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0
  • Item
    結合全語言教學原則之幼兒華語課程設計之嘗試-以泰國幼稚園為例
    (2015) 韓融衛; Harnsedtakan, Thiradej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的崛起引發華語熱,全球也隨著該熱潮積極學習華語,泰國也不例外,包括許多幼稚園逐漸開設華語課程,反映學習者年齡降低之現象。全語言教學原則在幼兒語言學習領域佔據重要地位,在泰國已實施20多年,不過能夠體現全語言教學原則精神之學校非常鮮見,故本研究希望能夠融入全語言教學原則設計針對泰國幼兒的華語課程以提升幼兒學習成效,為泰國幼兒華語教學提供參考。   本論文採用發展型研究法,首先探討相關文獻並以其為基礎,內容包括泰國幼兒華語現況、全語言教學原則理論、兒童語言習得。其次,透過課程觀察調查教學現況,針對家長實施問卷調查現有課程滿意度及課程需求,並與教師訪談以蒐集教師意見,以此確認本研究課程設計之需求,據此規劃教學綱要與範例。課程設計完畢,擷取部分內容進行教學試驗,驗證教學成效。最後,根據試驗回饋修正本課程設計。   研究結果可分成以下五點:第一,雖一些泰國幼稚園發展華語課程,且達到一定的教學成效,但仍存在許多待改善之處。第二,從調查結果可知,家長的需求皆符合全語言教學原則,即教學內容不脫離兒童生活、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同步教導、教師使用華語多於泰語等等。第三,透過課堂觀察發現,一般的課堂教學尚未能完整呈現全語言教學原則的主要精神,即無法實踐「從整體到部分」的理念。第四,本研究結合全語言教學原則,強調語言應在具完整形式、有意義、具功能性的情況下被使用,設計出符合全語言教學精神之幼兒華語課程。第五,本研究實施教學試驗後發現,學生對本課程深感興趣,十分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且絕大多數的學生最後都能夠掌握教學內容。
  • Item
    中級商務華語房屋租賃情境教學設計研究
    (2018) 施季昀; Shih, Chi-Yun
    台灣的租房管道多元,無論透過傳統的租屋看板電話諮詢、網路租屋平台或是隨處可見的房屋仲介公司的介紹,都是找房租屋的方式,然而多樣化的選擇,卻也使來台就學或工作的商務人士容易感到困擾,除了語言不同外,華人的溝通風格、社會文化背景差異產生的誤解,往往讓外籍人士有不好的租屋經驗。其次,租屋與買屋都是不可避免且生活化的議題,對外籍人士而言更顯重要,因為語言溝通不良或無法確實理解房屋契約規範,導致房東與房客間產生法律糾紛的情況層出不窮,因此本研究旨在協助華語學習者透過房屋租賃問題之情境建置,讓學習者能於不同情境中瞭解在台灣租房的實際情形和過程,並熟悉如何與房東或房客洽談與協商,藉此提升學習者之商務語言交際能力。 本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兩岸商務華語教材中房屋租賃單元之活動設計,歸納教材租屋情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商務活動,接著再針對外籍人士的租屋需求進行問卷調查,透過整合學習者的需求分析、諮詢商務人士以及房仲業者之訪談結果,設計以房屋租賃為主題之情境教學課程,經由教學實證的方式,進行完整的商務華語房屋租賃情境教學,最後按照課程規劃與實際教學過程,請學習者及資深的華語教師針對此情境課程給予回饋及建議,作為檢視商務華語融入情境教學成效的依據。 藉由商務華語教材房屋租賃內容分析、學習需求問卷調查、外籍商務人士和房仲業者訪談以及實際教學驗證,本研究發現,教材情境設置以找房子、租房子以及簽訂租賃契約為三個主要情境單元,若將學生之租屋需求與相關商務情境有效的設計並融入課程中,有助於學習者學習與租屋相關的商務知識,並理解如何正確使用商務溝通策略達到最終承租房屋之目的。
  • Item
    越南大學中文系「漢字課程」設計
    (2005) 蔡心交
    本論文屬於「行動研究」類型,先分析跟漢字教學相關的文獻和教材, 再調查越南大學中文系的實際教學情況,最後發展出一套能夠提高學生的漢 字學習效果之課程。在內容分析方面,本論文取樣分析漢語專業本科生的課 程大綱、漢字常用字表、漢字練習課本、漢字教學工具書,找出學生必要學 習的漢字量和漢字理論知識以及如何培養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同時為實際 調查步驟打下科學基礎。 實際調查是為了了解對越南大學中文系的總體狀況,包括中文系的數 量、老師和學生的數量、教學目標、課程的安排、教材的使用;訪談中文老 師的意見;發問卷調查學生的漢字學習情形;分析總結各系所在漢字教學方 面的不足之處,於是提出解決方式。總之,本論文要解決以下六個問題: (一)Why:為何要加強漢字教學?加強以後將有何幫助? (二)Who:越南學生學習漢語時有哪些難點?需要幫助的是哪些學生? (三)Where:哪些學校容許加強漢字教學部分?他們的設備條件是否齊全? (四)When:大學第幾學期適合加強漢字教學部分? (五)What:學生需要學哪些漢字?需要具備哪些關於漢字的知識? (六)How:通過哪些方式來加強漢字教學?是否必要獨立開課?若是要開 課,課程和教材問題要如何解決?
  • Item
    跨文化溝通能力導向華語交換生課程設計:針對荷蘭大學生之個案研究
    (2022) 游佳瑀; Yu, Chia-Yu
    本研究以荷蘭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針對其赴臺交換時,所需具備之跨文化溝通能力為研究導向,提出赴臺交換前預備課程設計,使其具備在臺期間與當地人跨文化交流所需之語言與跨文化能力,有效利用海外交換期間,增加口語練習機會並與當地人進行深度交流。跨文化溝通能力強調的是與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者溝通的能力,能夠將文化「知識」、「態度」結合外語能力以適當的溝通模式交流,並具備反思自身與他人文化的「批判性文化意識」以及學習新的語言與文化知識之「技能」。本研究透過分析荷蘭籍學生赴臺短期交流情形、荷蘭大學的華語與文化課程設置現況與荷蘭籍大學生來臺個案研究,探討目前在臺交換之荷蘭籍大學生於赴臺交換前的語言與文化學習背景與需求、與中文母語人士的交流情形,以及在臺的華語使用情況、與當地人的交流互動情形,再依據個案研究對象於在臺期間對日常生活中行為文化的觀察所撰寫之每週生活紀錄與訪談內容,歸納出符合荷蘭籍大學生華語學習需求並具真實性、文化差異性、話題性和具當代性的日常行為文化主題與情境,分別為:餐飲行為文化、宗教行為與態度、社群媒體的使用與符號、行為慣例與禮儀文化、學習態度及休閒生活。最後綜合現有文獻與研究結果提出適用於荷蘭籍大學生赴臺交換前預備課程之設計與教學範例,以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日常對話能力作為荷籍交換生來臺前之學習目標,以期提升在臺交換期間之跨文化溝通能力。
  • Item
    運用成語故事語境之中級漢字課程設計
    (2011) 賴瑩玲
    近年來,華語文教學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學者們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外漢字教學研究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漢字教學課程、外國學生漢字學習難點以及漢字教材開發不足的種種問題浮現之後,引起了學者們對於漢字課程的關注,進而結合各領域的研究成果,著手進行漢字教學各方面的相關研究。本研究試圖在第二語言漢字教學中融入成語故事的教學,以成語故事引發漢字學習興趣,進而學習漢字認讀與書寫。 本研究主要針對中級歐美學生進行漢字課程研究及設計,在研究的過程中,首先蒐集相關學理,進行研讀及批判;其次針對台師大國語中心的漢字課程進行觀摩與分析,了解台灣的漢字教學情形。接著,分析現有對外漢字教材,包括綜合性質的教材及獨立的漢字教材。此外,為了瞭解師生對漢字課程的需求,分別對八位華語老師及八位歐美學生進行師生需求分析。最後結合研究過程中的各項結果,設計出針對中級歐美學生之漢字課程。 經過課程的研究及設計之後,本研究得出幾點結論:一、提出針對中級歐美學生之漢字課程規劃;二、提出對外漢字教學中級階段教學要點;三、建立以字帶詞、以字帶字、由詞識字的教學模式;四、運用部首、部件概念導入漢字教學;五、富含故事的成語加深漢字學習趣味,成語故事有助於學生記憶漢字字義,也引發學生加以聯想,對於漢字字義、字形、字音的學習有其助益。除此之外,本研究也期許在華語教學領域,能夠加深漢字學習策略的研究,幫助歐美學生更快的學好漢字,有效培養學生記憶漢字,還要重視漢字教學方法的運用;另外,也希望未來能夠開發具趣味性及實用性的漢字教材,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如何更容易記住漢字字形,將漢字教材的內容融合趣味性、漢字的系統性,如此一來,漢字學習對歐美學生而言不再寸步難行。
  • Item
    以修讀學位為目的之外籍生華語文養成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
    (2012) 舒兆民; Shu, Jaw-Min
      近幾年前來臺灣以修讀學位為目的的國際學生不斷增加,已達一萬多人。這些學生來臺灣攻讀學位,他們大多數華語文能力屬初級程度,而學術目的的華語文,並不同於華語文中心的華文課,他們在入學之前也未接受過專門的中文學術學習訓練,入學之後產生適應不良者時有所聞。本論文從課程設計的方面出發,探討並規劃以修讀學位為目的之外籍生的華語文養成課程。課程的特色為針對來臺修讀學位為目的的國際學生,教學內容為了提升其學科學習的華語文能力以及培養學習技能,俾使其能在華人的學術環境下學習與進修,並取得學位。   本研究在課程執行之前,就相關文獻分析後,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了解國際學生在臺灣就學時,華語文學習的需求調查分析。 二、確立學習需求,蒐集學習內容之語料與學習主題。 三、規劃此養成課程與輔導人員之安排。 四、進行循環教學行動研究,並對課程規劃反省修正。 五、彙整教學資料與記錄,評估教學成效。 經過四個學期的課程教學實施後,本研究獲得以下幾項成果: 一、國際學生之華語文養成課程的需求調查及分析結果 二、確定本養成課程之教學內容與主題 三、編寫本養成課程之教材與學習資料 四、學科學習技能與策略融入本課程之教材篇章 五、本養成課程之教學成效良好,足為相關課程設置之參考。 基於研究結果,本研究整合意見後提出以下建議: 一、本養成課程應採學分設課。 二、分區跨校共同開設本課程。 三、各校宜訂定國際學生之個別化修課辦法,並提供類似的養成課程。 四、應關心國際學生之生活適應狀況與學科學習能力。 五、相關單位應研發此類養成課程之教材與學習資源。
  • Item
    以多元智能融入幼兒華語教學之課程設計與實施-以印尼慈濟幼兒園4~5歲幼兒為例
    (2019) 鄭宜庭; Cheng, I-Ting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探討多元智能理論融入幼兒華語教學課程之可行性與實施成效,研究者根據ADDIE教學設計模式進行多元智能幼兒華語教學方案設計,期待激發幼兒學習華語之動機並增強其學習之成效,研究者以多元文化為華語教學主題,欲培養幼兒的多元化教育觀,讓幼兒能認識並且尊重各國文化,啟發其跨文化認知能力。 研究者在印尼慈濟幼兒園擔任華語教師,以任教班級的25位4~5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透過五次的教學行動循環,進行為期六週之教學實踐,搜集多種數據,根據幼兒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研究者的教學反思、同儕觀察檢核等方式進行三角驗證,作為研究信度和效度的依據。在每次的教學實踐後,經過質性分析與檢討,研究者整理出在教案實施時所面臨之問題,向三位資深華語教師用訪談的方式尋求答案,取得相關教學建議。 研究結果指出幼兒學習者在多元智能學科領域下的華語學習反應,幼兒能充分展現積極學習的態度,從他們熱絡參與課堂活動的行為表現,得知以多元智能為取向之教學可提升幼兒學習之動機,增加他們對華語課程的參與度。在教學策略方面,教學者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徵和幼兒的學習發展給予恰當的多元智能發展項目,設計的程序都須經過多方思考與規劃後,再給予幼兒合適的華語學習課程。一系列多元文化主題課程設計與實施,透過歌曲、影片、教學活動、遊戲、學校環境設置等,能有效培養幼兒跨文化認知的能力,讓幼兒具有國際視野,將世界與生活連接在一起。
  • Item
    初級商業華語課程設計——自現有教材延伸轉化之模式
    (2015) 羅偉瑄; Lo, Wei-Hsuan
    隨著亞洲經濟蓬勃發展,商業界對華語人才之需求大增,商業華語學習者逐年增加,逐漸成為華語文教學的潮流趨勢,美國中學及大學的華語及商業華語課程如雨後春筍般開設。然而綜觀各大學所開設的商業華語課程,幾乎皆要求學生至少修習兩年以上華語課程才可選修,且市面上的商業華語教材亦多適用於中級以上程度的學生。事實上,商業行為與其他專業領域不相同,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若檢視現今初級華語的教材及課程,可發現其內容不但適用於日常溝通,也適用於商業活動相關場合。換句話說,初級華語學習者學習商業華語不無可能。 近年來出現許多初級商業華語之教材,只是這些教材的詞彙量過多,且過於困難,並不適用於華語初學者。初級商業華語教材若要符合初級華語學習者之能力,應予以反向思考──即以初級華語課程教材內容為基礎,控制詞彙增加量,結合商業情境。 本研究據此原則設計一門初級商業華語課程並透過需求分析及行動研究證實:(一)學生及華語教師皆認為此課程轉化模式具實用性。(二)突破詞彙阻礙之課程設計能協助學生將所學順利銜接至商業情境。(三)此課程能拓展商業華語領域,使商業華語不再是中高級華語學習者的專利,以達到有效加速培養商業華語人才之功效。
  • Item
    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教學之應用-以底特律耶穌會高中為例
    (2020) 尹昌舜; Teresa Lien
    天主教耶穌會教育機構遍佈全球,其獨特的教育理念一直是百年來教育學研究的重點之一。1993年耶穌會公布《依納爵教學法:實務之道》文件,作為各級耶穌會學校辦學的方針。本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底特律耶穌會高中為例來研究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課程的應用。研究透過對依納爵生平以及耶穌會教育史的回溯、理論的介紹以及文獻蒐集的整理,闡明依納爵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同時並將依納爵教學法與其他二語學習法交互比較,分析其相容之處,以了解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教學領域的應用情形。 研究者在底特律耶穌會高中擔任華語老師,負責以教科書《歡迎》為教材撰寫「課程設計與檢核」專案(Curriculum Design and Review Process),該專案是確保教師在教學時不偏離依納爵教學法的課程設計架構。研究者在論文中也將討論「課程設計與檢核」專案的書寫格式、要點及其欲達到的目的與作用。研究者將「課程設計與檢核」專案實施在華語教學中,透過實際課堂內及課堂以外的學習活動觀察、紀錄,輔以學生、家長及教師三個面向的訪談資料,提出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課程實施的修正,為日後其他機構在華語教學上欲採用依納爵教學法提出策略及方向。
  • Item
    內容語言整合學習取向之華語聲調教學設計——以越南籍華語初學者為例
    (2022) 劉玉燕; LUU NGOC YEN
    越南語是聲調語言,對越南的華語學習者而言,這是優勢,不過也會因此受到母語的影響而產生困難。越南華語學習者容易將華語「一聲」和「四聲」混淆(吳門吉、胡明光,2004;陳氏金鸞,2005等),尤其是初學者。前人雖然提出了許多教學建議、矯正策略,但聲調仍是越南華語學習者發音的難點之一。本研究試著突破傳統語音教學,使用內容語言整合學習(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的教學取向設計華語聲調課程,以內容帶動語言與聲調學習,致力創新華語聲調教學,以期提高學習者的發音能力及學習華語的興趣。本研究使用設計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為整體的研究方法,以內容語言整合學習(CLIL)教學取向來設計教案並實施教學,為越南初學者設計短期線上華語聲調課程。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一、準備課程,二、執行試教與評量,三、評鑑分析結果。研究發現,此課程設計對越南華語學習者而言是一種新穎的學習模式,對學習發音聲調很有幫助。通過短期課程的學習及測驗,學習者的聽辨能力有明顯的進步,只存在雙音節和多音節的偏誤,沒有單音節偏誤,而且偏誤次數逐漸減少。在發音方面,以母語者的評分標準來評量,學習者的發音是有改善的;但是以專業華語教師的評分標準來評量,則與母語者的評分結果不同。本研究的實踐經驗與研究發現有助於未來將CLIL概念應用於華語發音教學,發展教材,改善越南學生的發音能力,為國別化華語教學做出有價值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