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穿越.時.空」洪雪慧水墨創作論術(2024) 洪雪慧; Hung, Hsueh-Hui本論文題目「穿越‧時‧空」,取材自古代四神獸及青銅器物之圖騰元素,藉由圖像的挪用、再製,加以進行重組、創作,圖騰元素在時間與空間的交織下,形塑自我的創作風格。本創作研究之核心概念如下 : 四神靈具有神力、威信、庇護的意涵,人們希望通過崇拜來獲得祂們的祝福和保護,也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祖先的崇拜。另外,借用青銅器之物件,與當代元素並置,借古開今之意並完成筆者的系列作品。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 緒論,闡述筆者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方法以及名詞解釋;第二章 時間空間意涵、時空美學、挪用圖騰之探究、藝術家作品探討與分析等。第三章 「穿越‧時‧空」創作理念與形式方法表現,創作理念營造、創作實踐方法、創作內容形式表現、創作步驟與媒材;第四章 創作作品解析,本創作分四個系列「四象系列」、「鑄之語系列」、「探古尋源系列」、「闔樂系列」;第五章 結論 對本論文的研究過程的回顧與自我檢視以及對未來展望。Item 戲仿‧更新再造—李元弘東方媒材創作論述(2023) 李元弘; Lee, Yuan-Hung在二十一世紀,通俗文化是青年間彼此的溝通橋樑之一。本文通過對當代社 會場域觀察,理解文化工業發展下的藝術現象,討論後現代戲仿(parody),藉 由現代都市人背後的精神問題發展自身對於戲仿以及場域的關注點、解釋。透過 戲仿、次文化的卡漫、文化工業方興未艾的發展,來作為筆者創作的理念及實 踐。第一章透過方法與內容的解釋與了解,來確定此次探索的目標、理念,藉此 發展創作實踐。第二章首先探討在當代社會場域中,人們精神上的癥結背景,從 當代文化工業中的權力互動到意識形態,試圖理解普遍存在的異質共構背後所產 生的因素,藉由這些文化背後形成的原因,來觀看複製時代下的戲仿,進而探討 戲仿的表現觀點以及在戲仿中的更新再造背後的擬像。第三章則是透過對戲仿的 時代爬梳來做為自身創作的理念的依據,其中表達華人文化特有的「氣」與個人 創作時的身體感覺。另外藉由對於戲仿表現來思考創作方法上的畫面營造。在思 考東方韻味與戲仿時,發現戲仿表達在東方媒材上的缺失,進而拓展媒材上的實 驗、實踐。最後透過第四章作品實踐來檢視自身思考的脈絡,以及第五章作為此 次研究的一個回顧與對未來創作的思考展望。關鍵字:文化工業 挪用 拼貼 水墨創作 戲仿Item 介於透明與半透明之間-王睿睿創作論述(2022) 王睿睿; Wang, Ruei-Ruei本論文記錄筆者從自我覺察到產出系列作的創作過程。在求學階段對生活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並出現倦怠感受。透過尋找問題的過程覺察個人,發現自己的精神性逐漸流失、靈光不在,希望藉由創作的過程,來消弭在環境中感受到的不安全感,呈現自我之本真,並在一次次的實驗中,完成了《透明與半透明間》的系列作品。筆者從自身經驗與自省出發,在研究的過程中找到自我的需求,同時在平面繪畫裡實驗不同媒材,激盪出材料的創新與可能性。《透明與半透明間》系列作以透明底材:塞璐璐片、壓克力板與流動性的壓克力顏料,研究平面繪畫的視覺空間與心理空間,發展各種深度與不同觀看方式的可能。創作中融入山水與植物,挪用山水畫中經典作品的觀點,希望藉由東方山水的書寫性與逸趣與西方媒材的撞擊產生火花,也能為現代人心集體焦慮獻上一筆。透明的載體宛如筆者之溫室,透過這樣的保護,將寶貴的真心放在其中分享予觀者。Item 大眾文化圖像的藝術(2013) 朱友意大眾文化圖像出現在十九世紀西方工業化都會的大眾文化中,其形式包括報紙插圖、雜誌攝影、電視和電影影像、廣告設計、漫畫和偵探小說…等圖像,是一經由機械大量複製化的產品,因此,它具有商品化、標準化和強制化等文化工業生產特徵。 早期現代藝術前衛運動中,已有少數藝術家對這些大眾文化圖像投以關注,並藉以顛覆既有傳統美學而運用在其藝術創作中。直到六○年代藝術有了重大轉向;向來為大多數現代藝術所鄙視的大眾文化,轉眼成為後現代藝術的寵兒,大眾文化圖像更成為後現代藝術家大量挪用或引用的藝術創作題材。 大眾文化圖像的藝術策略改變了藝術的創作思維、意識形態和科學技術…等,將藝術從原本追求原創性、崇高性與純粹性的現代藝術抽象主流,轉而朝向挪用性、親民性和混搭性的後現代藝術多元形式。六○年代以後,大眾文化圖像已成為新藝術誕生的重要媒介。Item 此曾在系列-影像在彩墨上的應用與創作探索(2016) 王明仁; Wang, Ming-Ren藝術是一種獨特感覺的記錄,表達出一種感覺、一種氛圍。透過對生活的敏感和獨特感受,去體驗現實世界的豐富多彩,透過學理和美學思想深入分析,探索表現題材的思想意涵,從議題的形塑到內容的規劃,終至創作的完成,是創作者在審視自我與相關環境條件對話之後的具體實踐。本創作研究擬定「此曾在」為探討的主題,從父親蒐集的老照片出發並以圖像作為介面,揭示影像和記憶透過時間作用產生的意義,做為水墨創作探究的觀點,冀望以構築嚴謹的創作試驗,激發自我創作能量以獲取經驗,並透過對於思想根源的審酌,完整建構創作歷程的論述與成果的展現。 本論文撰寫的內容,主要架構包括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此曾在〉系列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二章:影像的敘事以及紀念功能和視覺記憶。第三章 :〈此曾在〉系列的核心,是影像的記憶重構和歷史召喚,包含影像被解讀、誤讀、挪用及擬像等等。第四章:說明東方繪畫裡西方觀念的帶入及自身創作思維的對應。第五章:解析作品風格作為繪畫表現的探討,從肖像寫生到影像的擬真,攝影式繪畫的落實操作。第六章:關於〈此曾在〉系列的創作模式,題材概念的解讀,影像感的墨痕模擬和實地應用。第七章:整體創作作品解析,是創作意念與詮釋手法的實作。第八章:為本論文的結論,針對本創作研究提出綜合性的心得結語,以及展望對未來創作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