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伏流‧異變‧人類世─陳瑞鴻水墨語彙的跨媒材空間詮釋
    (2021) 陳瑞鴻; Chen, Jui-Hung
    本研究以陳瑞鴻水墨創作作品與其思想運作過程為論述標的,分析個人水墨創作美感之形塑。回歸傳統水墨媒材使用墨、紙、布料、毛筆……作畫的經驗,並透過老莊哲學、易經思想的閱讀,探討當今水墨創作模式的自由與多元之下,仍有其獨特於西方的精神性與美感追求,並論述純化為水墨語彙為個人創作所用,不受限於傳統水墨媒材之採用與否。這份創作研究中,第一章換位思考觀眾以何切入點認知水墨,因而開展此研究;第二章探討環境的變動與質變,作為個人創作關心的主題與啟發的背景,並分別討論自然之變動與人為的異變;第三章時空的片段與其社會性,就各種時間與空間概念進行探討,並將作品視為藝術家具高度理想性的列斐伏爾之「再現空間」層次;第四章則論述筆者透過造境與空間處理,談「變」與空間的多孔性,並於第五章進行個別作品分述。第六章結論則具體認為,當前水墨不以樹立經典自滿,無論作為畫種或文化價值看待,水墨藝術欲持續新生與代謝,皆有具體回應當代社會環境與觀眾需求的必要。筆者認為,傳統哲學思想經常關心「變」的主題,在各種「變」之中,皆回歸到順應天道、與自然學習的價值觀,這與水墨繪畫源自生活所見、生活痕跡的啟發不謀而合,整個水墨藝術的核心概念,應為敬天內省的價值觀。透過水墨媒材其力量運作潛藏於表面或不可見的精神,啟發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而在當代社會由西方資本和全球化宰制下的社會,生活背景已和以往相去甚遠。當今社會的變動,多來自於人類的自負,製造出許多異於常規的變動違抗自然運行的道理,為筆者所稱為「異變」。變動因人而起,也帶領全球共同走向衰亡的危機。
  • Item
    疏離的同類― 從都會視覺形象談到現代人疏離感的創作提問
    (2012) 陳瑞鴻; CHEN, JUI-HUNG
    本研究以生活在都會區的現代人為關注對象,思考人和城市之間的依存關係,並檢視伴隨現代化社會體制而來,施加於人的種種壓力和不滿情緒。起因於作者自身從鄉下到都市生活的環境變異,差異甚鉅的觀看經驗和生活習性,提供作者得以自當下都會生活跳脫思考的基礎背景。 現代人對光鮮亮麗的大都市有很多美好的想像,到大都會區生活打拼,是許多人對未來和人生價值得以確立的期許。無奈,作者在台北都會區求學、生活的期間,無法在追求光鮮表面的社會氛圍中找到自我信念的確立,反而感受到許多都會人終日庸庸碌碌、追逐利益,就像是失去個人主體,沒有情感的機器。因此展開對都會人內心層面的關注之下,發現生活其中的彼此,可能在有意無意間被塑造成一群「疏離的同類」。 創作是藝術家賴以和社會產生思想交流的方式之一,本研究中,作者企圖在創作上探討都會人的抽象心靈於現代化社會體制產生變異的歷程。透過筆者對自我和現況的反思、文學家筆下生活於都市中的小人物生命中的掙扎故事、社會學和哲學家對現代資本社會的預言和批判,三方面的分別探討,共同形塑出的是不同城市的現代居民,同時擁有的疏離感受,並具體為筆者詮釋而提出「碎塊」、「表面」、以及「自我定位的模糊」三種對現代都會人的看法。 有別於多數創作者自都會外貌上的描寫切入,筆者抽取了科技發展下,屬於當代的視覺感受―LED點陣視覺,作為詮釋隱身社會背後的操控者,對生活在都會的現代人展開思想的牽引和掌控。這種得自科技,碎裂的視覺經驗近年來在大都市甚為普及,在筆者的詮釋之下,將都市人對自我價值逸散成碎塊的同時,和此視覺進行掛勾,在水墨創作的脈絡上展開對當代社會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