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清代乾隆御製詩詩意圖研究(2006) 呂松穎; Lu Song-Ying乾隆御製詩詩意圖研究,無論是對詩意圖的傳統而言,抑或對清代宮廷繪畫而言,都是嶄新的領域。將乾隆御製詩詩意圖放在文化傳統脈絡的時間軸中觀察,乾隆的身份賦予了詩意圖特殊的意義。 本文所掌握到的乾隆御製詩詩意圖作品數量,共有106幅。乾隆11年和乾隆16年分別是創作的高峰期。從御製詩詩意圖的內容上來分類,可以概分為「宮廷生活」、「法祖省方」和「擬古與詠畫」三大類;御製詩詩意圖的形式特色,則包括有「意象的選擇」、「實景與象徵」、「古圖式的新詮釋」與「消失的帝王身影」等特色。在風格分期上可以概分為三個階段:乾隆11年之前的發展期,乾隆11年到乾隆16年的高峰期,以及乾隆16年之後的轉變期。 乾隆御製詩詩意圖的使用脈絡,則從創作緣由與收藏地點來瞭解。在創作緣由上,詩意圖畫面題識透露了君臣之間的互動關係。在收藏地點的部分,這些御製詩詩意圖對於乾隆而言,不單單只是藝術品,甚至具有紀念盛典的意義。 詩意圖體現出乾隆的為君之道、人生觀、文學觀與藝術觀,詩意圖在呼應中國傳統的同時,也展現出乾隆的個人特質。無論是乾隆以繪畫詮釋自己的詩意,或是臣工主動表達他們對乾隆詩文的理解,乃至乾隆命令臣工詮釋詩意,「詩」成為繪畫的指導原則、意象來源。與題畫詩相較,乾隆御製詩詩意圖,是更緊密的詩畫關係。Item 帝國風景的形成與盛清政治綱領的規畫──承德避暑山莊研究(2018) 朱正卿; Chu, Cheng-Ching本論文以「風景」研究之概念作為研究取徑,探究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清代皇家避暑園林的文化與政治意涵,並分析它建構園林的組織方式與使用在造園規畫之內容。承德避暑山莊承載盛清時期的重要文化意涵,造園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與符號的布局表徵,也是一個可以被解讀為景觀感知的風景文本。本論文研究對象以避暑山莊為核心,佐以外八廟與木蘭圍場,主要探索它們所表述的帝國意象,如何在盛清政治綱領的規畫中逐步形成與顯現。 本論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界定本研究所討論的承德之地理範圍,探究避暑山莊、外八廟、木蘭圍場所構成的區域景觀,和清帝國政治作為的種種關聯所發展出的議題和研究方向。第二章從承德地理和社會狀態切入,討論避暑山莊、外八廟興建於此特定位址的原因,並依據承德特殊的空間形態作為塞外政務特區的條件,發掘其所扮演的政治功能。第三章討論盛清時期的北巡、畋獵行圍、喀爾喀策略、扶持黃教、禮遇活佛等策略如何在承德實施。第四章探討康熙《御製避暑山莊詩》的編寫背景、意念表達、總題分詠與總圖分繪,闡釋此部圖文集作為康熙執政晚期顯耀一代聖主的園記出版品之地位。第五章與第六章分別探究傳統「神」、「聖」哲思如何具體展現在避暑山莊的規畫上。第七章為結論。 近年來,中、西學界研究承德避暑山莊的重點不一,主要在於歷史考證、美學闡述,以及從「新清史」史觀切入的滿洲文化考論。本研究著重分析「風景」理論,探討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整體文化多樣性的特徵。對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進行深入分析,認為它的總體設計運用了文學、神話、天文學的技巧性和綜合性,建構了承德景觀的多重文化和哲學觀念。避暑山莊揭示的是帝國地理邏輯思維,以及地緣政治策略。在這方土地之上,清帝藉由其所締構的遊樂園,展現了他們對於宗教觀、宇宙觀、儀禮觀的掌握。避暑山莊作為皇家苑囿有其積極主動的政治潛能,並非只是被動消極耽溺逸樂的宮廷生活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