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鉅量資料取徑分析台灣百萬YouTuber之經營模式
    (2021) 劉芝宇; Liu, Chih-Yu
    近年來,隨著全球邁入網路時代,最劇烈轉變就是造就許多新興產業誕生,大眾最為熟悉的就是因應串流影音平台YouTube而崛起的職業「影音創作者」大家也之稱為「YouTuber」。本研究將整理目前台灣所有百萬訂閱YouTuber的公開資料,以大數據資料探勘的方式,抓取台灣四大百萬訂閱YouTuber發佈之所有影片的標題、觀看次數以及上傳日期加以分析,另外,本研究為了讓結果更全面,還會輔以內容分析法,深度解析影片內容製作模式,從內容層面分析四個頻道中觀看次數前後各15名之影片主題、影片製作模式、影片內容和影片鋪成,共120部影片。研究結果顯示,台灣訂閱數前四名的YouTube頻道具備五項特點,分別為「品牌化」、「頻道名稱入標且標題格式固定」、「團隊合作」、「輕鬆、生活化」、「成為該領域佼佼者」。另外,用內容分析法對120部影片編碼後發現,較受閱聽人歡迎的影片主題為「日常生活」,影片製作模式為「自編自導自演」和過去其他研究員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本研究旨在透過以上方法,用更全面的角度歸納出台灣百萬訂閱YouTuber的經營樣貌,給未來欲踏入影音創作領域的人或從事網路行銷、網路社群媒體經營操作及品牌經營等相關產業之影音工作者或企業參考運用,同時也為將來的學界與業界記錄下YouTube影音的成長軌跡以及找出影片之熱門要素。
  • Item
    以鉅量資料取徑分析 Facebook 候選人網路競選的候選人形象與社群討論-2018 年高雄市長選舉個案研究
    (2020) 黃家莉; Huang, Jia-Li
    在過去的選舉當中掌握主流媒體等於掌握發聲權。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社群媒體的興起也改變閱聽人的接收模式。競選的文化、策略也跟有變化,從原 本的陸戰打到空戰,過去菁英化的政治人物演變成如同朋友一邊的親近,而民眾 也能在社群上與候選人互動。因此本文試著用鉅量資料取徑輔以內容分析法,利 用 Netvizz 撈取資料,從 2018 年 4 月 9 日到 2018 年 11 月 24 日止,從宣佈競選到 選舉當天結束,再以 Python 將資料視覺化、圖像化。 過程當中發現,民眾對於對於圖像化、影像化等較能直覺性吸收的發文有較 高的參與度,特別發文當中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民眾在社群上的討論度就會更高。總體而言,軟性資訊的發文參與度較高。陳其邁粉絲專頁的民眾對於硬性資訊的討論度較熱烈,而韓國瑜粉絲專頁上的民眾對於軟性資訊的發文有明顯較高的參與度。 在社群形象上面,韓國瑜給人比較親民、真實,像是鄰家的里長伯,因此在和民眾互動上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互動,而陳其邁給人比較高高在上的社會菁英感,跟民眾互動上比起來沒有韓國瑜那麼親近。透過中選會提供的選舉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市長選票上的變化,與市議員席次上的改變,因此在這次選舉中政治版圖上是有位移的。整體來說社群網路的競選所帶來的影響,除了讓過去菁英化的政治變成拉近與民眾之間的好朋友,並且是能帶來政治版圖的位移。
  • Item
    達賴喇嘛第三次訪台之新聞文本框架分析
    (2010) 陳嘉琦
    第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開啟兩岸新契機。2008年6月在兩岸雙方的努力下,積極促成恢復中斷10年的制度化協商。而在兩岸交流逐漸頻繁、氣氛轉趨和緩之際,其中卻有幾項點燃兩岸間緊張氣氛的零星事件,而在這些事件中,最重要且最為各界關注的是2009年8月底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來台事件。達賴造訪台灣之所以會形成爭議,係因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於內,國人質疑其於政府正值須致力於災後重建之時造訪台灣,時機不宜;於外,統獨問題挑動著兩岸的敏感神經,西藏與台灣的接觸,即象徵是對中共當局的政權挑戰。 因此本研究係透過內容分析法,以框架裡論為基礎,以量化統計方式剖析媒體報導達賴喇嘛訪台事件之內容,並探討、歸納達賴喇嘛第三次訪台事件的新聞文本框架呈現。 而根據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目前主流的四大報,在報導達賴喇嘛第三次訪台事件,是以自由時報的報導量最大,且各報均以純淨新聞報導為主要報導方式。在新聞主題框架方面,最常被呈現出的事涉及政治、認同及意識形態的討論;在新聞主體框架方面,則以兩岸關係為主要被描繪的框架;另外,由於達賴喇嘛訪台是一活動性質的新聞議題,所以在消息來源的引用方面,報紙較常記述達賴喇嘛本人的談話內容及其基金會引述之談話,同時,根據統計結果可以發現,報紙仍以傳統的官方消息來源作為主要引用之對象。 而對於達賴喇嘛這個行動者角色,總的來說,各報多以宗教領袖的角度視之,但進一步再加上消息來源身份來看,被詮釋為「麻煩製造者」這個角色的,多是大陸方面的官員或學者,顯示出消息來源的立場,也的確會使新聞報導中行動者角色有不同的詮釋。 最後,由研究結果發現: 一、該事件的新聞報導量以純淨新聞比例最高,而客觀中立仍是傳統純淨新聞所遵循的目標。 二、對達賴喇嘛訪台事件的評價,從代表報社立場的評論性新聞來看,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傾向於負面;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則認為是正面。而這與引用之消息來源立場態度符合。與過去研究相印證,顯示出不同媒介立場的新聞媒體的確會採取較傾向自身媒介立場的角度來報導,且會淡化與自身的不同意見。 三、過去研究顯示,「官方消息來源」一直是媒體最常引用的消息來源對象,有消息來源權力偏向的情形,而在此方面,本研究也與過去研究得到印證。 四、在達賴喇嘛這個多元角色的詮釋方面,不同的行動者角色框架會不斷競爭,但最後媒介會有其自身主觀詮釋立場,將行動者角色框架趨於一元,並企圖將此主觀框架,透過新聞文本,傳遞給閱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