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圖.像」:敘事性肖像畫創作論述(2021) 郭倩; GUO, QIAN在這三組系列的創作中,筆者更關注的是繪畫本身,即用阿爾貝蒂提出的「歷史性繪畫」及貢布里希提出的「視覺的再現科學與心理學」的理論,通過對繪畫再現的形式美學進行辯證的思考與分析,將繪畫的步驟逐步拆解為心智從客觀到主觀創造的過程,藉以論證「結構主義」在繪畫思想中的重要性,為筆者接下來的「詞圖視覺理論」的研究做好基礎概念的鋪墊。作品題材以肖像畫為原點,以歷史為橫坐標,主體性為縱坐標,分析具有敘事功能的肖像畫這一類型繪畫是如何體現出西方現代主義中討論的「個性」這一人文概念,並將之擴大到社會學的範疇,來說明肖像畫的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形式與創作過程的分析,扣住了西方上千年藝術史探索的「再現」這一主題,解釋了繪畫形式中所代表的關於形神兼具的辯證思想,以及結構主義的重要性,試圖利用繪畫的語彙探索圖文演繹的可能性。Item 當代物質美學及個人創作之論述(2007) 陸承石; Lu Chen Shih論文摘要 漫長的歲月綿延至今,沒人可以肯定地預示它的未來將會是逐漸凝固或者溶解的過程,如同自然界的循環一般,無論其型態如何轉變,體積總量永遠為恆等式,這樣的架構,正是人類異地而處的共同外在世界,由於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深涉其中,那麼這個早已不純粹的環境,便名正言順地成為物質文明的試煉廠了。 既然大家都被緊緊包覆在物質文明裡,那是否意味著所有思考層面與價值判斷盡皆受其左右?倘若果真如此,那「美」呢?想必不證自明。 如果心靈上的需求要以某種特定形式發揮出來,則「藝術」是當仁不讓,一旦與現實相接觸,久而久之,愛苗如野火燎原般不斷地滋長,那麼「美」與「物質文明」纏綿悱惻的故事,便於焉展開…。 以上所言,乃是筆者研究與創作的主軸,其依循的材料,不外乎擷取了物質世界,並努力地讓它成為藝術的紅粉知己,永永遠遠。 第一章 緒論 — 包括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藉由對分析唯物與存在主義 ~ 後結構與後現代主義來探討當代思想界眾家們對於物質美學之論點。 第三章 藉由對分析泛普普藝術(新達達、普普、新現實、敘事具象)、國際泛前衛(新意象、新表現、自由形象)到觀念藝術來探討當代藝術界眾家們對於物質美學之論點。 第四章 藉由分析當代藝術之功能性與材質性來探討其與物質文明之密切關係。 第五章 藉由分析個人創作論述來傳達美感與物質文明交相輝映的具體呈現。結論部分抒發研究過程中之體會、省思與對未來的期許。Item 「場域」與表現:繪畫中的權力關係(2020) 莊大緯; Chuang, Da-Wei本文旨在研究繪畫場域中的權力關係。場域是來自布赫迪厄,以社會學的概念切入藝術問題。由此討論筆者的創作,探索繪畫表達給出的權力關係。權力關係是畫面組成因素的階層結構。也可以被理解為畫家在繪畫過程的考量,也就是畫家在視覺經驗、空間認知(透視表達)與油彩表現之間的多重交鋒決定畫面。 本研究的三個章節,分析了繪畫場域的組成。〈繪畫與場域〉藉由作品例子與理論文獻揭示畫面語言結構的可能性,由此改變筆者先前將畫面作為窗框的認知;〈場域與繪畫創作〉討論筆者繪畫中的權力關係,包含畫面形成的語言結構以及繪畫過程在不同面向間的權力交鋒;〈畫面與經營〉分析作品畫面的階層關係,勾勒筆者創作重心的轉變。 研究發現場域的權力關係是畫家配置畫面的句法,由筆法、色彩、造型、肌理質感、透視法、空間圖式等繪畫元素構成。當設定再現場景成為最高位階時,再現的油彩表達形成統合的空間形式。相對的,當油彩肌理展現自身物理特性成為經營重心,此時再現效果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媒材痕跡的顯現。除了上述兩者,這之間還有許多畫家想像空間的可能。筆者由此發現畫面經營重心的移轉,繪畫表達由特定的圖式轉變為有待實驗的場域。場域的創作成為可更新的狀態。Item 信念 & 表象-葉裕如繪畫創作研究(2016) 葉裕如; Yeh, Yu-Ju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至近代科技快速發展,在這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快速變動,各種人文思潮日月翻新,但人的心靈卻扔然得不到充實,反而更加空虛不安。本論文以觀者的角度透過心理學的思維探討心靈深處的「信念」。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步驟及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第二章為「創作思想及理論基礎」,將個人成長背景、學習經驗、主觀想法與偏好,轉化至創作之中;用象徵主義、漩渦的意義、梵谷的漩渦筆觸等理論精神和思想運用在「信念&表象」創作中。 第三章為「信念的探討」,以正向心裡的角度來探討人們面臨生命難題時的信念,完全相信自己認定的想法,無論這個信念是如何難以達成,皆無懷疑,永不放棄的堅持去執行。 第四章為「創作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說明筆者創作模式及歷程,並將創作分為三系列:一、民間信仰;二、掙脫束縛;三、自我實現。 第五章為「作品說明」,說明筆者每幅創作作品之出發點及思考緣由,透過各種不同角度之外顯「表象」來描繪筆者心目中的「信念」本質思考。 「結論」,筆者希望藉由不同主題所呈現的「表象」這個多面向的創作內容,讓觀者能夠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重新面對自己、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辨識它的真實與虛幻,這也就是筆者在創作中所要表達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