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群體中的個人—湯敏水墨創作論述與實踐(2022) 湯敏; TANG, MIN本文為創作論述,藉由作品梳理、釐清創作脈絡,建構完整的創作論述。現今的社會結構下,現代人普遍容易感到焦慮、寂寞、失落等內心的不滿足及缺失。筆者關注現代人「青年危機」的議題,以社會新鮮人的身分及角度,透過對城市生活的體驗與觀察,用創作記錄與訴說此種心理狀態。筆者的創作以傳統水墨人物畫為基礎,加入漫畫敘事及人物擬獸化等表現手法,以期形塑個人創作風格。第一章闡述本創作研究之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第二章以社會學理論對於當代社會疏離、孤獨等現象的解析作為論述的主要架構,說明近代各國普遍出現青年危機的現象及背景;第三章透過創作相關主題的藝術家作品分析,尋找個人創作定位,並解析創作理念與風格轉變,歸納創作方法及特色;第四章解析系列及個別作品;第五章為結論,完成系列作品,希望藉由作品反映筆者觀察現今城市生活,感受到的疏離、迷茫現象。Item 漸進的折衷:明清以降洋化影響下的人物畫論與創作(2023) 鄧瑜筑; Deng, Yu-Chu人物畫是中國繪畫中的一個重要類型,其發展歷史及繪畫要點被撰寫成畫論,人物畫的特點轉變自對歷史和文化的敬仰和崇拜,表現出注重形象的傳神和肖像的真實性。隨著時代轉移,人物畫或轉向寫意、注重氣韻,或注重整體構圖的安排及人物的情感表現,足以看出人物畫之重要性。元代始,自出現《寫像秘訣》著作,該書猶如人物畫指南啟蒙,開啟了後世對於繪製人物畫的各種見解。本研究試圖了解關於人物畫論述及相關發展,以藝術史學的角度出發,採用相關視覺材料作為輔助,以風格分析為主要方法理解人物畫作品。本論文透過三個層面進行研究,並安排章節。第二章試析元代至清代之人物畫論,以畫論作者的啟發度及書寫多層次為主要取樣。第三章聚焦在明清代人物畫家與人物畫論及其受洋化影響之關係上。第四章考察近現代化受到中西方藝術文化影響之人物畫家,如何藉由西學為傳統人物繪畫帶來新面貌。廣為蒐索其作品風格和理論上的實踐如何受到洋化的轉變或不變。試以梳理出人物畫理論及創作實踐是否有相符合之處。本論文要理解中國人物畫論,首先須進行觀念層面的理解,探查在人物畫或肖像畫時的技法準則與中心思想,並從畫家的實際執行狀態來說明該繪畫指南與作品之契合情況,最後以近現代畫家對於人物畫技法的轉向審視其成效,進而掌握作品與畫論之間的相互意義。Item 親情語彙—陳惠秋人物繪畫創作研究(2022) 陳惠秋; Chen, Hui Chiu本論文是以學齡前兒童與家人間的情感為主題,探討人物繪畫中情感的表現。在藝術中,情感是構成創作的要素,然如何掌握抽象的語彙,將情感與意念轉換成可視的直覺形式,進而掌握繪畫的感染力?透過文獻與學理的研究,了解人物繪畫中情感表現的特質,在創作實踐中建立個人情感形式的繪畫語言,此為本論文主要研究的目標。在第一章緒論中,敍述個人創作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包括研究的範圍、方法、流程和名詞釋義。第二章說明我的學理基礎與文獻探索:從美學與藝術的創作本質去思考繪畫語言的形式;再從社會學和兒童心理學了解學齡前兒童的親情情感特徵;分別從親情文學和中西藝術親情圖像作品,觀察藝術家對親情的詮釋和表現;最後從印象派對色彩的表現和色彩的情緒性、色彩的象徵性暗示等文獻尋找個人的情感連結。第三章闡述個人在本次研究中的創作思惟與理念:包括創作的形式、採用的媒材、技法與作品創作過程。第四章作品解析:針對本次創作系列的作品,個別作說明。第五章結論:通過本論文的撰寫與創作實踐,藉學理的探索和梳理,重新審視個人對人物畫的創作思维,對於情感的表現與形式的轉換思考都有所啟發。在作品草圖階段,以「統合感」、「藝術生命形式」、「審美移情」來回檢討靈光乍現下所構思的畫面,能為自己的創作計劃找到方向,自我期許在未來持續的創作中,能發展出更多繪畫的可能。Item 不同性別與年級之國小學童人物畫寫實能力研究(2008) 許淑萍; Shu-Ping Hsu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學童人物畫寫實能力,以臺北縣集美國小一、三、五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蒐集探討學童人物畫寫實能力之文獻,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探討兒童人物畫寫實能力,以不同年級、性別的差異表現,輔以訪談資料,作為日後探究國小學童人物畫寫實能力教學的因應策略。 本研究主要的發現如下: (一) 在不同年級與性別之交叉作用下,兒童的整體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二) 不同年級的兒童人物畫寫實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三) 不同性別的兒童人物畫寫實能力表現「男人」沒有顯著差異; 不同性別的兒童人物畫寫實能力表現「女人」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級的兒童,人物畫寫實能力各部位表現上部分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對未來人物畫寫實能力之實務與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雨‧相-人物繪畫的象徵與地域氣候特質的關係研究(2009) 林岡弘文化的形成,是人類經年累月堆積出來的成就。每個民族、每個地區的種種文化特色,背後都有它發展的故事。在眾多發展的因素中,「氣候」是個一直以來對於筆者有高度吸引的部分。在北台灣,多變、多雨的天氣,造就了屬於這一塊土地的風格特色。這樣的特色,讓這塊土地有著與別的地方不同的文化,那麼,在繪畫創作領域之中,是不是也有著直接而相關的關係呢?人物繪畫,是一個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指標,從人物的繪畫表現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文化的風俗、特質、情感甚至是歷史軌跡。可以想見,不同的氣候特質,將會造就不同的人物繪畫情感。 那麼,多雨的天氣,會帶給繪畫發展什麼樣的影響?在這些地區裡,人們會怎麼用人物繪畫來詮釋氣候的特色?人們的思維會有什麼樣的不同?本創作研究,以筆者成長的土地-北台灣為出發點,並延伸追尋其繪畫的緣起,探討氣候造成的土地文化所形成的繪畫特色。Item 似水年華綠無痕--人物畫與水草在繪畫中的表現性研究(2006) 蘇詒茹本文為作者嘗試連結人物畫與水生植物圖像的心得和觀點,藉水波與水中植物的表現法探究繪畫中不穩定性的意涵。 第一章為緒論,用以小觀大的方式去闡述自然與人文融合的飄忽情感,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利用文獻探討、人物畫與水生植物的連結以及創作的理論與背景來說明研究範圍與方法,並列表顯示研究與創作的架構。 第二章整理魚藻圖的資料,分析東方畫家表現水草與水波的各種形式,將前人的佳作與優點轉換為作者創作的基礎。另外以西方現代繪畫超現實主義及眼鏡蛇藝術群(Cobra)的理念探討如夢境般不穩定性的畫面結構,以及筆者認為深具不穩定性的陰影的看法。 第三章介紹有關生活中不論精神上或物質上都息息相關的水生植物,並簡述人物畫與肖像畫的沿革,用虛實的對比關係探討水景與水生植物在繪畫與文學中的形象及意涵如何與人物連結。 第四章為創作理念自述,藉由水草在水中飄蕩,表現出恍惚、不確定的畫面,配合類似風、雨、煙的場景,描寫各種對於人生漂泊的心態。詳述每一件作品在創作初期的動機與聯想,以及創作時遇到的困難與心得。Item 《司馬金龍漆畫屏風》研究(2010) 張毓珊《司馬金龍漆畫屏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精美作品,更是瞭解中國早期人物畫發展脈絡的關鍵。本文首先藉由考古畫例的耙梳,整理漢代到魏晉河西乃至北魏平城期間,中國人物畫前後相承的脈絡,點明北魏平城與魏晉河西在裝飾線繪上的關連,並且凸顯同時期南北朝畫風之相異,另外亦試圖連結西域豔麗的設色風格,藉由此番多面向的探究,為北魏平城時期的畫風找尋定位與來源。再者,本文經由探討圖像意義的轉變,亦論證《漆畫屏風》作為賞玩器物的功用。 有鑑於歷來論者總將《漆畫屏風》與《女史箴圖》混為一談,本文為理出兩者的異同,始終將其視為兩件各自獨立的作品,嘗試為其畫風繼承個別探源,釐清兩者在人物造型上相同的原因、於線繪技巧上相異的現象。同時標示出《漆畫屏風》在北魏平城時期接收漢代畫風、吸納河西和西域審美品味的特殊性,以及《女史箴圖》在六朝畫風演變的過程中,所代表之融合傳統的新風格,分別為這兩件富含多元畫風的絕世佳作,在中國畫史的發展洪流中,尋得醒目且關鍵性的地位與意義。Item 香雪居版《西廂記》版畫之研究(2005) 林瑞; Lin, Jui晚明出版的《西廂記》版本眾多,各家所附的版畫也讓人目不暇給,至今就所發現的各地收藏便有三十多種,而目前的研究較少深入討論單一版本的版畫。因此,期望透過此次論文,針對香雪居版《新校注古本西廂記》版畫的單一版本,作深入分析,包括使對晚明《西廂記》版畫的出版與創作,有更豐富的認識。 首先從歷史文化角度,了解明代出版事業的興盛因素,以及明代書業的發展概況,尤其是興盛的書坊出版業,探究當時各地書坊刊刻戲曲書籍的情形,完整呈現明代戲曲版畫出版的黃金時期,及其所隱含的時代意義。 在了解明代書業發展背景後,針對當代眾多版本的《西廂記》插圖版畫,挑選數本,以時期為經、地域為緯,分析其內容與表現。除概括了解當時《西廂記》版畫多樣風格特色,更可作為後續探討《王本西廂》版畫比較之用。以前述研究內容為基礎,開始進入全文重心,首先,了解《王本西廂》及其插圖版畫的製作群,包括參與評注出版、刊刻與繪製版畫的相關人物,做詳細介紹分析,循此脈絡,找出可能影響版畫最後完成的諸多因素;其次,解讀圖像如何詮釋文本,即版畫本身所呈現的內容與對應文本的關係,進而歸納出形成《王本西廂》版畫風格的幾項元素,並穿插其他的戲曲版畫作比對,最後彙整所有研究脈絡,得出本論文的研究發現與成果。Item 成長˙記事-周書禹的墨彩人物畫創作(2011) 周書禹; Shu-yu Chou筆者從學生時代就喜愛以人物作為創作題材,從剛開始只求形似的、單純景物的描寫,漸漸體認出創作人物有其與時代結合的必要性,且想藉由創作內涵反映社會現況,然而,在投入教育工作的這幾年體會到,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教育的觀念與社會的環境對他們人格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創作的內容及形式上,從表現孩童天真稚氣的一面,也逐漸加入媒體意象及象徵成長過程的圖案,以豐富創作內涵,增加作品深度。以下就本研究架構做一簡述: 第一章「緒論」闡述個人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 從事教育六年的我,在當中深感教育環境與社會觀念對兒童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想以學齡前兒童為創作主題,來表達兒童天真爛漫的情境並呈現台灣社會媒體及教育對兒童的影響。之前作品形式與學習內容皆以西畫為主,但在師大求學的過程中,深受中國人物畫的吸引,因此,決定嘗試以中西方人物畫的表現內涵與創作形式加以融合,並結合現成物拼貼與版畫等媒材豐富創作內容並提升作品深度及廣度,使其與時代做結合,期能帶給墨彩畫創作內容與表現媒材的新意,並能與觀者產生共鳴。 第二章 分析並探討墨彩創作的要素 筆者將探討並分析中國傳統嬰戲圖的表現手法與內涵,且自我統整規納其墨彩創作需要的內涵,強調創作最初總需要對事物寄於情感上的抒發,並將自己的創作作品所呈現的主要形式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模仿自然、傳達事物本質及最後達到自我意識的呈現。 第三章 個人創作的理念與實踐 創作當以體現生活為主要目的,將社會現況與時代性帶入畫中,藉由畫作的表現傳達社會教化的功能。其主要內容就思想上有(一)反映民生(二)生命議題的探討(三)兒童教育與社會環境的批判,而創作技巧則以中西繪畫技巧相容並強調畫面象徵圖案的重要性。 第四章 作品分析 作品全以兒童為主角,從單純生活記憶的描述逐漸轉變為多媒材且社會議題的探討。 第五章 結論 就兩年的研究心得作一總結說明。Item 邱文仕人物畫空間構成創作論述(2007) 邱文仕; Chiu Wen-Shi藝術創作經常會遇到一些「創新」問題,對過去的結論提出了新的見解、新的觀點與新的發現,也可以總在不同的時代賦予新的選題。用創造性思維去研究,首先要強調的是創新、研究與發現新的領域,但不是脫離實際「趕時髦」。今天我們在尋求一種符合當代審美趣味的人物畫樣式,這需要從時代的角度,用文化的眼光去審視傳統,體味當代。現代人物畫要深入研究傳統美學﹐廣泛吸收各種媒材與技巧﹐表現新的時代生活﹐做出現代人物畫多元的風貌的貢獻。 本創作研究將以中國畫傳統構圖的思維為主軸,探尋個人創作的基本向度,經由現代人物畫寫生與創作,透過東方媒材,思索未來創作延伸的可能性。研究論述主要架構包括:(一) 中國畫構圖理論探究 (二) 人物畫的創作理念與實踐 (三) 作品說明等三大部分。本研究範圍從2003年至2007年間以都市人物與人物寫生為主要延伸作品,透過創作實踐並輔以理論分析,來確立我的創作目標。 緒論中分別說明了本創作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與創作的關係。針對中國畫構圖的探究,了解中國畫的構圖理論並探討中國畫的透視與空間,來了解中國畫構圖規律與法則。創作理念與實踐將重點放在人物畫的空間構成與視覺心理、創造意境,並探討人物的臨摩、寫生與創作關係。人物畫空間構成是主要創作作品核心議題,是涉及繪畫心理學、繪畫美學、繪畫透視學、繪畫色彩學以及繪畫創作理論的綜合性探討。創新是在積累的基礎上的再發現過程,是後人在前人基礎上的繼續探討。傳統繪畫筆墨深度、厚度、力度已遠遠不能達成與時代的共識。但新的構圖形式又是建立在傳統構圖形式基礎上的繼承與創新。所以,只有學習和掌握構圖形式的傳統規律,從中汲取營養,才能尋求新的生命──創新。 筆者創作構思源自於生活所思所感,以平面創作形式為媒介,視覺藝術創作為一重表達方式,呈現個人的感知經驗,期使個人藝術創作能夠有所貢獻。當然,理論的實踐需要我們有一個長期的學習與研究過程,有其時代性與視覺經驗限制,如何在社會氛圍中積澱成個人創作的呈現,為個人努力的方向。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