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時.光-繪畫創作研究
    (2022) 陳怡年; Chen, Yi-Nien
    本創作研究探討著筆者自2018年至今的創作內容與歷程,以「時‧光」系列為主要討論。筆者藉由陽光的啟發,將其視為不變的精神象徵,系列創作旨在表現光與每個當下時空的交互關係,以及畫面中光的獨特性隱喻和氛圍,「時」指的是當下的現實時空、瞬間;「光」則是陽光、永恆的意象。而「時光」這個名詞亦是代表人生的光陰、時間、心靈風景,和筆者所想傳達的理念契合,透過藝術創作表達「當下即是永恆」的人生觀。論文的撰寫架構共分為五章,摘要如下: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內容範疇與方向,以及方法與實踐。第二章:光與色和藝術轉化。為創作學理文獻分析,包含光色理論、哲學參考,以及藝術史上關於外光的研究。第三章:穿越時空的永恆之光。闡述光的歷史與精神之表現,以及陽光意象的建立。第四章:「時‧光系列」的創作實踐。說明創作理念與內容形式,媒材與技法,以及系列作品之解析。第五章:結論。為創作研究之總結與感想。
  • Item
    雲的繪畫創作研究
    (2009) 郭建男
    此創作研究為雲之主題式研究,在大氣中各種雲朵之生成現象做分析探討。藉由雲的研究將繪畫藝術與大氣科學做連結,並提出過去畫家對於雲的詮釋與表現,來說明繪畫中天空表現的方式與內容。科技的進步除了帶來視點高低的改變,也影響我們所觀看雲的角度、心境上的轉變;也經由雲的研究,將雲轉換成自身的繪畫語言,以表達內心藝術觀感對於外在客觀環境之看法。這系列雲之繪畫創作是我在自我的藝術表現上的一個新的嘗試,面對飄忽不定的形體,如何掌握其流動的瞬間效果,是這篇創作研究所致力的方向。
  • Item
    「光」與「信仰」之造境-黃書容「光之意象」系列創作論述
    (2013) 黃書容; Huang Shu Jung
    基督教藝術中,常以「光」來象徵神性事物的顯現,並且讓觀者感受到神聖、崇高、救贖、永生等情感。筆者試圖論述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基督教信仰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並探討在美術史中「光」之元素如何演變、應用,以及基督徒藝術家作品中對於「光」的概念是如何展現。 「光之意象」系列,為筆者從2011年初至2013年間所創作、延伸的作品。將「光」轉化為「道路、真理、生命」的意象,光之來源的「日」視為「基督」、「時代」的象徵,並運用各種自然元素主觀營造的情境。透過這些造境投射自我心境、以及對嶄新變化的期許。其中包含「溯光」系列、「水循環」系列、以及「日晷」系列,並於文中說明這些系列作品發展的過程和形式特徵。 神以話語引導筆者經歷了這一段創作、成長的期間。透過這些畫作欲傳達的,不僅是筆者個人的創作理念,更包含了 神的話語、和成就 神旨意的殷切期盼。謹將這一切的成果獻給祂、以及祂所愛的人們。
  • Item
    維梅爾光線表現技法及其影像分析研究
    (2006) 鄒佳哲; Chou Chia Che
    維梅爾的畫作中寂靜和十分精準的平衡感給觀者十分強烈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則激勵觀者轉移情感到他寂靜的景色與世界中,徘徊停留和不斷的深思。他的畫作以有選擇性的焦點完全投注於操持家務的女人,給人一種類似的親密感。研究維梅爾的學者斯諾(Edward A. Snow) 對於維梅爾畫中「光線」的表達和處理的手法更指出「維梅爾他的光線輕輕溜過門窗,滑落在人物的臉上,徘徊在衣服的袖子和蕾絲中,最後則留在靜物的表面閃爍著,他完美的技巧使單純的靜物不再似塵世的雜物,在光線中揭露我們的渴望、踰越及無法實現的幻影」。 對於維梅爾光線,雖然和林布蘭使用光線的手法不同,並不像林布蘭的神秘「心靈之光線」,也不是顯示新教徒神秘主義的「內在光線」,而是十分普通平凡的自然光。但是卻都是用來使心靈的神秘力量成為具體化形象的手段。 維梅爾作品中對於光線和質感表現近乎神奇的描寫手法,是說服學者確信他曾使用相機暗箱強而有力的證據 。維梅爾作品中常出現的閃爍的光點,經過檢視,這些閃爍的光點是以十分平坦的細點筆觸所構成,畫出重疊模糊的效果,而這種現象若只以單純的肉眼去觀察,是無法獲致這種效果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方法是維梅爾從原始透鏡裝置的相機暗箱中,得到不完備的影像外形。那麼,這也證明了維梅爾繪畫的天才,因為他將閃爍的光點,轉換在成畫布上用一種屬於他自已的點描畫法(pointilliste),形成一種明亮色彩使它們在畫面上閃閃發光。維梅爾的奧密不在於他使用了相機暗箱,而在於他能出神入化的運用工具,當做藝術的出發點,而不是藝術生命的終止。這些工具幫助他安排畫中的人物和房間的傢俱,以一種穩定的四邊形結構,設計出古典的寧靜和沈靜的構圖。工具的運用使的維梅爾遠走在同時代色彩科學的尖端,維梅爾了解到陰影並不只是黑色或無彩色,仍是光線和色彩所構成。他更進一步體會到,相機失焦後所造成的混亂色點,這些色點可由簡單的相機透鏡中看到這種效果,近看的話,會給人一種輕微失焦的感覺,但當我們退後一步,就像調整透鏡焦距時,色點則會連結呈現出三次元的空間造成驚人正確的假象、這些技巧正好反映出當時的科學環境的精神,而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形式和表面、顏色和光線的優美,但是我們卻能從偉大靈敏的藝術家維梅爾身上,感受到這些詩樣的成果。 從以上所述我們知道光線表達的技巧一直是維梅爾作品的重要表徵,同時他對光線的認識和描寫的新方法也超越同時代的畫家,由於維梅爾經由光線的認識,將荷蘭藝術中卓越的寫實性,推向更崇高的水準,並限制地他同時代畫家種種不同的藝術爭執(包含色彩、透視、明暗)有了一致的精神。維梅爾試著不犧牲色彩的亮度來營造空間,並且以極柔和的色彩來顯示空間,他以清楚的暗色調從空間最深處著手,然後逐漸將調子變亮,直到抓住日光的光輝為止。維梅爾時常加強畫裡小物體閃爍的亮點,使光線洋溢整個畫面,這種效果從某種距離看過去就像是真實的光線一樣。本論文的核心即在探討梅爾的光,文中論述維梅爾繪製光線的技法和光線的的功效及觀者的視覺心理的反應,在第五章小節中並透過電腦影像處理軟體MATROX INSPECTOR將維梅爾的作品作圖像分析,將所得的數據量化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法把大家對維梅爾光線的感覺「形容詞」具體化。找出其特徵並將維梅爾與同時期其他畫家光線的運用加以比較其差異。試圖找出維梅爾光線的奧妙所在,建立出一套可供取用的光線分析方法。 除上述對維梅爾光的分析外,研究一位傑出藝術家的創作,有三大核心最為重要:一、為藝術家所活躍的時代(surround). 二、為藝術家本身(artist). 三、作品的論述(work)三者交互影響,產生的互動關係。因此本論文中前四章將從這三方面來擷取立論所需將本研究分為緒論、維梅爾的時代背景與環境、維梅爾的生平,維梅爾作品分析,第五章則另闢一章單獨討探維梅爾畫作中神秘之光、及第六章結論。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簡介圖像處理的方式與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電腦軟體、研究範圍與限制與預期成果、文獻整理。 第二章、從文化史的觀點探討維梅爾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環境先說明荷蘭的地理位置,荷蘭的歷史發展,再探討十七世紀荷蘭的藝術思潮從而瞭解維梅爾創作背後所隱含的思想。 第三章、維梅爾的生平:本章將維梅爾一生分成三個時期,從學徒時期,加入聖路克公會及當選為聖路克公會領導人時期的生平事蹟和台夫特畫派對其影響作詳細的描述。 第四章,以維梅爾的作品為主軸加以分析並輔以生平和當時整個社會文化思潮來探討維梅爾的藝術成就及作品背後所隱含的道德意寓,首先將作品依創作時間順序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接著一張一張加以分析,以釐清維梅爾作品中的結構、形式、道德諷喻、光線和色彩的表達方式。 第五章、維梅爾畫作中神秘的光:本章節將對『光』在繪畫史上的演進及維梅爾畫作中光線的功效和維梅爾繪製光線的技法及觀者視覺心理的反應詳加分析在第三節中並透過電腦影像處理軟體MATROX INSPECTOR將所得的數據量化棌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法將大家對維梅爾光線感覺的形容詞具體化找出其特徵並將維梅爾與同時期其他畫家光線的運用加以比較其差異。試圖找出維梅爾光線的奧妙所在,建立出一套可供取用的光線分析方法 第六章、結論:總合前面章節的心得提出本研究的結果、透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歸納出維梅爾畫作中審美的特徵,各組特徵之間彼此相互激盪影響,交織成複雜的心理感受,塑造出一種視覺生理與心理上的張力,形成維梅爾畫作最重要的魅力的來源。 關鍵字:維梅爾,光,影像二值化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標準差
  • Item
    「微光城市」-繪畫創作研究
    (2017) 莊凱評; Chuang, Kai-Ping
    摘要 本創作研究探討筆者自2012年至今的創作之內容與歷程,以「微光城市」系列作為創作的主要基礎,討論其中「光」與「空間」之關係,「經驗」與「想像」的連結,每一座城市都是筆者透過個人經由旅行所記錄的資料,藉由繪畫的轉移營造出一種新式的城市風景,而每個城市都是親身經歷的、是家鄉與遊歷間的移動紀錄,也可能是透過經驗所營造出的想像空間。對於筆者而言, 這些創作的經歷與過程如同冒險般的一場旅行,我身在其中賦予想像的因子,傳達我身於此的感性懷想,一方面道出理性的研究。 論文撰寫的主要架構共分五章,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敘述筆者創作研究目與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範圍。重點擺在微光城市系列的創作,以城市環境為核心,微光即是自我居住於城市的感性詮釋,表現出人之於城市架構中的事實與想像。 第二章:創作理論文獻分析。共分為四節首先描述色光理論對於繪畫的影響,同時敘述筆者受到西方藝術流派中印象主義、基理訶、透納等…的影響,所衍伸出的創作思維與繪畫的模式。 第三章:創作理念與技法媒材。共分為三個章節,首先談論創作理念,再者敘述創作內容與形式、創作技法與媒材,最後談論創作流程與經驗。 第四章:「微光城市」代表作品分析。透過三過階段談論微光城市系列的前、中、後期的創作理念與作品個別解析。 第五章:結論。將本論文所探討的文獻資料、筆者的創作論述、與未來的發展 期待,在本章節做出一個總結。 關鍵字:微光城市、光、空間、想像
  • Item
    試析繪畫中植物之光影表現--我與植物和光影之對話
    (2006) 蔣曉儀
    摘要 本論文的主題「繪畫中植物之光影表現」,旨在探討西洋美術中「光」所扮演不同角色,因而產生多種不同風格。對於光的內涵意義則是個人深感興趣,西方藝術家在面對自然世界時,在繪畫中呈現不同的形式,特別是「光」與「植物」這兩個課題的認知上,是個人所關注的方向,希望透過論文的硏究、文獻資料的探討與藝術史理論觀念的釐清,認識西方繪畫本質,並藉此印證個人的想法並整理出個人的繪畫語言,落實在創作方向的實踐。 茲將各章節所涵蓋的內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為本論文的動機與目的,扼要的說明個人最終的想法,在動機中闡述了個人所思考反省的價值與關注方向並以一、回歸自性,二、人的困境,三、「愛」與「關懷」,此三論點作為本論文的核心價值。 第二章 「文獻分析」此章將分為三節:第一節西洋繪畫中「光」的角色, 主要探討美術史中不同階段的光在繪畫中扮演的角色。第二節西方繪畫中對「光之內涵」探討,選擇五位畫家,觀察其在繪畫的相關性和相異之處,希望發現影響畫作的原因,以及光線表現在美術史的義意。第三節西方繪畫中植物表現,以四位畫家創作中階段性以植物圖象為表現內容做為探討對象,此四位風格畫家差異甚大,美學觀點亦不同,但對於植物圖象呈現的內涵,彼此間卻有共同的關注性,這是有趣的發現。 第三章 「個人創作理念」說明幾點影響畫作的元素,是個人階段性繪畫的自我省察與作品說明,選擇與生活經驗最為關切的方向為主要表現,它是個人對大環境反省、辯証、思考後的生活價值,也是當前對人處境的反思,繪畫中光和植物這兩個元素,企圖傳達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平衡關係。 第四章 「個人創作內容表現與繪畫表現形式」一、以植物為畫面主要符號,對物象的客觀描寫、經過一再的觀察、素描、提鍊出畫面的造型,思維來回不斷的轉化,讓物象造型能準確傳達筆者的心象世界。二、壓克力顏料為此次表現媒材,為豐富畫面的表現層次,過程中水分的控制變成最大的難題,畫面暢快宣洩、水流與透明感的呈現,是依據內在需求的呈顯,經過不斷的反覆嘗試,也從錯誤與失敗的實驗過程得到經驗,對於複雜的創作過程個人有了更深一層體驗與感受。 結論為最後一章,將個人此次研究的心得內容做一統整的歸納,並希望能確立日後在繪畫創作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 Item
    爵音佳色-臺中爵士樂繪畫創作
    (2016) 曾崇智; Zeng, Chong-Zhi
    中文摘要 2002年時臺中爵士樂尚隸屬為臺中閃亮文化季下的活動之一,因活動舉辦深受市民肯定,2003年便獨立出來成為主要性活動,舉辦至今人數從最初的2萬提升至百萬人潮,相關節目增加與豐富,也帶動周邊產業興起,如今臺中爵士音樂節已成為臺中知名的國際性節目,對於臺中文化的推廣有極大幫助。 筆者是臺中人,本身喜愛音樂且對於平常所見的事物形、色、質均有相當敏銳度,筆者參與音樂節時,對舞台上多彩多姿的表演有產生極大共鳴,整體氣氛表現對筆者而言是有藝術上美感的成分,激起本身的創作靈感。 基於上述所處在地文化的精神與個人情感上的引發促使對臺中爵士樂加以探究,藉由資料統整瞭解爵士樂與西美史音樂呈現的歷史脈絡,並將色彩學實際運用於創作上,繪畫創作時嘗試使用複合媒材,觸類旁通,突破自我,建構自我繪畫風格。 此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創作題材與媒材選擇之動機及目的,敘述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要素。 第二章為「學理基礎與文獻的探討」,筆者以爵士樂的歷史脈絡、美術史上藝術家對於音樂的多樣呈現方式,科技的發達對於光學上應用與色彩學的理性及情感上所產生作用給予探究。 第三章為「創作理念」,針對筆者對於音樂上的啟示與藍調對時下年輕人的影響;畫面與音樂之律動關係及色彩呈現的方式以予論述。 第四章為「內容與形式、媒材與技法」,畫面內容緊扣著主題臺中爵士樂所取之題材繪製,形式與過程以創作來排序並論述細節,媒材與技法方面則以水性的水彩與壓克力繪製創作。 第五章為「作品解析」,創作作品上以爵士樂的歷史作為創作作品之時間軸,首先為藍調系列、其次過渡至繽紛多彩之系列呈現,並對其各幅作品論述創作之心得。 第六章為「結論」,將這兩年研究之成果做個階段性總結,此題材筆者愛不釋手,期望未來能更加精進成長。 關鍵字:爵士樂、藍調、色彩、光
  • Item
    拉杜荷繪畫之研究
    (2001) 王津; WANG Chin
    論 文 摘 要 活躍於十七世紀上半期的洛林(Lorrain)畫家喬治‧得‧拉杜荷,曾享有法王路易十三賜予的「御用畫家」名銜,作品也深獲大眾喜愛。然而,在他過世之後,旋即被埋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不但畫作散失,連名字也少被史料提及。直到廿世紀初,德國藝術史學家黑爾曼‧佛斯始將三幅畫作重新歸於拉杜荷的名下,漸漸掀起了對他的研究風。拉杜荷的被遺忘,與繪畫品味的更迭息息相關,他的重新被發現,更是藝術史上為人津津樂道的重大事件。 拉杜荷繪畫的最大特色,在於畫面中精妙的光線運用。他尤其擅長將人物安排在幽暗的場所,以蠟燭或其他人工照明器具所散發出的光為光源。這種表現方式,在風格上與卡拉瓦喬,以及他的北方追隨者的關連甚大,在意義上,強烈的明、暗對比正好與天主教神學中所強調的「神性」與「人性」之分互為呼應。 十七世紀的宗教藝術,反映了宗教改革之後,新、舊教對立的事實。以喀爾文和馬丁‧路德為首的新教,反對一切繁文縟節,認為人可以藉由祈禱,直接與上帝溝通,不需藉助神職人員。而天主教廷則試圖藉著宗教藝術的力量,提醒信徒們過去聖人所作的努力,以及就新教徒批評之處闡揚教義。拉杜荷的作品中強調的「悔罪」、「虛空」、「苦修」、「神魂超拔」,處處反映了天主教不重現世,只重來生、永生的精神。反宗教改革的主力─耶穌會─以教育鞏固信仰的作法,也表現在拉杜荷的畫中。 除了題材,拉杜荷的風格簡單、莊嚴,符合了特稜特大公會議對宗教藝術所制訂的規範:「神聖的詔約禁止人們在教堂中擺放任何會引起錯誤教條、誤導純樸人士的圖像,並避免賦予圖像聳動的誘惑力……」。他的畫有著古典的對稱與沈穩,也有巴洛克藝術的戲劇性。他有時並以鉅細靡遺的寫實手法,關心中、下階層人士,並將聖人與平民百姓的距離拉近。 由於研究的斷層和資料的缺乏,我們對這位畫家尚無法做出定論,只待更多的發現,來補足他在師承及創作背景上的許多疑點。 [關鍵詞]:拉杜荷、光、宗教藝術
  • Item
    相對光速度
    范揚相; Fan, Yang-Xiang
    「我的畫作有點現實、有點浪漫、有點寫實、有點抽象、有點象徵……但總歸是生活」 。這句話是從多年創作經驗加上研究所二年的研究心得對自己創作思路所做的總評。 其實簡單而言,生活 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菜色要常常換才覺新鮮;穿著打扮要有變化自己才不會膩,別人看了也舒 服;國內風景看慣了就想要出國走走,國外走多了,最後竟然發現還是國內的風景最美,這 就是生活。 相對、光、速度的研究動機 相對的研究動機 原先從婚姻上的種種不適應問題,引發到自己對男與女本能上及社會環境影響 下的相對差異的探討,再發展到真假虛實,感性與理性 、現意識與潛意識、黑與白的探討。 光的研究動機 自民國初年以來的留日、法學生引進素描教學以來,中國學生深深受素描觀念影響。 素描的主要功用就是對光線投射下的物體做深刻的光影描寫(特殊表現法的素描定義在此不 論),自從我投入國畫創作以來也深深的受到影響,並且認為要創新國畫,素描訓練是一 個途徑,所以我對 "光" 的描寫及研究動機建立在這個立意上。 速度的研究動機 為了表現光的閃耀,我配合上線的流動速度,使如「印象派」的梵谷般的筆觸效果,造成 物體輪廓在光線照射下的模糊印象,透過這次畫作對光及速度的研究後,才真正體會到光與 速度的互動關係。 研究結果 原本只想藉著畫作表達男女對婚姻的相對觀,不料竟衍生出一系列相對系列畫作,爾後 仍大有發展的空間。另一重大研究結果是於練習寫論文的過程中慢慢整理出自己的思想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