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明燕"
Now showing 1 - 17 of 1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2007國中小地理知識大競賽(2007/05-2007/11) 黃朝恩; 李明燕; 林聖欽除了在學校施行的評量,各式競賽提供了學生發揮專長的另一舞台,如國語文測驗、科展或音 樂、美術等競賽。然而國中小階段的社會領域科目相對卻是最缺乏競賽的!地理科強調自然與人文 環境的互動,著重地方、區域、國家、全球的關連,並且培養使用地圖(含GIS、RS)、環境觀察 等技能,極有助於培養青年學子認識環境和理解世界的另一種角度。我國中、小學階段的地理教學 目標和教材雖然早已因應時代需求而調整,但其社會印象仍亟待改善。有鑑於此,地理學界自2005 年起,配合「國家地理世界錦標賽」(National Geographic World Championship)」之舉行,每年為 6-9 年級的國中小學生辦理地理競賽,每兩年並組隊參加國際比賽,是我國國中小社會領域唯一的 全國性和國際性賽事。活動辦理主要目標為: ‧ 激發國中小學生主動關懷環境與世界,讓地理和環境科學表現優異的學生被表揚的機會; ‧ 促進地理、環境觀察技能的教學正常化; ‧ 藉由國際參賽,提升我國地理和環境教育的水準; ‧ 透過國人地理知識大調查和網路版地理能力檢定,增進社會大眾對環境與世界的關懷。 本競賽參賽對像為全國國小六年級至國中九年級的學生,國內賽分學校初賽、縣市複賽、全國 決賽三階段辦理,各階段測驗均兼顧環境議題、地理技能和區域地理三大面向,命題素材雖以各國 家和區域地理特色與環境課題為主體,但兼含歷史、文化、時事、地科、生態等各面向。本年度的 工作重點,除了辦理三階段國內賽事、組隊參加國際賽,更將建置競賽網頁和設計全民地理能力檢 定(網路版),除了繼續引導學生強化整合學科知識,激發精進專才學習的動力,更將提升我國民 眾的世界觀及環境關懷。Item 6-9年級學生的世界地理知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7-05-01) 李明燕; 沈淑敏; 林聖欽「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新興的另一種考試,其目的除培養國內學生世界地理知識的廣度,並甄拔參與國際競賽的選手,考試方式不再僅是靜態的紙筆測驗,尚包涵動態的機智問答,賽事分為初賽、複賽、準決賽、總決賽四個階段,全程長達兩個月;測驗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地理相關的議題皆可入題,測驗範圍不限台灣;且因競賽未依學齡分組,參賽者包括六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分析分析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試題特色,並探討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世界地理概念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是2006 年11 月參與地理知識大競賽進入複賽的1081 位學生,準決賽的12 位學生與決賽的6 學生。測試結果發現隨著學齡增長,測驗成績有逐漸提高的趨勢;但各年級之間的最大差距,不是小學與國中之別,而是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其因七年級的地理教科書尚未跨出台灣,學生對世界其它區域的認識需自行閱讀課外讀物,即使是得獎者亦不例外;且學生對判斷方位、地圖的使用、簡圖的繪製等地理技能的應用能力,普遍不足。Item 6-9年級學生的世界地理知識(地理學系, 2007-05-??) 李明燕; 沈淑敏; 林聖欽「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新興的另一種考試,其目的除培養國內學生世界地理知識的廣度,並甄拔參與國際競賽的選手,考試方式不再僅是靜態的紙筆測驗, 尚包涵動態的機智問答,賽事分為初賽、複賽、準決賽、總決賽四個階段,全程長達兩個月;測驗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地理相關的議題皆可入題,測驗範圍不限台 灣;且因競賽未依學齡分組,參賽者包括六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分析分析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試題特色,並探討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世界 地理概念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是2006 年11 月參與地理知識大競賽進入複賽的1081 位學生,準決賽的12 位學生與決賽的6 學生。測試結果發現隨著學齡增長,測驗成績有逐漸提高的趨勢;但各年級之間的最大差距,不是小學與國中之別,而是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其因七年級的地理教 科書尚未跨出台灣,學生對世界其它區域的認識需自行閱讀課外讀物,即使是得獎者亦不例外;且學生對判斷方位、地圖的使用、簡圖的繪製等地理技能的應用能 力,普遍不足。Item 6-9年級學生的世界地理知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07-05-01) 李明燕; 沈淑敏; 林聖欽「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新興的另一種考試,其目的除培養國內學生世界地理知識的廣度,並甄拔參與國際競賽的選手,考試方式不再僅是靜態的紙筆測驗,尚包涵動態的機智問答,賽事分為初賽、複賽、準決賽、總決賽四個階段,全程長達兩個月;測驗內容非常廣泛,舉凡地理相關的議題皆可入題,測驗範圍不限台灣;且因競賽未依學齡分組,參賽者包括六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分析分析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試題特色,並探討了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世界地理概念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是2006 年11 月參與地理知識大競賽進入複賽的1081 位學生,準決賽的12 位學生與決賽的6 學生。測試結果發現隨著學齡增長,測驗成績有逐漸提高的趨勢;但各年級之間的最大差距,不是小學與國中之別,而是七年級與八年級學生,其因七年級的地理教科書尚未跨出台灣,學生對世界其它區域的認識需自行閱讀課外讀物,即使是得獎者亦不例外;且學生對判斷方位、地圖的使用、簡圖的繪製等地理技能的應用能力,普遍不足。Item 九十一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社會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2004-01-01) 周惠民; 李明燕; 陳哲銘等Item 九十年度指定科目考試地理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2002-01-01) 楊宗惠; 李明燕; 沈淑敏; 陳哲銘; 楊秉煌; 蘇淑娟Item 台灣中小學生地圖繪製能力之探究(地理學系, 2010-05-??) 李明燕; 高慶珍2008 年台灣「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增闢「環境觀察能力測驗」,實施方式是提供學生測試區域的衛星影像圖,請學生依據試題給予的情境在測試區域進行現場觀察,再將觀察所得繪製成地圖。由於這些參賽作品是學生獨立作業的表現,也是理解當前中小學生對於環境觀察與地圖表達能力的素材,故本研究以探究「環境觀察能力測驗」的設計理念、測驗內容與測驗過程為主,並於賽後請另一群高中學生進行同樣的測試,以檢測競賽與非競賽之間的差異,進而透過學生所繪製的地圖暸解其空間表達能力。研究結果呈現四個特色:(一)在所有學生所繪製的地圖,國中組作品普遍較國小組作品成熟,也較非競賽高中組為佳;(三)地圖要素的表達,被忽略比例最高者為註記,正確表達比例最高者為方位,錯誤表達比例最高者為比例尺及註記; (三)色彩的使用,植物普遍以綠色,建築物則五彩繽紛;(四)圖例的設計,國小學生多以圖畫式符號表達,國高中學生多運用幾何式符號或文字說明。Item 從地理知識競賽探究台灣地區六至九年級學生的地理能力(2007/04/28-29) 李明燕; 沈淑敏; 林聖欽Item 海峽兩岸高中地理課程海洋教育意涵之比較:以龍騰版與人教版為例(地理學系, 2013-05-??) 彭佳偉; 李明燕; Jia-Wei Peng; Ming-Yien Lee中國政府對於「海洋中國」政策的推動不遺餘力,在高等教育與高中教育階段投入大量研發能量,產出的相關課程多為跨學科、跨領域,加速了中國海洋教育與科技的發展。四面環海、欲宣示海洋主權的臺灣,在高中階段並末規劃類似中國地理科《海洋地理〉的選修課程,而是將概念融入至地理、地科等各學科中:本研究利用內容分析法的類目表擬定描寫方式、表達方式、教育層面與內容性質等四大類目,比較海峽兩岸課程中各單元的海洋教育意涵。研究指出,中國整體內容表現以8.55 分高於臺灣的8.00 分,在表達方式、教育層面與內容性質等三項表現佳,臺灣僅描寫方式表現較佳。而臺灣教科書缺乏的「海洋概述」與「海洋開發」等兩個單元,中國次類目的評比皆達到9.00 分,臺灣則在「海岸地形」、「海水性質」與「聖嬰現象」等三個單元表現佳,應與地理科重視人地傳統的學科本質有關。故若僅計與「地理」、「人地傳統」意涵最為相關的類目,臺灣高中地理課程的評比達12.80 分,高出中國同類目評比11.30% 。由此可知,臺灣高中地理科應有發展海洋教育的基礎優勢與必要條件,建議未來在進行新課綱的課程規劃時,可融入更多的海洋教育意涵。Item 科普活動(2011/06-2012/02) 沈淑敏; 李明燕; 張峻嘉為迎接新世紀挑戰,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均強調為學生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地理科跨自 然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強調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互動,著重地方、區域、國家、全球的關連, 並且培養使用地圖和3S 資訊科技(含GIS、RS、GPS)、環境觀察、議題討論等技能,極有 助於培養青年學子認識環境和理解世界。我國社會「考試領導教學」的偏執仍盛,現階段大 學學測或高中基測等又以選擇題為主要測驗題型,不但限制了評量的多元化,進而更妨礙高 層次能力的培養。有鑑於此,地理學界和各級學校教師合作,為高中和國中小辦理競賽,開 發多元評量方式,並派隊參賽與國際競賽,以掌握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脈動。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分為團體組(地理小論文賽)和個人組(國際/亞太地理奧林匹亞 選手資格賽),主要目的為勵高中生進行專題研究,並選拔出優秀選手出國參賽。國中小的「國 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強調開發多元的題型,自2008 年增設的「環境觀察能力測驗」,更一步 推動青少年對在地環境的觀察技能和態度,透過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提問,來熟悉科學 歷程。本年度將承繼以往的良好基礎,辦理第十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和第七屆「國家地 理知識大競賽」。配合兩項國內賽,辦理教師研習,以求競賽辦理和教學現場的良性互動,擴 大競賽推廣成效。目前「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分別針對高中 和國中小社會領域唯一的全國性和國際性比賽,本工作團隊將繼續努力,使競賽辦理更臻完 善。Item 科普活動---2010年第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2010/04-2010/12) 沈淑敏; 李明燕; 蘇淑娟為鼓勵年輕人認識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加強發展各國間地理教育交流,「國際地理 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IGEO)首度於1996 年在荷蘭海牙舉行。我國 自2002 年起在教育部和國科會(科普計畫)支持下,辦理國內競賽,參與國際賽事,並於 2007 年倡議辦理第一屆亞太區域地理奧林匹亞,為促進地理教育之努力,深獲各國好評,並 爭取到2010 年在臺北主辦第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 第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預定在2010 年7 月29 日至8 月4 日舉行,目前籌劃工作正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中國地理學會和聖心女中積極辦理中,並邀請國內各地理相關 系所協辦。在活動安排上,除了依慣例舉行三項測驗、文化之夜和戶外參訪等行程,也著重 國內外地理教育人員交流,將配合辦理:(1)國際地理教育座談會, (2)各國地理議題海報發 表(包含我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優秀作品之展示),和(3)融入GPS 和GIS 等於競賽活動中。 本計劃之目的為: 1. 激發學生對地理與環境研究的興趣; 2. 鼓勵學生主動關懷在地環境和國際社會議題; 3. 提供各國學生交流的管道,以促進各國之間的了解; 4. 增進地理教育的國際交流; 5. 展現我國在地理教育特色,並彰顯我國之教育成就和國際形象。Item 科普活動---2010年第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2010/04-2010/12) 沈淑敏; 李明燕; 蘇淑娟為鼓勵年輕人認識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加強發展各國間地理教育交流,「國際地理 奧林匹亞」(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IGEO)首度於1996 年在荷蘭海牙舉行。我國 自2002 年起在教育部和國科會(科普計畫)支持下,辦理國內競賽,參與國際賽事,並於 2007 年倡議辦理第一屆亞太區域地理奧林匹亞,為促進地理教育之努力,深獲各國好評,並 爭取到2010 年在臺北主辦第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 第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亞預定在2010 年7 月29 日至8 月4 日舉行,目前籌劃工作正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中國地理學會和聖心女中積極辦理中,並邀請國內各地理相關 系所協辦。在活動安排上,除了依慣例舉行三項測驗、文化之夜和戶外參訪等行程,也著重 國內外地理教育人員交流,將配合辦理:(1)國際地理教育座談會, (2)各國地理議題海報發 表(包含我國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優秀作品之展示),和(3)融入GPS 和GIS 等於競賽活動中。 本計劃之目的為: 1. 激發學生對地理與環境研究的興趣; 2. 鼓勵學生主動關懷在地環境和國際社會議題; 3. 提供各國學生交流的管道,以促進各國之間的了解; 4. 增進地理教育的國際交流; 5. 展現我國在地理教育特色,並彰顯我國之教育成就和國際形象。Item 科普活動---2010年高中與國中小地理競賽(2010/06-2011/02) 沈淑敏; 陳哲銘; 李明燕為迎接新世紀挑戰,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均強調為學生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地理科跨自 然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強調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互動,著重地方、區域、國家、全球的關連, 並且培養使用地圖和3S 資訊科技(含GIS、RS、GPS)、環境觀察、議題討論等技能,極有助 於培養青年學子認識環境和理解世界。我國社會「考試領導教學」的偏執仍盛,現階段大學 學測或高中基測等又以選擇題為主要測驗題型,不但限制了評量的多元化,進而更妨礙高層 次能力的培養。有鑑於此,地理學界和各級學校教師合作,為高中和國中小辦理競賽,開發 多元評量方式,並派隊參賽與國際競賽,以掌握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脈動。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分為團體賽(地理小論文賽)和個人賽(國際地理奧林匹亞選手 資格賽),主要目的為勵高中生進行專題研究,並選拔出優秀選手出國參賽。國中小的「國家 地理知識大競賽」強調開發多元的題型,自2008 年增設的「環境觀察能力測驗」,更一步推 動青少年對在地環境的觀察技能和態度,透過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提問,來熟悉科學歷 程。本年度將承繼以往的良好基礎,辦理第九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和第六屆「國家地理 知識大競賽」。配合兩項國內賽,辦理教師研習,以求競賽辦理和教學現場的良性互動;並將 持續開發線上地圖拼圖遊戲,擴大競賽推廣成效。此外,我國也將於今年夏天主辦8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已於另專案申請獲得補助)。目前「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國 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分別針對高中和國中小社會領域唯一的全國性和國際性比賽,本 工作團隊將繼續努力,使競賽辦理更臻完善。Item 科普活動---2010年高中與國中小地理競賽(2010/06-2011/02) 沈淑敏; 陳哲銘; 李明燕為迎接新世紀挑戰,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均強調為學生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地理科跨自 然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強調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互動,著重地方、區域、國家、全球的關連, 並且培養使用地圖和3S 資訊科技(含GIS、RS、GPS)、環境觀察、議題討論等技能,極有助 於培養青年學子認識環境和理解世界。我國社會「考試領導教學」的偏執仍盛,現階段大學 學測或高中基測等又以選擇題為主要測驗題型,不但限制了評量的多元化,進而更妨礙高層 次能力的培養。有鑑於此,地理學界和各級學校教師合作,為高中和國中小辦理競賽,開發 多元評量方式,並派隊參賽與國際競賽,以掌握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脈動。 「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分為團體賽(地理小論文賽)和個人賽(國際地理奧林匹亞選手 資格賽),主要目的為勵高中生進行專題研究,並選拔出優秀選手出國參賽。國中小的「國家 地理知識大競賽」強調開發多元的題型,自2008 年增設的「環境觀察能力測驗」,更一步推 動青少年對在地環境的觀察技能和態度,透過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提問,來熟悉科學歷 程。本年度將承繼以往的良好基礎,辦理第九屆「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和第六屆「國家地理 知識大競賽」。配合兩項國內賽,辦理教師研習,以求競賽辦理和教學現場的良性互動;並將 持續開發線上地圖拼圖遊戲,擴大競賽推廣成效。此外,我國也將於今年夏天主辦8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已於另專案申請獲得補助)。目前「高中地理奧林匹亞」、「國 家地理知識大競賽」是國內分別針對高中和國中小社會領域唯一的全國性和國際性比賽,本 工作團隊將繼續努力,使競賽辦理更臻完善。Item 臺灣北端漁港及漁業活動的發展(地理學系, 1985-03-??) 李明燕Item 衛星影像融入高中地理試題之探究(地理學系, 2005-11-??) 李明燕近年在資訊業與遙感技術的快速發展下,人們已經可以從網際網路下載衛星影像用於編輯教科書與試題設計,以提升學生瞭解一地空間特色的能力。本研究主要目的 是想瞭解衛星影像融入高中地理試題的可能性,研究的內容包括衛星影像試題的研擬與測試、高中師生意見的搜集。其中試題的研擬方向分為重要都市的俯視影像、 不同遙測方法的氣候圖與水溫圖,測試與問卷樣本為五校高二與高三的學生,教師問卷則來自許多學校。測試與問卷結果如下: 學生在未曾看過測試地區的衛星影像下的情況,約有42%的學生能透過昔日所學的知識正確指出四地的影像與機能。當影像分屬不同地區時,解析度與圖幅尺寸皆 相同時,僅少數學生能正確比對影像的比例尺大小;當影像皆為同一地區時,儘管種類不同,多數學生可正確比較比例尺的大小。對影像來源的判別,僅有少數學生 可以正確指出屬於遙測資料所繪的圖,而且多數學生認為衛星影像試題的難度主要關鍵是學習經驗。 多數教師贊成以衛星影像資料為命題的素材,符合現實環境的趨勢;少數不贊成以衛星影像資料為命題素材的教師,則認為黑白印刷效果不佳,或擔心學生不用上課 也可猜題,或認為教學資源取得不易,學生無法深入學習等。未來若要進行教衛星影圖像教學,教師認為需要的協助包括衛星影像的網站、數位投影機、電腦設備、 研習課程等。Item 越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與臺越的相互作用(地理學系, 2013-05-??) 李明燕; Ming-Yen Lee越南海岸線長,多沙灘與灣澳,氣溫較臺灣高,是發展水產業的好地方。冷戰期間,南海位於美蘇在東南亞對峙的最前線,兩國各自在菲律賓及越南建立海空基地,越南的漁業受到影響甚鉅,再加上當時國民所得低,漁船和漁真更新缺乏資金,以致漁獲重低。但隨著1986 年開放政策,漁獲量開始增加,但成長緩慢,直到2000 年以後才快速增加,其關鍵是水產養殖漁業的興起。本文以文獻、現場觀察與不同時期衛星影像比對,探討臺商與越南水產業發展的關係。研究發現由於水溫與水質是左右養殖業收獲的關鍵,養殖戶必須瞭解當地的地理環境、市場需求,並擁有專業知識與資金才能順利經營,越南政府為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在2000年頒布的“越南外國投資法,包括了水產餐殖項目;與此同時,台灣由於經營成本高,很多養殖戶和投資者到越南投資,因此提高了越南的水產養殖生產的數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