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Item 從多面向探討經濟福祉之測量(1997/08-1998/07) 王永慈本研究擬從多面向探討經濟福址的分配狀況. 所謂經濟福址包括了:(1) 所得:現金所得,自有住宅設算租金, 政府非現金給付; (2) 支出. (3) 有形資產, (4)無形資產. 藉此分析誰是處於較劣勢地位, 需要政府關切的對象.其次傳統以來以現金所得為依據的測量方法,是否與其它層面的經濟福址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性, 也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最後, 藉著 分析 1981, 1986, 1991 1996的資料也可看出經濟福址變化的動態性.Item 臺北市低收入人口的就業分析(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2000-03-01) 王永慈本文是探討臺北市低收入就業人口的議題,分析內容包括:臺北市十六至六十四歲低收入人口中的就業人口特徵、影響低收入者就業與否的因素、福利郵局方案的參與者 (或稱之福利郵差 ) 的特徵,以及低收入者中具有工作潛力人口的特徵。 最後也對低收入者的就業提出政策規劃上的建議。本文的主要發現如下:(1) 低收入就業人口是以接近中年、女性為主;其較多為單親,也有部份是有配偶但家計負擔重者。(2) 低收入人口群中高教有程度者的潛能尚未被開發,同時也反映出目前勞動市場的限制,使其無法就業。(3) 對家中老人的照顧較不利就業,而兒童年齡稍長則就可能就業。這反映出家中托老的需求影響就業,兒童照顧的負擔較不影響就業,但兒童是否得到妥當的照顧也是個問題。(4) 福利郵局創新方案的參與者是高教育程度、單親的中年女性,其孩子年齡稍長與家中較無老人。這可反映出此類婦女有較強的就業需求與動機。(5) 在低收入人口群中具有工作潛力者也是以接近中年的女性為主,這類人口群多數已就業,但是因薪資低或家計負擔重而仍處於貧窮的狀況;如何改變勞動市場的結構與提升低收入者的經濟狀況應是未來政策的規劃方向。Item 臺灣兩項全國性老人津貼的評估(輔仁大學法、管理學院, 1999-01-01) 王永慈文乃針對「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與「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兩種政策進行分析, 所探討的問題包括:(一)有那些因素影響到各縣(市)領取人數的差異?(二)兩項津貼對老人經濟來源的重要性如何?(三)這兩項政策對於改善老人貧窮狀況的效果如何?研究發現:(一)在各縣(市)中兩項津貼領取人數差異的影響因素方面: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與老年良民福利津貼合併來看,其領取者集中於人口老化較高的地區、鄉村型或所得偏低的地區。而單就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而言,老人是否知道此政策是一重要的影各因素。單就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而論,愈是屬於鄉村類型的縣(市),或是平均每人每月所得總額愈低的縣(市),則有愈多的老人領到老年農民福利津貼。(二)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與老年農民福利津貼對老人經濟來源的重要性:此兩項津貼對單身老人而言,在政府付中最重要,主要因為單身老人的所得與其他兩類老人家庭相比較低,因此較需依靠資產調查的政策。(三)這兩項政策對於改善老人貧窮狀況的效果:兩項津貼對降低貧窮率有幫助,尤其是針對單身老人而言。但對於貧窮差距的縮效果則有限。本文最後有政策性的討論。Item 「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2001-09-01) 王永慈Item 臺灣的貧窮問題(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學系, 2005-01-01) 王永慈本篇的重點在檢視過去相關主要文獻對於台灣貧窮問題的探討,分析的架構包含:(一)貧窮的相關概念,(二)理論觀點,(三)整體趨勢及對貧窮現象的解釋,(四)區域間的貧窮,(五)女性與貧窮,(六)老人與貧窮,(七)兒童與貧窮,(八)少數族群與貧窮,(九)遊民,(十)瞭解貧窮現象中的時間議題,以及(十一)未來需要關注的議題。 整體趨勢顯示官方低收入人口的增加與所得不均的狀況出現,此反映出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不景氣、結構性失業等問題所帶來的衝擊。未來尚值得繼續觀察的是這些衝擊對於雙親家庭、男性單親家庭的影響,因為傳統上討論貧窮家庭多將重點放在女性、單親家庭、老人等;然而隨著勞動市場就業機會的改變,雙親家庭戶長或男性單親戶長的就業機會也可能受到影響,進而不利家庭經濟;同時,如此也可能再影響到兒童貧窮的問題。至於區域間的貧窮,鄉村地區有持續偏高的貧窮問題,而都市地區有略升的貧窮問題。對於貧窮女性化的議題,本文發現五個指標中有三個指標觀察出一些貧窮女性化的現象。再者,老人貧窮的問題仍然存在,同時老年女性的貧窮也需要注意,尤其是女性單親戶長,因其較可能在中年晚期就陷入貧窮。此外居住於都市或部落的原住民族也面臨不同程度的貧窮問題。Item 貧窮與所得不均議題--現有研究使用資料庫之評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2003-06-01) 王永慈Item 淹水對沿海地層下陷區之貧窮家庭的社會影響--以臺灣西海岸漁村為例(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13-01-01) 王永慈; 游進裕; 林碧亮Item 所得垂直再分配與水平再分配概念之實證分析(1996/08-1997/07) 王永慈Item 失業家庭的經濟生活分析--以臺灣兩次失業潮為例(臺灣社會政策學會, 2004-12-01) 王永慈本研究乃分析台灣兩次失業潮(第一次是1982至1986,第二次是1996迄今)對於家庭經濟面的影響,研究問題包括:(一)失業家庭在全國家庭的分佈狀況如何?(二)失業家庭的貧窮現象如何?(三)失業家庭所掌握的各類經濟資源如何?儲蓄狀況如何?(四)失業家庭的消費狀況如何?(五)影響失業家庭陷於貧窮的因素如何?主要發現如下:(一)以結構性失業為主的第二次失業潮,無論從失業家庭或戶長失業家庭所佔全國家庭百分比來看都第一次失業潮比較嚴重。且第二次失業潮影響最大的是最貧窮的20%家庭。(二)第二次失業潮的貧窮現象則有顯著的不同,失業家庭與戶長失業家庭的貧窮率皆升高,尤以後者更明顯。(三)第二次失業潮對於家戶各類所得總額也造成負面衝擊。同時儲蓄能力也大幅降低。(四)在2001-2002年,戶長失業家庭處於收支無法平衡的狀況,且在運輸交通及通訊、教育及休閒娛樂兩方面的消費較低。此外,失業的貧窮家庭其消費狀況也有顯著的差異。(五)在影響失業家庭陷於貧窮的因素方面:兩次失業潮相同的因素包括:家中兒童人數、家中老人人數、家中就業人數、家中失業人數、市場收入、來自家庭來源的所得。此外,第二次失業潮中,特別的影響變項有:家庭人數愈多,陷入貧窮的機會愈大;政府移轉所得愈多,避免陷入貧窮的機會愈大;女性經濟戶長家庭陷入貧窮的機會愈大。最後,本文提出相關的政策討論與建議。Item 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之貧窮分析(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2005-07-01) 王永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