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74
  • Item
    華語流行音樂創作歷程探析-以《初愛》音樂會為例
    (2021) 鄧有甫; DENG, You-Fu
    隨著音樂環境的改變,使得現今音樂創作工作者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詞曲創作、樂器彈奏、歌曲演唱、編曲、錄音、混音等技術。筆者為年輕的流行音樂工作者,發現上述能力的重要性。 筆者從流行音樂唱奏者角度出發,先後學習詞曲創作,以本音樂會歌曲的創作歷程探析,成為本文的基礎。 筆者藉由本文,從歌曲之創作歷程面,探討作品的概念與歌詞意義、作曲動機。本音樂會共有七首原創作品,係筆者在面對愛情各階段的體悟為主軸。 論商業角度,隨著聽眾聆聽音樂習慣從實體進入數位的轉變,實體專輯的銷售顯然已不是產業中主要收入來源,使得流行音樂產業收入結構產生變化,因此演唱音樂會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然而,為了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每位歌手都需要自己的代表作品,因此創作是流行歌曲的開端,並且隨著時間使其不斷產出,讓歌手從流行歌曲中的演譯者變成生產者,透過管道宣傳使其流行化,進而發展至開辦演唱音樂會的階段。
  • Item
    流行音樂與實境科技整合創新策略之研究-以空間音訊為例
    (2023) 許恒瑞; Hsu, Herng-Ruey
    空間音訊已經開啟了流行音樂產業的一場革命。關於歷久彌新的立體聲是否會面臨變革,以及此類新音訊型態如何影響流行音樂製作的討論,已引發了流行音樂市場的波瀾。本研究探討空間音訊與流行音樂整合之策略,作為實境科技與藝術結合的一種實踐。從回顧現代空間音訊技術之文獻探討,根據錄音藝術和科學方面之音訊科技規格發展進行比較分析,以及其與人類心理聲學之關係,輔以與資深專業音樂人的深度訪談所獲取之市場資訊和實作經驗,焦點團體之訪談和評估,探討結合空間音訊與流行音樂之實作實驗與案例研究等,歸納出流行音樂製作結合實境科技之創新策略,在順暢的學習曲線與相關成本效益中,運用空間音訊發揮創造力。本研究認為,空間音訊正在從聆聽體驗之聲音品質,與音樂創意之藝術層面這兩個方向改變流行音樂市場,創意產業可受益於將空間音訊與流行音樂相結合,通過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在不同的音樂類別中,保持先進的競爭優勢與未來科技藝術之發展性。
  • Item
    流行音樂演奏者使用個人混音器之體驗研究
    (2022) 鄧人傑; Teng, Jen-Chieh
    流行音樂的舞臺上演奏者為觀眾彈奏演唱,帶動著觀眾情感,卻鮮少人知道演奏者的感受。研究者從流行音樂演唱會場域出發,探討演奏者常用的個人混音器使用體驗,主要研究目的為個人混音器發展過程與核心技術、分析個人混音器應用方式與使用現況及演奏者使用個人混音器之體驗分析,最終提出未來建議。本研究採用使用者體驗研究,並運用蜂巢式體驗模型,以質性方式進行產業相關演奏者與從業人員訪談。從應用現況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個人混音器使用於中大型演唱會已成為趨勢;個人混音器的通道數可能將不足;各廠牌操作體驗差異大,對演奏者的影響體驗結果發現,使用個人混音器失去聲音平衡統一性;使用耳機聆聽可能產生與觀眾之間距離感。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議提供專業教學課程,(一)培養良好使用習慣:改變聆聽習慣、保護耳朵做起,演出中固定個人混音器混響比例,以自我彈奏音量為主;(二)建議 開發商發展無線個人監聽混音器的可能性;(三)制訂場館音壓標準,預防演出過大的音壓與震動造成爭議。除舞臺演奏者體驗研究外,眾所皆知,臺上每一位演奏者皆是為了觀眾而來,建議未來可延伸流行音樂場域觀眾研究,以利創造出更多的商業與學術價值。
  • Item
    流行音樂創作方法探析 —以音樂會《新生兒》中詞曲創作為例
    (2020) 潘寧; PAN, Ning
    詞曲創作如同一首歌曲的創意種子,代表歌曲最原始的精神,也最能直接 表現一位創作歌手是怎麼樣的人,其思想及特色對於最終成品有決定性的影 響,因此筆者選擇研究詞曲這項環節的產生方法,以音樂會《新生兒》中曲目 作為對象,來探究創作歌手要如何在市場上佔有其獨特性,以及創作成果與方 法間交互影響的關係。音樂會共八首原創詞曲作品,環繞在新生兒的主題概念 上,透過創作表現出成長過程的蛻變,除了表達踏入世界之所思所感,也象徵 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社會化。為能貼切傳達八首作品的氛圍,音樂會的編制 會使用 DJ 搭配電吉他的方式,在曲目間快速轉換,做出不同的音場效果。 透過上述探析的過程,筆者明白在創作路上是一個持續修煉的過程,要如 何穩定的產出獨樹一幟的作品是件不容易的事,除了調整心態用對方法之外, 時間規劃上也必須有所取捨,對於作品的期許及視野,也會直接影響到作品成 果,除了性格及機運之外,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至關重要,會直接影響作品及 職場生涯。如何成為無可取代的創作歌手,展現市場的獨特性,需要保有高度 敏銳及擁有明確喜好。突破慣性及盲點則需要自省能力,除了需要在專業領域 擁有一顆持續學習的心之外,有時也需要拓展人脈,認識不同的合作夥伴也會 有意想不到的創意火花,帶著感恩、愉悅的心情也較能在音樂路上走的長遠。 文本中也會分享筆者的音樂歷程,包括創作心情及作品理念等等。若能透過此 文本,帶給同為音樂人的朋友們一些成長養分,會是筆者莫大的喜悅及榮幸, 願大家都能誠實面對自己,在疲憊卻滿足的創作過程中自我成長。
  • Item
    流行音樂專輯後製理論與實務-以「 綠蕨 」專輯為例
    (2021) 姜任鴻; Jiang, Ren-Hong
    本篇詮釋報告將以筆者自身所製作之流行音樂專輯為例,並於文獻探討中討論音樂工程之重要,如錄音、混音、母帶製作所扮演的地位,以及分析專輯混音及母帶之概念,由實務面的角度來探討音樂工程流程之細節,如各樂器的調節、各種軟體的使用等, 並試圖寫出可參考依據的混音流程,進而快速建立混音工程, 於最後結論流行音樂工程之重要性 ,以及搭建一個 基礎 混音模板的內容,並撰寫模板內各樂器的效果器使用流程 ,以供學習混音之初學者參考 。
  • Item
    獨立音樂宅製作研究及應用—以樂團專輯《永晝飛船》為例
    (2023) 柯元喆; Ko, Yuan-Che
    獨立音樂在這個逐漸多元分眾的時代,已經越來越能跟主流市場的流行音樂分 庭抗禮,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所謂的獨立音樂又或者流行音樂的界線也發生了許多改 變。筆者以製作人員多寡與成本高低甚至是音樂作品的創作自主程度作為劃分獨立 與流行的分水嶺。時代的發展不只是改變了流行與獨立的界線,甚至是音樂製作上的差別。很多 時候,創意的發揮往往會因為技術層面甚至是經濟層面而受到阻礙。在數位音樂蓬 勃發展的時代之前,基本上都以最專精某項能力而在業界得以生存。在細分工時代 到現在可以一人作業的時代中間經歷了多少變革?對於這個時代的年輕製作人有 著什麼影響?又或者對於原本業界人士有著什麼樣的衝擊呢?甚至因為現在的門 檻降低,那要做到怎麼樣的水準才符合現時代的水準呢?本篇詮釋報告以筆者自己的創作樂團「桑尼 Sonnie」專輯《永晝飛船》為例, 並探討與研究宅製作(數位音樂)所延伸之獨立音樂的現況以及未來,同時就以此 專輯來說明其創作理念、過程及與宅製作(數位音樂)有關之技術與想法,如製作 過程所使用之樂器、音色、虛擬樂器、效果器及硬體設備,最後再以專輯中各個曲 目作為實例統整與分析。
  • Item
    區塊鏈技術於臺灣流行音樂產業智權與維權之應用
    (2023) 李佩璇; Lee, Pay Shuyan
    音樂版權是音樂產業中最重要的資產,但是版權的保護、維護及保存一直以來都是業界最複雜且困難的問題。而在全球音樂產業中,串流音樂媒體收入包括廣告、付費購買(下載)、付費訂閱及週邊等,早在2019年就超過了總收入的一半,並且持續成長中,已然成為全球音樂產業最主要營收來源,但是相關分潤與權益不清,混沌不明爭議不斷。而區塊鏈日益成熟完善,研究者認為可以透過新創平台,或者與現有音樂串流平台對接合作,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以下方面來增進:例如通過智能合約來確定版權擁有者,實現版權資產的數位化,並能夠自動執行版權授權、使用權收益分配等功能,提高版權管理效率;其次,也可以用來追蹤音樂數據和收益。通過資產追蹤和數據共享功能,實現音樂數據和收益的全面監控,減少不必要的紛爭和爭議;還可以用來實現音樂創作和分發的去中心化,讓創作者和用戶之間直接交流和交易,降低中間環節的成本和風險,讓交易過程更加透明、公正、高效,保護音樂權益人的合法收益與權利。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應用於許多方面如售票和商品交易等。研究者認為未來區塊鏈技術在台灣流行音樂產業中若能有產官學界人士都積極投入應用並團隊合作,將為音樂產業帶來更高收益與便利,簡化音樂版權的保護和維存,實現音樂數據和收益的全面追蹤,促進音樂產業的整體產值向上發展,進而提昇產業全面走向科技化,與世界接軌。
  • Item
    尤景文專輯《遊境》吉他演奏技法及編曲之創作
    (2022) 尤景文; You, Ching-Wen
    在60、70年代搖滾樂盛行時,談到搖滾樂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吉他,這就是吉他在搖滾樂盛行時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全世界有很多搖滾樂團,吉他手紅的程度不亞於團長或是主唱,這表示吉他手在搖滾樂團裡所佔的份量是非常重。而在國外很多吉他手隸屬於樂團,並又出自己的演奏專輯已有非常多成功的例子,樂手出版演奏專輯不僅可以提升演奏技術跟創意,進而拓展演奏市場,帶動流行音樂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研究者擅長的曲風是藍調搖滾,也於2012年發行過一張吉他演奏專輯《Inside of my guitar》華納唱片發行,經不斷的練習與創作以及在臺師大兩年之所學,目前已創作完成第二張吉他演奏專輯《遊境》,透過這張吉他演奏專輯來探討並分析創作編曲方式及演奏技巧,讓吉他演奏在流行音樂領域的重要性得以於學術、實務提供新突破,並邀請3位線上音樂工作者做專家訪談,分析國內外音樂產業歷史與現況,據此彰顯出研究貢獻。
  • Item
    臺灣第一個帶狀音樂祭~以《淡水漁人舞台原創音樂基地》為例
    (2023) 武曉蓉; Wu, Hsiao-Jung
    什麼是帶狀音樂祭(stripe programming music festival)?世界各地都有舉辦為期一個月以上、甚至半年的室內古典音樂節,然而,針對以原創搖滾為音樂類別的音樂祭辦理,並以戶外場地為舉辦場所者,其大多會在週末假日或連續假期舉辦,且活動時間通常為三至五天。《淡水漁人舞台~原創音樂基地》從創始之初,即將其目標設定為長時間週期性的音樂展演活動,每週末都會舉辦。該活動自2016年首次舉辦起,長達五個月,共計42場86組樂團演出,後來考量到天氣及環境因素,逐年進行調整,但仍維持每月至少八場以上的演出。此種「常態性」展演活動的策略,在新聞傳播學上,稱為帶狀策略(stripe programming),常見的例子包括針對電視節目的帶狀節目。而應用在本活動上,則稱之為「帶狀音樂祭」。此種長期週期性展演活動可提供獨立創作樂團一個發聲的平台,並有助於突顯地方文化特色,同時也能帶動周邊觀光效益與產能。《淡水漁人舞台~原創音樂基地》自開始落實以來已六年,從一個致力於打造“台灣最大戶外Live House”的構想,以及一個逐漸式微的自然景區出發,逐步演變成為一個原創音樂展演的地標,一個盛夏旺季吸引民眾遠道而來的觀光勝地。本研究從產業、政府、學術、技術、行銷以及困境等面向,進行深度探討與訪談,以《淡水漁人舞台~原創音樂基地》的籌辦和執行為例,研究分析音樂活動如何與地方產業結合,吸引民間企業的投入,並最終提出整體環境、產業環境和企業關注等三面向的結論,以說明活動成功的關鍵因素,實現市場口碑和產值效益兼具的模式,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建議。本文旨在探討音樂產業活動策展的整體規劃與實務執行歷程,提供相關專案研究者及音樂產業活動策展人參考建議。透過策展人的規劃與執行,音樂產業活動不僅提供獨立創作樂團發聲的平台,同時幫助地方文化特色定位的展現,並帶動整體周邊觀光效益與產能的發展。
  • Item
    舒緩放鬆之流行音樂作品創作詮釋與分析-《想念。泊》創作專輯為例
    (2022) 溫榮兒; Wen, Jung-Erh
    研究已發現長期處於高壓下的身心靈易出現異常,排山倒海而來的精神壓力可能來自學業、職場、經濟、感情或家庭等。引起焦慮與恐慌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腦血清素與多巴胺,除就醫使用藥物救急補充來緩解症狀外,亦可聆聽合宜的音樂刺激身體分泌腦血清素與多巴胺來達到舒緩放鬆情緒的功能。而大眾所喜愛並大量使用的音樂作品內容為何是本研究欲找尋的答案。筆者在2021年末,完成《想念,泊》之舒緩放鬆音樂專輯,過程中,適合的製譜軟體對於創作是重要的,除製作時輸出成可供人賞析的數位音樂外,曲譜部分亦可公開與他人分享。本篇詮釋報告分為文獻探討、《想念。泊》專輯作品及專輯音樂創作解析三大部分,其中文獻探討中研究免費網路平台點閱率最高的舒緩放鬆音樂,並分析聆聽舒緩放鬆音樂的好處與音樂特色;《想念。泊》專輯作品部分說明筆者自身所創作之舒緩放鬆之流行音樂的創作靈感理念、創作過程、和弦用音與節奏技巧;專輯音樂創作解析部分再針對專輯中的各首曲目,進行音樂製作相關資料之統整與創作分析,並得出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