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社會權力中的灰色世界--高甄斈墨彩創作論述
    (2016) 高甄斈; Kao, Jen-Shyue
    本創作研究從社會現象的觀察出發,探討社會中的人在權力之下的存在方式。 第二章中,以「當下存在的『真實』」、「虛擬的權利」、「輪迴中的矛盾」三節呈現現實與非現實之間的權力轉換關係,而所選擇的創作圖像,在此有了對應的文化背景。第三章將壓迫與被壓迫的現實、真實與非真實的世界,以壓縮的灰暗意識來呈現,也就是說,透過「泡沫化的未來」描述年輕世代存在的焦慮感,在「真實與非真實的灰色世界」表現真實之中的虛假、虛假之中的真實,最後於「灰色劇場的意識轉變」中,用作品系譜呈現此一現象所凝聚的灰暗意識,以及灰暗意識的轉變方式。 在第四章,權力的壓迫和被壓迫所引起的世代衝突,以孔雀的多重擬仿重新詮釋,因此,孔雀與創作者之間的形象幻想,讓圖像的權力意識開始轉變,重新建構「真實」的世界。創作模式方面,「碎形」的循環,將圖像、權力意識的「輪迴」空缺,以新的方式替補,創作方法上,覆貼及金屬性材料的多重運用,使光線帶來的不穩定性色彩,在圖像的幻化以及材料的層層遮掩中,艷麗地架構現實與非現實的空間,讓人沉浸在謎語般的幻境。 於此,本研究以孔雀圖像為創作主體,探討社會權力關係與個人的生存狀態,關注社會權力的階層關係,鎖定筆者的矛盾心理,面對世代差異帶來的爭論現象,試圖從自身的曖昧處境,揭開可能的自處方式。
  • Item
    物質的記憶—金澤豪繪畫創作研究
    (2019) 金澤豪; Chin, Tse-Hao
    本論文內容為筆者系列作品之創作,作品以「擬像」為圖像基礎,以捏造、仿製復古「相片」的外觀為主要手法。製作的條件區分了圖像、顏料物質、工作痕跡三個面向。 圖像內容是關於原始自然與神話寓言,藉動物形象(影像)作為與自然有關的象徵,經過蒙太奇式的拼貼與再造,擬仿沒有指涉目標、非再現的「相片」,藉此召喚出被遺忘的知覺與經驗,一種關於人類的集體記憶。 顏料的物質性是唯物論的觀察下產生的意識,因此在作品中,圖像與物質產生了辯證關係,實體也成為可感受的客觀存在,顏料的厚度、質料呼應了真實的畫框與牆面,因此畫作的物質性經驗延展至觀看者的環境中。 筆者藉由作品實踐中對於材料的作用與意圖,企圖擴充作品的內涵,讓畫框的「形變」進入傳統的繪畫主體中,尋求圖像、顏料物質與工作痕跡交互作用的感覺與記憶,突顯並置於畫面主體中呈現出的多元性,消解作品原本單一的形式與組織,勾勒出作品的「生命自由」,透過行動將力量與生命引入於材料中,在繪畫元素彼此連結、互滲間,得以標示出在當下時空中的原初感受與真實想像。
  • Item
    擬.相—吳金英花鳥畫創作論述
    (2018) 吳金英; Wu, Chin-Ying
    王弼言:「聖人達自然之性,暢萬物之情。」。藝術創作是心靈與生活的產物,在繪畫的表現形質上,藝術家要將自己的作品以人生的體驗與藝術主張呈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精神及與時俱進的科技……等快速變遷的生活節奏中,藝術糾結在時空、場域變換的漩渦裡,尋找扭曲變形的靈感的創作來源,在中西方各種文化的墨水調和過程中,產生出一種弔詭的藝術氛圍。 心靈深處的繪畫的常理是什麼呢? 是生命經驗、文化、情感……,本文嘗試將中國花鳥畫象徵隱喻的文化結合西方符號學、擬像、貝氏擬態……等論述引入,尋找繪畫創作的素材,集結中國傳統花鳥畫象徵共感的符號,作為中國花鳥畫符號的元素作為本文花鳥畫創作以達到研究目的。 本文分為五大部分,第一章緒論,內容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與限制、名詞釋義。主要在中國傳統的花鳥畫的象徵與符號,做現實與超現實的互動與想像,介入仿擬物與裂變及幻化的議題,從《色彩論》(Farbenlehre,1810)暗箱的光學研究場域,黑暗房間似乎再度於內(interior)外(eXterior)之間、光源和孔徑之間、觀察者和客體之間與傳統中國花鳥畫表象符號及隱喻的內在意涵,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中國花鳥畫創作面貌。第二章則透過中西方花鳥象徵符號的文獻分析,其中包含中國古典花鳥畫象徵意涵,並以貝茲昆蟲擬態與符碼及擬像及擬仿物的形構來進行創作方向的梳理與解析。第三章主要為研究台灣現代水墨「意象構成」的符號意象、「隱匿」、「花鳥畫」的創作形式作探討。第四章透過「擬.相」花鳥畫創作的現代性與理念分析及上述理念課題進行創作具體的實踐。第五章結論的部分,從花鳥創作研究的過程中,以客觀的省思角度進行花鳥創作符號象徵所引發心靈藝術創作中的本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