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色/情異托邦:論黃昱斌水墨藝術中的酷兒力操作
    (2018) 黃昱斌; Huang, Yu-Pin
    色情與性/別議題不管在教育、觀念或是人權上,至今都是各國不斷努力的目標,色情除了可以成為自我成長與批判的力量外,還能作為鬆動性/別階層的工具,本論文以研究「色情」和「性/別」議題作為理論基礎,並以自己的作品為探究核心,從作品中找到酷兒力的實踐。論文共分為六章,分述如下: 第一章為創作研究方法的建構,主要針對研究範圍加以限定,由於涉及性/別理論,所以在相關的名詞使用上盡可能的解釋清楚;第二章論述性解放的多重處境,並以色情跟身體作為實踐場域,探究性階層的產生,然後釐清酷兒力量與性別操演的論點;第三章則評論國外當代藝術中關於酷兒身體、身份與空間展演的作品,試圖分析現代人的另類品味,再導入到台灣性/別議題的展覽作品,以回應性/別議題文本;第四章則梳理筆者的風格建立與創作方法的產生,藉由敢曝美學與審醜的操作,說明自身創作和性/別論述的關係;第五章為筆者作品賞析,敘述個人經驗與作品內容的關係來回應當代水墨議題;第六章結論,回顧色情與性/別議題之處境,期許自己未來在面對相關議題時能保持創作能量。 由於社會大眾的「恐性」態度導致多數人在看待色情、性/別議題時仍充滿歧視與偏見,甚至蒙受污名與惡意對待,本論文藉由文本爬梳與作品實踐來剖析自己,依此來學習接受自己並且認同族群,同時,了解個體間的差異進而包容各種階層、權力的不對等關係。
  • Item
    異化的日常風景—陳國華水墨創作論述
    (2017) 陳國華; Chen, Guo-Hua
    本文係以筆者碩士期間作品為研究對象,此一系列創作內容為反映自身之於環境社會,藉藝術創作為反思批判之途經。如何使個人水墨創作形式與當代問題之意識有所適切地結合與表達,乃筆者研究與實踐之主軸。 文中以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之現況為探討核心,自第二章節之學理基礎,由馬克思異化論談起,經由法蘭克福學派 工具理性批判、文化工業批判,以及布希亞後現代消費社會理論作為引述內容,揭示了在長久以來西方工具理性的失衡發展下,消費文化如何透過文化工業與物慾擬像的宰制,橫厲於當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形成了人與環境自然的疏離,亦造成精神意識的貧困,並觀照於筆者生活之台灣社會現況作為舉例。在第三章的思想內容及形式表現,則闡述筆者創作思想,經由日常生活的超商飲食、快餐文化等當代語彙說明與學理之關聯,並與個人水墨山水之創作形式結合,建構一個資本主義中異化而荒誕的空間景觀,予以作品喚起觀者反思、批判日常中的異化現況,是為筆者「異化的日常風景」之意義。另一方面,也透過和筆者在創作形式與主題上相關的藝術家作為對照,其中為日本藝術家石田徹也,以及中國藝術家楊泳梁,乃透過脈絡的釐清和比較,進以檢視自身創作之價值。 筆者於第四章則進一步分析筆者系列創作之內容,由「日常景觀」系列以及「經典挪用」系列作品,說明創作實踐與理念之關聯,與個別內容與意涵。最後在結論部分,筆者重申藝術創作者對當代現象的關注態度,與作為社會批判之價值,於未來創作之期許,希冀持續建構、深化個人創作的意義。
  • Item
    文化匯流的臺灣藝術-黃子瑞繪畫創作論述
    (2016) 黃子瑞; Huang, Tzu-Jui
      本創作研究乃以筆者對當下所感受的社會問題為主軸,藉由創作者的眼睛觀看台灣社會,用個人的創作手法與觀者進行對話。   由於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甚鉅,在文化上雖是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延續,但因經歷日本統治時期文化的洗禮,光復後的台灣又受到美國大量的援助,因此在文化及思想上都潛移默化地追隨西方潮流,因此台灣應屬於一個後殖民(Postcolonial)的環境。以整體觀看台灣在全球中的定位處於尷尬曖昧不明之中,遊走在政治主權的邊緣,受到各國文化的影響,而這種多元混雜交融的文化漸漸成為台灣文化的特色之一。筆者在如此豐富及混雜文化環境下成長,試圖尋找歸納出屬於台灣文化的特點,並以此特點進行創作及研究。   本論文架構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簡述研究目的及創作動機。   第二章 以相關後殖民理論、台灣文化史、台灣歷史等為根據,探討筆者的藝術創作學理的基礎。   第三章 討論筆者個人的創作理念與實踐,前段部分先論述繪畫之中物件的意涵,及筆者常用的象徵符號,後段部分則以創作者的角度綜合說明筆者所使用的媒材及表現手法。   第四章 依據個人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歸納並加以討論每件作品所表達的意涵,並仔細分析個別作品的創作背景、繪畫媒材及結構形式。   第五章 總結筆者於研究所時期的繪畫探討心得,透過撰寫此論文更加釐清個人的思想及脈絡,未來並朝著更深化的內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