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島 影
    (2012) 謝明機
    本研究主題為「島影」,主要藉由筆者周遭的生活圖像出發,並藉由此一媒介來探討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記憶的存續,透過影像的再製呈現及還原當下的人、事、物、地,並一如歷史般的經由繪畫作為連結刻畫出過往的視覺經驗,引發人們曾經共同存在的真實感。誠如康德所言:「美是愉悅的表現」,由此來闡明藝術無論是貴賤或貧窮、主觀或是客觀的表明人的思維意志,圖像確實能為我們創造出美好普世價值。   在創作作品中,將當下的人物圖像,輔以攝影美學所呈現的照片場景,運用寫實主義繪畫理論基礎,視覺圖像的象徵主義,以及心理學上的移情作用透過生活中的物品,經由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進行對照、挪用、拼貼,將我們生活上的林林種種,隱含在不斷逝去的記憶裡,猶如蒙太奇的剪輯手法,使超現實的慾望更顯真實與甜美。   紀錄台灣現今的生活形態中,發掘基層人民旺盛的生命力,讓擁有這塊土地的人們體認到文化的傳承與創造是一脈相傳的,而裝飾藝術與色彩的試煉為得尋求更多元的創作方向。「島影」—利用影像.繪畫來再現心中意象的創作研究,正是喚醒著我們當下擁有的美好時光,而筆者一系列的創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從「人與環境的互動」的議題為出發點,希望能藉由畫作來喚醒人類善的本性,用愛來善待這片土地,用呵護幼苗的心來灌溉,並能更珍惜並保有這珍藏生命情感的地方。
  • Item
    忘却的記憶—劉柏辰繪畫創作研究
    (2018) 劉柏辰; Liu, Bo-Chen
    記憶,像是陳述著一段故事,有如時空片段的重建與再現,而不是對於某個事件精確紀錄的讀取過程,是一種獲廣泛共鳴的集體經驗,透過現實世界外在條件的感官刺激下,轉換為內在意識的過程,進而產生一種觸發記憶圖像的導引媒介,呈現一種將過往所發生的事件重新在限於現實,卻又以熟悉與陌生之間的片斷性記憶再度浮現。 此系列筆者選擇以多元形式繪畫手法,呈現記憶中真實的抽象殘片完成系列創作,透過攝影圖像的擷取並運用主觀情感中的記憶狀態重組結合,模擬記憶過程中的紀錄與想像中的主觀真實,然而實際的記憶狀態中也帶有一種無法預期的偶然相遇,隨著時間催化下逐漸的模糊、淡去,覆蓋了曾經的事實真相,在靜默無聲的過程中悄悄剝奪了曾經的存有。因此,希冀透過創作的方式去保存一段將消逝的種種「真實」,紀錄著一段屬於個人對於記憶的理解與想法。這段實踐不僅是梳理其個人創作脈絡與自身時代意義的釐清過程,同時也探究繪畫與影像之間的表達語彙中,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觀看方法反應於創作。 創作表現的題材,以記憶中的真實形象過程作為發展開端,畫面的圖像構成也藉由老照片、虛擬影像元素與複合性材質等並至結合,並嘗試建構出多元形式的視覺呈現,紀錄一段暫存逝去的個人記憶。
  • Item
    從影像到意識之流----我的創作歷程論述
    (2000) 江蘭如; CHIANG,LAN-JU
    自己的生活環境(農工混合區的彰化→商業及科技的台北)快速的變化,自己必須意識到此轉變,並適度地作改變以因應。在轉變的陣痛期中,體會到屬於鄉村的、屬於工業的,與屬於商業的、政治的各部份,在自體中碰撞、溶融;分解、合成;時而模糊,時而清晰。自體不止於現實交互的變動,同時追尋著問題的探索。 經歷內心思考,從印象派跨入多元而個人式的後現代表現形式,多方探求,希望能找尋到自己對於“人與風景”思考的一些想法。以期呈現自己對當下環境的個人式感應。大致將創作的歷程分為三部分: 一、1995年七月以前的學院式學習作品可以歸類於印象派,《橋》、《雙人》主題出現。以油畫、水彩和素描作品為主。 二、1995年七月—1997年,褪去原有形式,慢慢找尋新的可能。雙人主題從畫室裡的模特兒,轉向櫥窗裡的模特兒,做為自己城市生活的心情反射;作品有攝影┼壓克力彩繪、電腦影像處理、水彩多媒材作品、油畫作品等《人與城市》系列作品。 三、1998年—2000年漸漸歸納出表現的元素, 雙人主題明確進行系列創作,以油畫與拼貼綜合表現為主。受西方當代思潮影響,採用拼貼、攝影、超現實手法自由處理,企圖達到作者情感與媒材一致。以經濟發展與人文衝突做為創作的起點,呈現《人與土地》系列,以人文主義情懷,表現對當下社會之關懷。 此次展出7件油畫┼複合媒材作品,10件水彩作品,4件壓克力顏料┼綜合媒材作品,16件油畫作品,素描2件,電腦繪圖1件,共計40件作品。呈現不同時期的思維進程。藉著自我檢驗與省思,調整未來創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