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9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教志工個人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來源與其自我效能關係研究(2007) 姜琇翠; Hsiu-Tsui Jiang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社會教育館志工個人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來源與其自我效能的關係。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新竹、台南、台東及北高兩市社會教育館的志工為研究對象,使用社會調查法,以郵寄問卷的方式蒐集樣本資料,共得有效樣本316份。問卷內容包括「社會支持」、「自我效能」及「自我效能來源」三項主要概念,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積差相關考驗、多元迴歸分析檢視主要概念間的關係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社教館志工認為其志願服務機構所給予的社會支持,以實質性社會支持最高,其餘依序為情感性支持、訊息性支持。 二、社教館志工對其自我效能的表現,以目標達成層次較高,其次是堅持努力。 三、社教館志工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服務時間」、「過去的志工經驗」、「工作性質」等六項背景變項在社教館志工的自我效能有顯著的差異。 四、社教館志工各層面與整體社會支持愈高,則各層面與整體自我效能也愈高。 五、社教館志工在「成功經驗」層面的自我效能來源愈高,則自我效能愈高;但在「失敗經驗」層面則自我效能來源愈低,自我效能愈高;而「行為楷模」與自我效能強弱無相關性。 六、.志工的個人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來源對其自我效能整體層面、目標達成層面及堅持努力各層面具有預測力。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志願服務機構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Item 臺北市外籍配偶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2005) 王雅芬; Ya-Fen WANG本研究在探討臺北市外籍配偶在臺生活適應與社會支持之狀況。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根據文獻探討,分析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的基本概念,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編製研究工具的依據,其次,編製「臺北市外籍配偶社會支持現況問卷」為工具,問卷內容則包含外籍配偶基本資料、配偶社經地位、社會支持量表、生活適應量表四部份,抽取臺北市外籍配偶600人作為研究對象。所得資料採因素分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以及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藉以探究變項間的關係。根據主要發現,歸納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之參考。 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娶外籍配偶之男性之社經地位有逐漸偏高的趨勢 二、外籍配偶情緒性支持,「接納」層面高於「關心」、「安慰」兩個層面。 三、外籍配偶實質性支持,「家務分擔」層面高於「訊息提供」、「財務協助」兩個層面,唯整體而言仍然不足 四、外籍配偶情緒性支持高於實質性支持 五、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包括「環境適應」、「人際適應」、「家庭適應」、「歸屬感」四個面向,適應情形大致良好 六、外籍配偶的實質性社會支持以「國籍」、「教育程度」、「丈夫職業」、「丈夫教育程度」四項有顯著差異;東南亞籍外籍配偶的實質性社會支持高於大陸籍配偶 七、外籍配偶的情緒性社會支持在「年齡」、「教育程度」、「丈夫職業」三項有顯著差異 八、外籍配偶的生活適應以「在臺使用語言」、「教育程度」、「居臺時間」、「丈夫職業」四項有顯著差異 九、外籍配偶「教育程度」與「丈夫職業」影響其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 十、實質性支持中以「家務分擔」因素影響生活適應的「家庭適應」 十一、情緒性支持中以「接納」因素影響生活適應 十二、外籍配偶社會支持來源之初級系統包括「丈夫」、「夫家親人」、「朋友鄰居」,其中以「丈夫」為最多 十三、外籍配偶使用初級系統尚可,使用次級支持系統(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學校)則明顯不足 基於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外籍配偶情緒支持、家務分擔與資訊提供,建立家人及親友的支持網絡 二、整合政府與民間團體的資源,提供財務協助、訊息提供及情緒性支持,並加強宣導管道,以增強外籍配偶的生活適應能力 三、建構獨立之「移民」機構,分別隸屬中央與地方 四、安排社區化活動,以提昇其人際關係增進生活適應能力 五、結合學校資源,增強次級系統支持 六、善用傳播媒體,營造「反歧視」之社會環境 七、辦理婚姻教育相關活動,縮小跨國婚姻認知差距 八、多給予外籍配偶尊重、安慰與關心,不僅是接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