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博物館成人學習之研究建構主義觀點-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
    (2003) 謝文和
    因應終身學習社會的建立,多元文化社會的形成,資訊社會的來臨,知識經濟的挑戰,博物館的蓬勃發展等背景,成人漸成為博物館的主流觀眾。了解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有助於成人教育之發展、教育改革的推動及博物館政策之擬訂,爰進行本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探討學習理論的脈絡及主張,以及博物館學習的模式。 二、 探討博物館的成人學習角色。 三、 探討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動機、行為、策略。 四、 探討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應用的關係。 五、 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探討促進博物館成人學習的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討博物館之成人觀眾如何描述學習經驗,採用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深度訪談( deep interview )、焦點團體法(focus group )等方法。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次: 一、 建構主義學習是新典範 二、 建構主義學習是博物館的新挑戰 三、 成人的經驗與自我概念影響其在博物館之學習 四、 博物館未鼓勵成人主動學習,以致成人在博物館陳現被動的行為 五、 考古學博物館對成人不能產生立即應用的學習效果 六、 參觀博物館是成人的一種插曲式經驗 七、 參觀博物館是許多成人生涯中的重要事件 八、 參觀博物館兼具休閒與學習的經驗 九、 物件是博物館學習的公共財 十、 先備知識與經驗是成人在博物館學習的基石十一、 博物館展示與學習活動應與成人生經驗聯結 十二、 意義建構是博物館成人學習的核心 十三、 一次的博物館參觀難以使成人的觀點轉換,時間向度是博物館學習仍無法解決的議題 十四、 建構主義博物館之發展尚未臻完善 十五、 建構主義模式之博物館成人學習是一個二向度三階段的連續過程 根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 對博物館的建議 (一)、促進成人學習方面:提供機會使觀眾能將博物館經驗與其日常生活聯結;允許成人學習者使用自己的學習偏好型態與學習策略;提供多重的學習出入點,以供成人觀眾自由選擇;增強成人的先備知識與經驗;鼓勵成人主動參與博物館經驗;鼓勵觀眾建構意義、批判與反省;提供休閒愉悅的經驗;延伸成人學習經驗。 (二)、經營策略方面:加強行銷, 博物館與休閒產業結合,進行策略聯盟。 (三)、博物館運作方面:明定博物館教育政策與任務;適時調整組織結構;發展博物館成為學習型組織。 二、 對政府的建議:訂定博物館法及博物館教育政策;成立博物館事業發展委員會;審慎評估博物館核心業務之委外經營;注意博物館學習落差;確實執行文化資產保存法;培養國人博物館素養與人文素養;加強博物館人員的在職進修與養成教育。
  • Item
    博物館與文化政策-探討臺灣1990年代以降博物館之相關政策與發展
    (2011) 羅欣怡; Hsin-Yi Lo
    地方主義、新政府運動、新博物館學、文化認同、地域振興、多元文化、全球在地化、民眾參與、後現代主義、產業主義、公民主義…等重要文化、社會、經濟等思潮,在近數十年來逐漸興起,影響了各國文化政策擬定之方向與內涵。隨著政策之變革,博物館之發展與經營也開始產生質變。本研究將探討1990年代前後臺灣及世界主要國家文化政策之發展概況、博物館之發展歷程與現況、文化政策對於博物館發展之影響層面、以及未來新時代文化政策取向應該走向何處、博物館又該如何重新界定自我的角色與使命等課題。 從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以及臺灣等國之文化政策與博物館概況中,我們觀察到一個與以往迥然不同的發展趨勢。雖各國有時間上的先後,但其發展趨勢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在文化政策上,逐漸走向以地方為政策主軸之思維模式;在博物館發展上,走向地方博物館大量崛起之年代。這樣的政策與博物館發展現象,是與全球重要文化、社會、經濟等思潮有高度相關,也與各國之國情、歷史文化等背景有關。這讓臺灣與其他國家之博物館不得不面臨角色與心態之重新調整,並且需開始兼顧與回應文化層面、社會層面、經濟層面、環境層面等國家整體發展之各項議題與需求。在未來的新時代思維中,「永續發展」、「社會企業」與「文化企業」等概念必須被適度導入文化政策與博物館領域中,才能因應全球快速之變遷與整體社會之所需。
  • Item
    博物館規訓與治理 ─以中正紀念堂為例
    (2012) 麥馥倫; Fu-Lun Mai
    本研究試圖從傅柯的權力觀點出發,針對中正紀念堂此一博物館中,知識論述、規訓技術、個體自我調控的部署,理解歷史時態下不同的文化治理範型。主要關懷在於反思博物館的社會教育目標下,一體兩面所形構出的權力關係;另一方面,以哈伯瑪斯之公共領域觀點,探討博物館公共性指涉的意涵。 本研究採取訪談法與文獻分析法,進行中正紀念堂的經營階層、管理人員與參觀者三方面,討論具體機制下知識生產、紀律管束下相互交織而成的複雜網絡;並藉由個體抵抗權力規範,及參與公共性討論的情況,檢驗中正紀念堂由威權體制下展示國族意識型態的櫥窗,轉向公共領域的可能。 研究發現主要可分為三項:中正紀念堂為黨國體系下的官僚機構,其真理效果雖來自於專家知識,但透過學術研究的自我正當化與去政治化效果,引入博物館展示政治的轉變。隨著時代的推移,文化治理範型由「國族殿壇的元首博物館」(1980年至1990年初期)、「公民的社教館」(1992年至2000年代初期),轉變為「文化消費:特展與精緻文化的戲棚」(2003年迄今),然而每一階段無可截然劃分,彼此之間仍有相互承接的意味。規訓技術則從「軍事紀律」模式,轉為資本主義社會下顧客至上的「消費─服務」型態。最後,權力機制下的個體,出現反抗場域中的規範,及質疑知識生產的邏輯。中正紀念堂邁向公共領域最大的侷限,依然是來自過往威權體制下的國族意識型態,以及缺乏參與公共討論的主體與場域。然而,中正紀念堂目前以學術研究的方式拓展詮釋觀點,成為不同族群的對話空間,體現歷史記憶沉澱、凝聚後的價值與紀念意義。
  • Item
    科學博物館中成人對展示內容的科學概念建構策略之研究
    (2006) 沈翠萍; Shen,Tsuei-P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成人觀眾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4樓「科學開門----探索廳」之「追根究柢」及「穿越時空」兩區之學習特性、科學概念建構之策略及影響科學概念建構之因素。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選取原則」篩選三位訪談對象,再採用「放聲思考法」(think-aloud method)搜集訪談資料。 根據訪談及分析結果,摘要說明如下: 一、以檢索先備知識、經驗為主:「聯結、檢索先備知識、經驗」為基本策略,「快速瀏覽說明文」、「學習遷移」、「推論」為變通策略。 二、以判斷情境脈絡線索為主:「搜尋情境脈絡線索」策略為基本策略,「控制變因」、「推理」、「後設認知」為變通策略。 三、以嘗試錯誤為主:「嘗試錯誤」為基本策略,「假設」、「尋找情境線索」、「聯結先備知識、經驗」、「類比」為變通策略。 研究者並依據其學習路徑將前兩者命名為「循環傾向之科學概念建構者」,後者命名為「線性傾向之科學概念建構者」。影響「循環傾向之科學概念建構者」科學概念建構之因素有:展品關鍵概念無法掌握、展示說明輔助資源不足、展品概念深度不足、操作方式過於單調、展品學習之相關資源不足;影響「線性傾向之科學概念建構者」科學概念建構之因素有:先備知識有限、科學過程技能不熟練、展示說明過於冗長、展品學習之相關資源不足。最後,針對博物館展示內容及成人學習提出具體之建議。
  • Item
    博物館與原住民文化再現—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部落結合特展分析
    (2001) 胡嘉玲
    文化是少數難以定義的概念,文化之所以能實踐乃因於再現。博物館為當時社會之鏡,其文化再現和時代背景、意識形態具錯綜複雜之關係。本研究旨在探究博物館如何經由特展再現原住民文化。為達研究目的,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選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之與部落結合特展為研究個案,以多元資料蒐集之方式,訪談、文件分析與觀察法,並以詮釋現象學為理論視角,採融入/結晶化分析資料。 歸納本研究之發現為: 一、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之主體性:(一)其為商業機構贊助之博物館,與部落結合特展將文化詮釋權讓渡與原住民部落之計畫主持人,展示規劃由計畫主持人(或部落)負責,博物館處理行政事物,其主體性何在?(二)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自詡為人類學博物館,其常設展示之再現,主以視覺美的觀點再現原住民文化。(三)同時,其為私立小型博物館,在空間小、人員少且資源有限之情況下,該如何定位永續經營? 二、 計畫主持人與部落結合模式:(一)博物館和部落關係疏淡,僅由計畫主持人從中穿針引線。(二)計畫主持人之弔詭性,從合作對象之文化背景分析發現,計畫主持人多具學術背景,然事實上,卻沒有考量其在部落之爭議與代表性。(三)文化與行政之衝突性,與部落結合之模式設定,和部落之對口不同,且經費與時間之壓力,造成結合之不穩定因子。 三、 部落結合特展之博物館教育意涵:(一)由博物館專業到原住民參與,(二)由原住民發聲到多元文化形塑,與部落結合特展除了讓原住民發聲外,必須與參觀者產生對話,彼此在尊重差異的情況下,重構新的認同。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為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定位,文化詮釋權之再認識,特展之再規劃及開啟與觀眾對話之窗四層面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