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美國各級學校K-12華語教材情境選用研究
    (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2008-10-01) 蔡雅薰
    華語教材編寫成功與否,不僅直接影響教學品質與效能,更是海外華語教學推廣的重要關鍵。面對現今海外多種華語教材需求的時刻,具備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及趣味性的華語文教材編寫更顯重要。然而,目前學界對於華語教材編寫基礎原理缺乏全面性學術研究建構;對於如何將華語教材輸出,並與國際主流教育接軌,亦正亟思永續經營與建立通路的策略。 本研究目的主要為僑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僑委會)在2008年新編美國兒童華語教材進行海外在地華語需求基礎研究,並依據2008年2月新訂之「美國地區兒童華語課程暫行綱要」,針對華語教材研發之「課文情境參考表」作為調查基礎,由美國紐約等12個僑務駐外單位,回收任教於美國各級學校,包括中文學校及主流學校K~12的華語教師填寫的351份有效問卷,依據美國學生需要、學習興趣及華語為外語教學的「5C」思考,對於「課文情境選用」進行交叉分析。研究成果將可提供未來僑委會及產官學各單位研發美國地區華語教材各等級次課文情境重要選用及不同學齡需求先後安排的參考依據。
  • Item
    故宮數位典藏應用於華語文物質文化教材之研究(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蔡雅薰; 賴鼎陞
    本研究將以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以下簡稱CEFR),作為基礎的華語文能力分級 指標及詞彙,為豐富的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成果,運用到華語文物質文化教材的編製研 究與發展,以進行館校合作數位學習社群網。研究計畫針對東亞地區漢文化影響較深的 華語文學習者,同時兼顧全球華裔及有志於漢文化的華語文學習者,開發為結合故宮數 位化的文物的中級華語文化教材,包括完整課程主題及學習架構,融合5C教學策略,並 發展文化評量試題。 擬以總計畫完成的華語文各級華語文詞彙為文化教材內容的編製依據,以日常生活 中食衣住行育樂等互動為文化教材的主題,結合故宮數位典藏的豐富內容,進行華語文 化課程綱要的研訂,藉由語言學習與文化習得的結合,融入故宮數位典藏的文化素材, 讓外國學生了解華語溝通時文化的趣味與豐富的內涵,開發海外最為需要的中級華語文 程度者(B1 級)的華語文數位文化教材。教材完成後,並至海外進行實地的教學比較, 包括菲律賓靈惠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研中心、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等校,採用 立意抽樣,並隨機分派華語文學習者於各組,以進行華語文文化教材與數位教學模式的 成效比較。
  • Item
    故宮數位典藏文物融入華語文化教材之創新開發─以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為例
    (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2012-04-01) 蔡雅薰
    近年海外僑界與學界不斷呼籲希望可將故宮文物融入華語文教學中,使華語文學習不僅限於「語言」習得,而能包括文化認知與傳承。此需求既蘊含廣大僑民與海外學界對於華語教學「語言」與「文化」融合教育的期望,也開啟全面檢視現有國內外華語文化教材的必要性。本研究提出運用故宮數位典藏平台之豐富中華文化資源,配合華語文能力指標及詞彙分級的概念,作為文化教材內容的編製依據,擬將故宮文物融入華語文教育之中,考察如何將故宮文物與實際生活的食、衣、住、行聯繫起來,並結合臺灣優質的數位教學科技,開發華語文化數位教材。本研究首先分析現有文化教材的適用性,在華語教學學科中,文化類教材大抵出現語言難度偏高,專業辭彙過多,缺乏物質觀念文化和節慶文化深入淺出的教學內容。其次,針對故宮文物數位典藏平台,進行文化教材課程大綱的擬定。最後,編寫出融入故宮數位典藏文物的華語文化教材,藉由語言與文化學習的結合,讓海外學習者能瞭解華語溝通中語言文化的趣味與故宮文物豐富內涵。
  • Item
    跨文化比較與華語電影教學--以「死亡」議題為例
    (2016) 羅翊芳; Luo, Yi-Fang
    電影於華語文化教學已開始起步,很多大學都開設了華語電影之相關課程,但教師們的課程規劃各有不同,沒有固定的準則,通常只以華語電影單方面被動輸入中國文化而缺少了與學習者母語文化的對比性。本研究採用跨文化理論中的比較分析法,藉由中西兩部相同議題的電影,比較出不同文化對同一議題所呈現出價值觀與文化思維的差異。 研究主題為「死亡」文化,「死亡」與出生、成年、結婚等都是全世界共通的文化,也一直是華人所避諱的議題,鮮少成為文化教學的主題,但這卻是人們必經的歷程。此外與「死亡」的相關儀式亦都展現出許多華人的文化脈絡,是一個豐富的文化議題,但怎麼教才適切?本研究發現電影是很合適的教學媒介,不但能具體呈現「死亡」這個抽象的概念,也能從電影情節與臺詞中反映出不同文化模式。 教學電影則以臺灣的《父後七日》與美國《愛在頭七天》為「死亡」議題的代表文本。《父後七日》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現出臺灣喪葬文化的繁文縟節、為死者死後旅程所舉行的眾多儀式等,這些傳統「規矩」,導致追憶死者、情感表現都受到限制;而《愛在頭七天》則以較輕鬆的美式幽默呈現,影片中以猶太教服喪七日為主軸,記錄著這七天裡家庭不斷發生的衝突與爭吵,而當服喪落幕後,各自找回家的定義與父親的兒時回憶。 本研究審視了運用電影於華語教學的相關文獻與諸位教師的課程安排,並整理規劃出一套華語電影的教學模式。教學主題更突破華人對於「死亡」主題的禁忌與跨越以往文化課程以物質文化為主軸的既定框架,以電影為載體,將華語文化課程提升至深層文化與價值觀等範籌。擬以影視相關理論與跨文化理論分析電影文本,作為教案編寫的依據,對於中西電影中死亡文化的探究頗為深刻,藉由跨文化比較之後,兩者文化差異亦更為鮮明。 最後則將文本分析所得之結論運用於課程規劃之中,針對歐美文化背景之成人學生進行跨文化課程的教案編寫。冀望本研究的分析結果與教案設計能提供華語教師及研究人員作為未來課程安排與學術研究的參考指標。
  • Item
    微電影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以《Taipei,我的微旅行》為例
    (2016) 王馨怡; Wang, Sin-Yi
    視聽媒體運用在華語教學上不是新議題。而微電影是一個近期新興的媒體形態,它擁有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暫休閒時間就可觀看的傳播特質,再加上劇情緊湊易懂和內容新穎的故事行銷手段,據上述的相關媒體特質,使得研究者想更進一步探究微電影為合適的華語教學媒體。 本研究整合目前學者對於影視教學、微電影的相關研究成果,並結合觀光華語內容的相關領域,討論運用微電影進行語文教學的可行性。最後以《Taipei,我的微旅行》這部微電影為研究的文本,採用學者Keller(1983)所發展的ARCS動機模式理論來設計六個華語教學主題之課堂活動教案,藉此認識臺北旅遊和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觀光華語內容。希望透過本研究,讓未來在華語教學內容的編寫,或是華語教學課堂的活動設計方面,能夠加入以微電影內容為媒介,拓展其課程的多元性;同時,也藉由此教學設計和微電影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讓學習者在課室中,能演練更豐富且實用的聽力和口說活動。
  • Item
    影片引導二語兒童寫作能力影響研究-以印尼泗水臺灣學校高年級華裔學生為例
    (2015) 李胤芳; Li, Yin-Fang
      隨著華裔人數逐年增加,華裔華語教學日趨重要。其學習方面,因受生長環境背景的影響,往往聽說能力高於讀寫能力。如何提升聽、說、讀、寫四項能力均衡發展為一大課題,而現今閱讀相關研究有許多,相較於寫作相關研究則較少,且學生面對於寫作課時,常常怨聲載道,因此本研究將探討華語寫作教學。   寫作能力必須包含「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語言能力」,現今華語教學法中,奠基於學習者既有的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與自身母語能力相同,因此較側重「表達能力」、「語言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較少著墨。對於學習寫作的兒童,常常聽到學生所遇到的問題是應該寫些什麼內容,兒童所遇到的問題,不僅是生活經驗的缺乏,亦包含將經驗轉換成想法,且有架構的表達,因此對於二語兒童學寫作教學除了「語言能力」訓練外,亦包含了「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   而影片運用於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提供畫面與聲效、教材真實性具臨場感可供學生觀察、將影片學習經驗轉移至生活、增進學生理解力、建立共同經驗、資訊多樣性、縮短教學時間與空間、教學彈性。因此本研究欲探討影片融入華語寫作教學中,探討影片運用於華語寫作教學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並探討學生對於此教學法的態度。   本研究採取「前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印尼泗水臺灣學校六年級學生,共26位,為期三周的實驗教學。研究工具以量化的寫作評量表及影片融入寫作教學問卷探討。   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影片融入華語寫作教學後,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就,尤其在「取材切題」、「見解新穎」及「前後連貫」上「思維能力」的部分。且學生對於影片融入於教學的看法,認為影片融入寫作教學對其學習寫作有幫助,且運用此方式,興趣提高,也喜歡這種教學方式。
  • Item
    2013僑務委員會全球華文網Moodle主題式課程之設計與研發
    (2013-07-14) 蔡雅薰; 張于忻; 吳安璿
    為使教學資源能更有系統且更有效被利用,並減輕第一線教師備課壓力, 「主題式示範教學課程(以下統稱主題課程)架構」由是而生。經過 100 年度依 語言級次製訂主題式課程架構及初步課名,並產出 24 門指標課程後,於 101 年 度繼續依照架構開發對應主題之課程。本文將介紹依據全球華文網主題式課程架 構賡續設計,以〈安弟與小甜甜〉、〈小米生活週記〉教材編寫教學內容及研發編 寫歷程,希望透過本研究的相關介紹,能夠提升海內外華語教師使用教材的廣佈 度;更甚者,希望能夠使 Moodle 主題式課程實際在海內外教學現場使用,並透 過使用回饋修改,調整為更符合教學現場使用的內容。
  • Item
    西班牙馬德里兒童華語師資培訓個案研究 以MACMA公司與COMILLAS大學產學合作項目為例
    (2018) 舒遠莉; Shu, Yuan-Li
    隨著全球學習華語的風氣日增,華語文產業也隨之發展。華語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人才,除了培育華語師資生,以因應海外華語教師的需求量,更重要的是藉由華語師資培訓,提升華語教師素養及專業能力,並使華語文產業有更好的品質成長。 華語教育的相關議題常圍繞在教(學)什麼?何時教(學)?在哪裡教(學)?怎麼教(學)?誰教(學)?等面向。本研究從這幾種個案研究目標,針對西班牙馬德里MACMA公司 和COMILLAS大學,產學合作的華語師資培訓為案例,蒐集相關資料及描述解釋個案研究內容分析: 一、解釋西班牙馬德里華語產業發展脈絡。 二、描述西班牙的華語師資培訓現況,包括培訓內容的分析、需具備的華語教師素養及專業能力,例如,了解歐洲推動的內容語言整合學習(CLIL)的外語教學法、國際文憑認證(IB)學校的教學理念等。 三、分析參與西班牙馬德里華語師資培訓課程的華語師資生,在西班牙教學的困難點、有哪些華語師資培訓的需求等。 將本個案研究內容整理分析,以此案例所蒐集提供的資料訊息,能給有心從事華語事業的前輩後進參考,更期望對未來華語師資培訓的研究發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