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Item 高中歷史教學的理想與實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曾惠櫻所謂晚清時期(1840─1911),時間斷限以開啟近代中國之變局的鴉片戰爭開始,至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為止。多年來,關於晚清時期的學術研究成果已然推陳出新,多元的歷史書寫亦不斷被強調,本文擬研究高中教育中如何規劃晚清時期的歷史教學,筆者從高中歷史教育最高指導原則─課綱出發,自「課綱」、「課綱與教科書的對應」與「試題」三方面,分析台灣的高中歷史教育對於「晚清時期」的教學實況與變遷,討論課綱與教科書如何編寫晚清歷史,學校的試題內容是否真的適當測驗出晚清時期的歷史概念。Item 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陳登武本文選擇若干影片作為教材案例,一方面希望可以因而讓高中歷史教師們瞭解有這些影片可以運用的機會;另一方面試著呈現「影視教材」與教科書結合運用的方法與進行模式。本文介紹〈發現虞弘墓〉、〈中國大漠之寶〉、〈天地英雄〉、〈誘僧〉、〈達摩祖師傳〉等影片,涵蓋具有紀錄片性質的報導影片和一般劇情片,主要集中在輔助中古中國的歷史教學運用。將「影視文本」作為「輔助教材」,是教學教法可以盡量運用的方法之一。無論是「報導性影片」或「劇情片」,都可以成為「輔助教材」。問題並不在於影片類型,而在於如何使用,如何與教科書結合,以及如何透過詮釋影像,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思維,特別是關於影片虛實的探討,尤須注意。Item 2018年「東亞文化史研究」課程日本大學移地教學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9-12-??) 沈育瑭; 許荔婷; 黃寶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師大)「東亞文化史研究」課程之學生,在臺師大周東怡教授的帶領下,於2018 年寒假期間,前往日本東京移地教學,與日本大學(日大)通信教育部師生交流,進行為期四日的教學活動。課程從17世紀的東亞世界開始,到19世紀末日本對臺灣人才的培育,再到20世紀初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一系列的課程讓兩校學生皆收獲許多。除了課程外,與日大學生的國際交流,亦是此次移地教學的重點。臺師大學生們在交流過程中,體驗到各式文化差異與衝擊。經歷課程與交流後,同學們也省思現今的日本與臺灣歷史教育,從這當中思考歷史的本質與應用。Item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1-06-??) 邱雅蘭杜正勝於教育部長任內,有鑑於在體制內的歷史教育改革遭逢過多的挑戰,削弱其建構台灣主體性、深化士地認同的理念,同時為了提升青少年的語文能力,建立學子的閱讀習慣,遂指示國立編譯館主導出版了{青少年台灣文庫) ,以課外讀物的形式來傳遞因為意識之爭而無法在教科書中呈現的觀念,讓青少年對台灣能有完整的認識,再進一步從對台灣的了解中,加深士地的認同感,重拾台灣的主體性,乃至於擁有國家、文化的認同意識。{青少年台灣文庫}共有文學讀本及歷史讀本兩個主軸。文學讀本分為新詩、小說、散文三大類,編選方針以「文學性」、「青少年性」及「台灣性」三個層面並重為主,選輯的作品年代起於日治,迄於現代,描繪出台灣在不同時空的風土人情;歷史讀本則涵蓋了人與空間、人與時間的面向,以主題式的編寫方式與豐富的史料肉容展現台灣的文化總成,同時也讓讀者從中認同了台灣身為島嶼的獨立性格,以及由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的認識中體會台灣的海洋性格,進而形塑了台灣人身為島國海民的自覺與意念。{青少年台灣文庫}便透過這兩個主軸,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路線,共同交織出對台灣土地高度關心與認同的情懷,在建立台灣主體性的認識上,可說是做了最佳的示範。Item 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陳登武本文選擇若干影片作為教材案例,一方面希望可以因而讓高中歷史教師們瞭解有這些影片可以運用的機會;另一方面試著呈現「影視教材」與教科書結合運用的方法與進行模式。本文介紹〈發現虞弘墓〉、〈中國大漠之寶〉、〈天地英雄〉、〈誘僧〉、〈達摩祖師傳〉等影片,涵蓋具有紀錄片性質的報導影片和一般劇情片,主要集中在輔助中古中國的歷史教學運用。將「影視文本」作為「輔助教材」,是教學教法可以盡量運用的方法之一。無論是「報導性影片」或「劇情片」,都可以成為「輔助教材」。問題並不在於影片類型,而在於如何使用,如何與教科書結合,以及如何透過詮釋影像,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歷史思維,特別是關於影片虛實的探討,尤須注意。Item 在歷史教科書之外建立台灣的主體性認識(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11-06-??) 邱雅蘭杜正勝於教育部長任內,有鑑於在體制內的歷史教育改革遭逢過多的挑戰,削弱其建構台灣主體性、深化士地認同的理念,同時為了提升青少年的語文能力,建立學子的閱讀習慣,遂指示國立編譯館主導出版了{青少年台灣文庫) ,以課外讀物的形式來傳遞因為意識之爭而無法在教科書中呈現的觀念,讓青少年對台灣能有完整的認識,再進一步從對台灣的了解中,加深士地的認同感,重拾台灣的主體性,乃至於擁有國家、文化的認同意識。{青少年台灣文庫}共有文學讀本及歷史讀本兩個主軸。文學讀本分為新詩、小說、散文三大類,編選方針以「文學性」、「青少年性」及「台灣性」三個層面並重為主,選輯的作品年代起於日治,迄於現代,描繪出台灣在不同時空的風土人情;歷史讀本則涵蓋了人與空間、人與時間的面向,以主題式的編寫方式與豐富的史料肉容展現台灣的文化總成,同時也讓讀者從中認同了台灣身為島嶼的獨立性格,以及由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的認識中體會台灣的海洋性格,進而形塑了台灣人身為島國海民的自覺與意念。{青少年台灣文庫}便透過這兩個主軸,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路線,共同交織出對台灣土地高度關心與認同的情懷,在建立台灣主體性的認識上,可說是做了最佳的示範。Item 高中歷史教學的理想與實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曾惠櫻所謂晚清時期(1840─1911),時間斷限以開啟近代中國之變局的鴉片戰爭開始,至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華民國為止。多年來,關於晚清時期的學術研究成果已然推陳出新,多元的歷史書寫亦不斷被強調,本文擬研究高中教育中如何規劃晚清時期的歷史教學,筆者從高中歷史教育最高指導原則─課綱出發,自「課綱」、「課綱與教科書的對應」與「試題」三方面,分析台灣的高中歷史教育對於「晚清時期」的教學實況與變遷,討論課綱與教科書如何編寫晚清歷史,學校的試題內容是否真的適當測驗出晚清時期的歷史概念。Item 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蕭憶梅本文旨在論證歷史教學中除了講授歷史知識之外,更需要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學生學得了大量的歷史知識,卻有可能不知道歷史故事是如何建構而來,與如何面對同一個歷史事件的多元論述,以致於無法對習得的知識有深刻的認識與思考。本文藉由呈現三位台灣高中生在書面問卷與訪談資料中對於歷史學科概念的想法,討論這些學生對於歷史的認知如何影響他們的歷史學習。結果發現這三位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有不同的認知差異,顯示出有限制的歷史思維會妨礙學生理解歷史知識,以為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夠知道「真實」的過去,或認為歷史記載必然會受到國家觀點或個人偏見的扭曲。相反地,一個成熟的歷史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作更進一步地思索,明白歷史解釋會受到時間脈絡與研究問題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建議教師應避免一廂情願去作單向的知識傳授,而必需掌握到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此才能達到教學成效。Item 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 蕭憶梅本文旨在論證歷史教學中除了講授歷史知識之外,更需要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即使學生學得了大量的歷史知識,卻有可能不知道歷史故事是如何建構而來,與如何面對同一個歷史事件的多元論述,以致於無法對習得的知識有深刻的認識與思考。本文藉由呈現三位台灣高中生在書面問卷與訪談資料中對於歷史學科概念的想法,討論這些學生對於歷史的認知如何影響他們的歷史學習。結果發現這三位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有不同的認知差異,顯示出有限制的歷史思維會妨礙學生理解歷史知識,以為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夠知道「真實」的過去,或認為歷史記載必然會受到國家觀點或個人偏見的扭曲。相反地,一個成熟的歷史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對歷史作更進一步地思索,明白歷史解釋會受到時間脈絡與研究問題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建議教師應避免一廂情願去作單向的知識傳授,而必需掌握到學生對歷史學科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此才能達到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