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2
  • Item
    瓦拉米地區臺灣山羌之活動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0-12-??) 陳怡君; 王穎
    自1991年11月五1994年3月在台灣東部瓦拉米地區對3隻雄性及1隻雌性台灣山羌(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進行無線電追蹤,結果顯示山羌在一日當中有49.4%的時間處於活動狀態,每日的活動期在3至8次之間,以5次最常見,兩相鄰活動期高峰的間隔時間在2至9個小時間,平均為4.08±1.58小時,白天的活動高峰間隔時間明顯短於夜間(3.63±1.31 vs. 4.46±1.69, t-test,p<0.05);活動高峰出現的時間以17時及6時的記錄機會最高,出現機率最低者為19時,活動模式呈現晨昏活動偏日行性的型式,晨昏活動高峰於日出後及日落前出現。冬季時山羌之活動程度較低,無顯著差異,天候對山羌之活動程度亦無顯著的影響。
  • Item
    臺灣地區草蜥類生物地理類緣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0-12-??) 高善; 呂光洋
    本研究是以同功酵素(isozyme)電泳技術(electrophoretic technique),對台灣地區蜥蜴科(Lacert­idae)草蜥屬(Takydromus)之蓬萊草蜥(Takydromus stejnegeri)、南台草蜥(Takydromus sauteri)、台灣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雪山草蜥(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和台灣地蜥(Takydromus kuehnei)等五種草蜥進行遺傳結構(genetic structure)與生物地理類緣關係(phylogeography)的探討。此外,使用馬祖之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及香港的南草蜥(Takydromus sexlineatus)作為外群(out­group)生物,進行比對。 實驗中共檢測了十五種同功酵素,得到26個基因座(locus),73個對偶基因(allele)。其中,台灣五種草蜥與外群(兩種)彼此種間共測得24個多型性基因座(polymorphic),平均多型性基因座比例為18.801%;每一個基因座之平均對偶基因數為1.28;平均觀測異質度(Ho)為0.047,平均理論異質度(He)為0.073。在台灣所產之五種草蜥中,蓬草草蜥與雪山草蜥的遺傳距離[Nei(1978)]最近[Nei's(D)=0.174],而台灣地蜥與台灣草蜥最遠[Nei's(D)=0.733]。種間呈現極高度的遺傳分化(FST=0.76)。遺傳距離資料顯示,台灣五種草蜥為同一屬中之獨立種。由階層分析(hierarchy analysis)可知,五種草蜥種間遺傳變異達到52.7%。種間之群叢樹狀圖將台灣五種草蜥分成類緣關係較遠的兩群:1.地蜥群((Platyplacopus grou),色括台灣地蜥及南台草蜥;2草蜥群(Takydromus group),包括蓬草草蜥、雪山草蜥及台灣草蜥。此外,依實驗結果顯示:在馬祖所採之北草蜥應屬於草蜥群,而來自香港的南草蜥則是屬於地蜥群。 台灣五種草蜥與中國大陸草蜥屬的演化歷程,及地蜥群和草蜥群在台灣地區擴散的方向,仍須更多詳細的資料進行研究。
  • Item
    一種臺灣產近管蛛屬蜘蛛之新種(蜘蛛目,近管蛛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10-12-??) 陳世煌; 黃文俊; Chen, Shyh-hwang; Huang, Wen-juen
    本文描述台灣近管蛛 (Anyphaena taiwanensis sp. nov.)為台灣蜘蛛之新種。台灣近管蛛之體長較武夷近管蛛(Anyphaena wuyi)為小,而形態構造上則與本屬之普及近管蛛(Anyphaena pugil)最相似,其主要區別為:雌蛛外雌器之中溝前方較寬,並有一對圓斑在外雌器後方;雄蛛觸肢腿節的前側棘排成一列,觸肢器之中突呈長片狀。廣泛分布於台灣2000~3000 公尺的高山地區。
  • Item
    A New Spider of the Genus Matidia (Araneae, Clubionidae) from Ta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6-12-??) 陳世煌; 黃文俊
    本文描述臺灣低海拔山區產袋蛛科之一新種:鏟形馬蒂蛛。鏟形馬蒂蛛雄蛛觸肢之插入器為帶狀,末端迴轉一圈,並且觸肢脛節突起呈鏟形,末端擴大、截平,並有細齒狀突起,與本屬其他種類可資區別。雌蛛不明。馬蒂蛛屬為臺灣蜘蛛的新紀錄屬。
  • Item
    臺灣產蟲囊真菌研究(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7-12-??) 阮列陽; 簡秋源
    本文報導,Laboulbenia aristata Thaxter、L. flagellata Peyritsch、L. japonica Thaxter、L. polyphaga Thaxter及L. vulgaris Peyritsch等五種蟲囊菌鑒定並做形態及分類學上的記述。其中L. japonica和L. polyphaga為臺灣新記錄種類。
  • Item
    兩種臺灣產長腳蜘屬和銀腹蜘屬之新記錄 (蜘蛛目 : 長腳蜘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6-12-??) 陳世煌
  • Item
    臺北市陽明山區五種壺菌之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6-12-??) 何孟娟; 簡秋源
    自台北地區採集之水樣及土壤,以二葉松花粉、草葉、賽珞芬、亞麻種子和頭髮等五種餌物誘釣壺菌,並將釣到的壺菌純化培養,經觀察及鑑定後,共得一科二屬五種,分別為毛囊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chaetiferum Karling)、尖絲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acuminatum Barr)、霍爾囊壺菌(Phlyctochytrium hallii Couch)、節囊根生壺菌(Rhizophydium nodulosum Karling)和球孢根生壺菌(Rhizophydium sphaerotheca Zopf)。其中節囊根生壺菌為臺灣新記錄種。
  • Item
    臺灣產八角茴香屬花粉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9-12-??) 呂勝由; 楊智凱; 游文瑞; 鐘詩文
    本研究觀察臺灣產八角茴香屬植物(Illicium) : 紅花八角(I. arborescens) 、大武八角(I. daibuense)、白花八角(I. philippinense)、粉紅花八角(llicium sp.) 、及東亞八角(I. tashiroi)花粉形態。臺灣產八角茴香屬植物具單粒花粉,花粉粒為扁平球形至扁球形,極面觀可見相當接近的三溝或於極面有匯合的合流溝,花粉外壁雕紋為網狀紋;形態上的差異在於極面匯合與否。紅花八角與粉紅花八角的花粉為叉狀合流溝粒,大武八角、白花八角與東亞八角的花粉為三溝粒。
  • Item
    臺灣高山寒原新發現的兩種蘚類植物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7-06-??) 蔣鎮宇; 羅健馨; 許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