,如固態的水為冰,冰很堅硬,但卻易損,易碎,如性格暴躁的人脾氣火爆,爭強好勝,但有時卻因此而易受挫折和遭受損失,但是,靜態的水又讓人內心寧靜,不會擾亂人的內心,消除外界事物對內心種種干擾。 筆者在空閒時,喜歡參加登山涉水與大自然接觸的活動,身邊有青山、綠水、飛瀑相伴,身心感覺無比舒暢,山中的寧靜、見到瀑布如水花飛舞,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中,細聽溪流的潺潺流水聲、霎那間體悟人生之道,願自己心境能像如水的柔性及精神,因此決定這次創作透過自然界中山水瀑布的美,運用筆、用墨來傳達筆者對山水瀑布自然現象,得以遷想妙得進而觀察作為研究的繪畫題材,再將瀑布「具象」符號,筆墨來傳達「抽象」的意念,對瀑布所形成千變萬化,煙霞朦朧之意象,令人遐想,徒增筆者對創作靈感想像空間,運用水墨畫詮釋瀑布精神所在之意境。 中國山水畫發展,數年不衰,由流傳所存下來的畫蹟、畫史、畫論和考古出土中的資料可顯示出來,自古以來得畫家頗多,宋人於此尤為精彩,如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飛瀑直下,讓觀畫者隱約聽到山谷泉聲,其溪泉似斷非斷,源遠長流,淙淙流水訴諸為有形的實體,觀瀑長流使得筆者在緊湊的生活步調,尋回發自內心的舒暢與寧靜。 藝術作品是畫家情感的反映,因為喜歡大自然瀑布的動、靜之美,再者,筆者學習傳統山水畫亦行之有年,希望藉由此次能揉合傳統與自動技法對瀑布這個主題進行創作,企圖在此能找到自己的形式和風格,在計白當黑、虛實相生、形與色的融合產生獨創性美感,山水瀑布的物象是有限,在似與不似之間如何在創作中為心中意象之境。在中國山水畫裡無論在技法或認知上都會更加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