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26
  • Item
    不同勁度羽球拍之撓度及打擊感受探討
    (2017) 林世哲; Lin, Shih-Che
    目的:瞭解不同程度運動員在揮拍過程中球拍撓度的差異,並探討不同勁度羽球拍在實際擊球中對於擊球點撓度、打擊感受之影響,可做為日後羽球拍選擇的依據之一。方法:在六隻不同勁度的羽球拍中桿尾端黏上應變規、加速規黏貼於受試者持拍手的第3掌骨與近節指骨交接處,以1600Hz擷取頻率收取羽球拍在全力殺球過程中的撓度變化以及振動訊號,比較不同運動水平受試者在擊球點撓度的差異;使用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Friedman two-way ANOVA test)考驗球拍勁度對於前擺期的差異;使用魏克生符號等級檢定(Wilcoxon Signed-Rank Test)比較高水平跟一般水平的受試者在前擺期時間是否有差異,顯著水準均定為α<.05。結果:高水平受試者皆在羽球拍撓度為負時候打到羽球,代表擊球時球拍是向後彎曲,此時球拍中桿本身彈性方向與揮拍方向同,可以使用球拍中桿的彈性來增加揮拍速度與球速。但在一般水平的受試者有4-5隻羽球拍是在羽球拍撓度為正時候打到羽球,代表擊球時球拍向前彎曲,這樣會減低揮拍速度與球速。而不同羽球拍勁度對於打擊感受、前擺期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打擊振動與打擊感受間並無相關,可加入其他因素如重量、平衡點等再作探討。勁度不影響擊球前擺期的時間,高水平的受試者在打到羽毛球時,中桿為向後偏擺,球拍的彈性速度是向前,高水平受試者較能利用到球拍中桿的彈性位能,一般水平的受試者則不一定,在挑選球拍時,若可以測量使用者擊球時的球拍撓度,可以當作是挑選球拍的依據之一。
  • Item
    我國優秀女子射箭選手情緒因應之策略分析
    (2010) 袁叔琪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女子射箭選手,因應比賽情緒的方法、策略及其成效。透過深入訪談法,記錄選手們訓練中、比賽前與比賽中的經歷與體驗而進行問題的探討。本研究對象以曾經當選國手代表國家參賽,現今仍從事射箭賽事,並持續參與練習之八名選手,訪談時間約45分鐘。 研究所得資料經分析及歸類後發現:我國優秀女子射箭選手練習中的情緒來源主要有隊友之間的交互影響及練習時的測驗成績等,比賽前的情緒來源主要有賽事等級、家人、信心不足及觀眾等,比賽中的情緒來源主要有比數的拉鋸戰、當下的手感、風向的改變、賽制的改變、教練的支持及信心不足與專注力不佳等。 選手在面臨情緒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主要有自我談話、轉移注意力、深呼吸、與教練溝通及與隊友談話等因應策略。在面對亞運和奧運殿堂上非常有機會奪牌的射箭項目,選手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努力,更背負國人的期待。因此,有系統、有方法的心理技能訓練課程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成功關鍵。
  • Item
    從七手八腳到六步排腿—街舞排腿學習的量化與分析
    (2014) 潘柏遠; Po-Yuan Pan
    美國傳奇街舞舞者Alien Ness曾經說過"Footwork is the original Power move." ( Martinez, 2013)。他認為排腿相當具有力量,甚至覺得排腿才能夠算是power moves。排腿的種類繁多,但如何才能做出人人讚賞的排腿呢? 許多舞者都認為在執行排腿工作時,掃腿(sweep)為最能辨別排腿程度差異的變項,一位好的舞者有快速且大弧度的掃腿動作。70年代後期B-boy Spy將六步排腿訂為Footwork的基礎動作,至今,六步排腿一直被認為是Footwork的基礎。人體的運動本身就相當複雜多變,舞蹈則是更為複雜的動作,面對排腿複雜的動作控制,該如何有效運用肢段協調完成排腿工作呢?由於多肢段的全身性動作複雜度較高,不易分析,相較於單肢段的動作分析,相關文獻較少。近年來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被有效運用於分析人體多肢段的協調動作,以資料縮減的方式,方便資料分析。目的:以主成份分析及其他運動學表現資料觀察、量化街舞中的六步排腿學習。方法:以6名沒有街舞經驗男性自願者為研究對象,利用IGS-190動作擷取系統收集參與者學習六步排腿動作資料進行分析。結果:6名參與者經5回練習後掃腿的各項表現及節奏準確性上都有明顯的進步。在PCA的成份數,累積變異量上個別的差異很大。成份在肢段上的分布經過練習後趨於穩定。結論: 前掃腿動作在練習的第二階段即有明顯進步,後掃腿則在第三階段才有明顯進步;而觀察參與者練習六步排腿於前、中、後三個階段協調型態的變化,發現在經過學習後主成份的數量、解釋變異在個體間有所差異,會有所增加、減少或是維持不變,先前研究中有經驗的舞者所呈現出的「繞圈」、及「六步」的協調,在本實驗經過練習後亦可觀察到。
  • Item
    跆拳道競賽副審裁判員給分差異之研究-以98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為例
    (2012) 張芝樺
    本研究旨在探討跆拳道競賽副審裁判員給分差異之研究。研究對象以「98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的跆拳道公開組比賽,男、女各八量級之副審按分紀錄統計數據。研究方法:次數分配、平均數、卡方考驗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統計以SPSS 19.0版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攻擊部位自變項有達到顯著水準(p<.05),按分人數自變項也有顯著的效果(p<.05)。攻擊部位與按分人數的交互作用項達顯著水準(p<.01),攻擊部位中端的按分次數佔總按分次數的95%,上端的按分次數佔總按分次數的5%;以攻擊部位單獨計算,可以得知中端攻擊部位的得分率為44.5%,上端攻擊為79.2%。本研究結論為:跆拳道競賽副審們給分明顯會受攻擊部位的影響,有給分誤差的問題存在;雖然現在跆拳道競賽使用電子護具來避免副審們對中端攻擊的評分誤差,但上端攻擊仍由副審們評斷,由其是上端攻擊得分數改為一次三分的情況下,對比數影響力大的上端攻擊仍挑戰副審們的評分標準。
  • Item
    分析奧林匹克運動會與世界錦標賽男子競技體操對於2024奧運會未來發展趨勢探討
    (2023) 陳彥儒; Chen, Yan-Ru
    問題背景:隨著臺灣競技體操的發展,地板、鞍馬及單槓有了全新的突破,在2017年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2018年雅加達亞洲運動會取得相當優異的成績,更在2019年科特布斯世界競技體操錦標賽獲得了2020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成隊參賽資格,如何掌握六個項目的變化性與發展性是作為發展男子競技體操的重要環節,對於前進2024奧運會是不可缺少的至關因素。目的:分析2021、2022年世錦賽及2020年奧運會男子地板、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及單槓決賽選手整套編排內容,並探討前進2024年奧運會未來發展趨勢。方法:參加世錦賽及奧運會地板、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及單槓決賽項目之前八名男子選手作為研究對象,並由國際級、A級和B級裁判證的三位記錄員,使用影像動作觀察法來取得整套之難度價值分 (Difficulty Score)、實施分 (Execution Score)、難度價值數量 (Difficulty Value Amount)、動作類群 (Element Groups)、連接加分 (Connection Value)以上五項數據,並採用SPSS 23.0統計軟體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及描述性統計分析,統計水準將設定為α=.05。結果:發現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在難度價值分、實施分及連接加分達顯著差異,以卡方檢定在難度價值數量達顯著差異,而動作類群無達顯著差異。建議:以增加難度價值分、難度價值數量及提升實施分的穩定性為前往2024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要方向。
  • Item
    六週增強式訓練與阻力訓練對跆拳道自由品勢選手下肢爆發力表現之影響
    (2020) 許雋希; HSU, Chun-Hsi
    目的:探討6週增強式訓練與阻力訓練對跆拳道自由品勢選手下肢爆發力表現的影響。方法:16名優秀大專跆拳道品勢選手 (10男6女),以蹲舉最大肌力表現進行配對,分至增強式訓練組 (n=8, PT) 與阻力訓練組 (n=8, RT)。所有參與者在分組完成後進行6週,每週2次,總計12堂訓練。PT組每次進行5~7種不等的增強式跳躍動作,以循序漸進方式,每兩週增加跳躍總量 (100次、140次、160次),並於第三週開始加入旋轉跳躍動作及箱上訓練等變化動作;RT組則進行蹲舉訓練,強度負荷為30-50%1RM,採漸進式之方式增加強度與負荷,每週蹲舉的次數依序為 32、40、42、52、52、56下。所有參與者在訓練前、訓練後進行蹲舉最大肌力、以及原地垂直跳、助跑單腳垂直跳、飛越側踢、後空翻動作等爆發力測驗。結果:經6週訓練後,兩組別在蹲舉最大肌力、原地垂直跳、飛越側踢測驗表現上皆顯著進步,其進步百分比如下:蹲舉最大肌力 (PT:26.20 ± 21.48%;RT組:13.46 ± 6.05%)、原地垂直跳 (PT:15.19 ± 17.84 %;RT:4.82 ± 5.84%)、飛越側踢 (PT:4.72 ± 3.41%;RT:2.78 ± 3.73%),雖然組別間無顯著差異,但PT組的進步百分比都高於RT組。然而,在後空翻表現上,儘管兩組別表現無顯著進步,但RT組在進步百分比上高於PT組 (RT:17.22 ± 37.45%;PT:0.67 ± 18.03 %)。結論:6週增強式訓練與阻力訓練皆可以有效提升跆拳道自由品勢選手下肢最大肌力與爆發力表現,但兩種訓練方法之間無顯著差異。因此,在沒有固定式機械器材的情況下,可使用增強式訓練代替阻力訓練。
  • Item
    大專女子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信任對同儕關係與運動自信心之預測
    (2016) 蔡書涵; Tsai, Shu-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104學年度大專校院排球聯賽公開甲一級領導信任對同儕關係與運動自信心之預測。以有晉級104學年度大專校院公開女子組甲一級複賽12隊伍的排球選手為對象,徵得同意後,並以「領導信任量表」、「同儕關係量表」與「運動自信心量表」分別測量選手知覺的教練領導信任、同儕關係與運動自信心,共發放有139份,有效問卷為137份,回收率為98.5%。所得資料經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簡單線性迴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一) 104學年度UVL公開甲一級排球選手的教練領導信任中知覺到中高程度的教練領導信任;在同儕關係中的「信守諾言」最高,「社交技巧」最低;在運動自信心,以「社會支持」最高,「能力展現」為最低;(二) 104學年度UVL公開甲一級排球選手的教練領導信任在年齡、年級有顯著差異,而同儕關係中的年齡、年級、球齡及位置有顯著差異,運動自信心在球齡及位置上也有顯著差異存在;(三) 104學年度UVL公開甲一級排球選手的知覺教練領導信任與同儕關係中的「社交技巧」無相關,但與「信守承諾」、「情感依賴」兩個構面呈正相關,而與運動自信心的「技巧精熟」、「環境有利」無顯著相關,其他構面則呈現正相關;(四) 104學年度UVL公開一級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信任可正向預測同儕關係的「信守承諾」和「情感依賴」;(五) 104學年度UVL公開一級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信任能正向預測運動自信心中的「「生/心理準備」、「教練領導」、「能力展現」、「替代經驗」與「社會支持」。
  • Item
    網球正拍擊球對軀幹肌電之影響
    (2013) 戴幼琳; Tai, Yu-Lin
    目的:探討網球不同站位與方向正拍擊球在三個階段對軀幹肌電圖的活化表現。方法:以12位男性甲組網球選手 (右手持拍者) 進行2站位 (開放式站位、直角式站位) 與 2方向 (直線、對角線) 的正拍擊球,收集其腹外斜肌、闊背肌、豎棘肌左右兩邊的肌電圖,比較在三個階段 (準備期、加速期、跟隨期) 的差異。以CASIO數位相機的影像分階段。採用重複量數三因子變異數分析 (α = .05),LSD法事後比較。結果:左腹外斜肌受到方向的影響,對角線比直線活化程度高。六個肌群都受到階段的影響,在加速期活化程度最高,右腹外斜肌、右闊背肌、右豎棘肌與左腹外斜肌在跟隨期次之、準備期最低,左豎棘肌在準備期次之、跟隨期最低。結論:正拍技術打擊對角線時,左腹外斜肌的訓練特別重要。正拍擊球時,左豎棘肌先行活化,決定軀幹開始向前揮拍動作的關鍵。
  • Item
    --動口不動手-- 以運動控制觀點檢視 華語聲調特性及不同組合中聲調的改變
    (2013) 黃姿榕; Huang, Tzu-Jung
    華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不同聲調在音高、音長…等皆有獨特性,會因不同情境而改變。以往對於華語聲調都僅止於在語音聲學的研究,較少有以說話動作型態作為了解聲調特性的方法。本研究以運動控制的觀點檢視華語的聲調表現,以動力系統理論的方法來解釋不同聲調在不同情境下的動作型態。8名華語(台灣地區)為母語的成年人,以不同速度類說話的方式,說雙字詞句子(工作一)與非雙字詞句子(工作二),並擷取下唇垂直方向的開、闔口位移與時間進行資料分析,以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檢驗四種聲調在開闔口與聲調間的關係。結果顯示四種聲調沒有差別,但聲調在開闔口表現上有差異,聲調會因為不同的說話情境而改變動作型態。華語聲調確實會因為在句中有不同的角色,而有不同的動作型態。
  • Item
    複合式訓練對大專公開組競技體操選手原地前空翻表現之影響
    (2013) 簡偉翔; Chien Wei-hsiang
    目的:探討三種訓練方式(複合式訓練、增強式訓練與控制組)對原地前空翻動作表現及下肢垂直跳力量與高度之差異。方法:本研究以18名大專公開組體操選手為受試對象,分為複合式訓練組、增強式訓練組與控制組進行,每週兩次維持八週之訓練。在訓練前、後檢測原地前空翻動作表現(空翻高度、落地角度與動作得分)及下肢垂直跳力量與高度表現,並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進行三組進步率之統計與相依樣本t考驗分別進行考驗比較(α=. 05)。結果:藉由複合式訓練後空翻高度訓練前後有36.97%的進步、落地角度訓練前後有9.09%的進步及CMJ高度訓練前後有19.90%進步;增強式訓練後空翻高度訓練前後有36.85%進步。三組訓練後各項檢測數據接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本研究中發現介入八週複合式訓練對於公開大專組體操選手的前空翻表現雖有提升但並無效果。 關鍵詞:體操、基本動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