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1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探索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的資訊搜尋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20-10-??) 吳美美; Mei-Mei Wu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他們可能是同事、夥伴和家人。探索他們的資訊行為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還可以增進同事、工作主管、學生,以及教師等代間的彼此理解。本研究旨在了解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在工作場所和日常生活的資訊搜尋行為,藉由目的和滾雪球取樣方法,招募共20 位受訪者(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各10 名),研究採半結構訪談和V-R 地圖工具收集資料,轉錄訪談語料並進行質性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在資訊需求方面,數位原住民(DN)和數位移民(DI)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資訊需求,但是在工作/學習環境中的資訊需求,主要是視角色而定;在資訊使用方面,不論在工作/學習環境和日常生活中,數位移民似乎較數位原住民更依賴於物理人際網絡;在資訊搜尋方面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都嚴重依賴搜尋引擎和社交網絡,忽略圖書館所提供的許多高品質且有組織完善的數位資源,顯示圖書館和各級學校教育,需加強在各級學校和終身教育制度中,提供資訊素養教育計劃。Item 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之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8-04-??) 吳柏瑩; 邱銘心; Po-Ying Wu, Ming-Hsin Chiu路跑運動是目前民眾最常從事的休閒運動,為深度休閒活動的一種,其中女性路跑人口亦逐漸成長是值得注意之趨勢,但國內對休閒資訊行為的相關研究仍屬少數。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探討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在參與路跑運動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資訊需求、資訊尋求管道、資訊尋求過程中的困難及解決方式和資訊使用行為。研究分析後發現:資訊需求著重於路跑知識資訊、網際網路為主要的資訊尋求管道、資訊尋求過程遭遇困難時,以大量閱讀或尋求其他管道來解決、資訊的使用以身體實踐為主、以資訊權威性、資訊多方確認及自身的經驗或知識來辨識資訊的正確性、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具有深度休閒特質、路跑深度休閒的資訊行為著重於路跑知識、技能與經驗的獲取。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女性路跑運動參與者、資訊提供者、推廣女性路跑運動方面提出實務建議,並建議未來研究以特定路跑社群為研究對象或以量化方式進行研究。Item 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行為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6-10-??) 楊婷雅; Ting-Ya Y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行為,以十一位文化紀錄片工作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包括:探討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工作任務;分析文化紀錄片工作者 之資訊需求;歸納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型態與資訊來源;分析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使用;最後並歸納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行為互動模式。本研究採用質 性研究方法,首先運用文獻分析法,分析資訊行為相關理論,人文與藝術領域使用者資訊行為相關研究,以及本土人文與藝術領域使用者資訊行為研究,以求深入瞭 解現存相關理論與研究,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方向與研究價值。接著,採用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訪問十一位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並將訪談內容製成聽寫稿,運用內容 分析法進行編碼與資料分析,探討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工作任務、資訊需求、資訊型態與資訊來源、資訊使用等面向,並歸納出其資訊行為歷程,可分為:探索、形 成、行動、完成等四階段;以及文化紀錄片工作者所面臨之資訊困境與矛盾。最後研究結果歸納為以下八點:(一)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工作任務會影響其資訊行 為;(二)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需求乃持續變動之綜合心理狀態;(三)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型態與資訊來源多樣化;(四)資訊使用以實際接觸與感受為 主;(五)網際網路已成為蒐集資訊與人際溝通的重要工具;(六)文化紀錄片工作者經常隨意式搜尋資訊。但與瀏覽行為不同者,在於隨意式蒐集資訊並不受限於 時、地;(七)文化紀錄片工作者之資訊行為呈現個別差異;(八)建構、溝通、傳遞與回饋,是架構出真實世界、文化紀錄片工作者與紀錄片觀眾間資訊流通、互 動模式的四要素,本文最後並嘗試建立此一資訊互動模式。Item From the Viewpoints of People’s Need of Information and Social Activities to Discuss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Public Library and Internet(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9-10-??) 葉乃靜本文旨在探討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服務的異同,尤其關注web 2.0 網站。基於網路的受歡迎,引發作者試圖由網路服務尋找對公共圖書館服務之啟發動機。本文採用比較研究法的精神,了解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服務的差異,再找出可 能對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歡迎度有助益的策略建議。本文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如下:日常生活的特徵、民眾對資訊和社會互動的基礎、公共圖書館與網路提供之資 源的類型。文末建議,公共圖書館可以審視讀者認知的資訊,及其如何被應用於日常生活,再由此思考公共圖書館的可行作法。Item 自助旅遊者資訊尋求與資訊使用行為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2-10-??) 蘇慧捷; Hui-Chieh Su相較於國 內以往資訊使用者行為的探討而言,本研究選定一切行程需自理的自助旅遊皷為九對象,透過對有一次以上自助旅遊經驗的旅遊者進行訪談,以進行資料的蒐集。 透過自助旅遊者的經驗,可以瞭解到自助旅遊皷在規劃行程時會找尋書籍、旅遊雜誌、旅遊網站、BBS等共九種資訊的協助,而其資訊行為也確實可分為旅途前、旅途中與旅途後三階段,在每個階段皆有不同的資訊需求、資訊搜尋行為與資訊使用行為的出現,由此可見自助旅遊者與資訊有著密切的關係。研究結果並歸納出自助旅遊者之資訊行為特徵有使用資料種類多樣化且交叉使用、資料來源管道多元化、不同資料類型有明確的不同用途、人際關係具有重要性、展現持續性的資訊搜尋行為等六點。Item The Study of Interdisciplinary Information Seeking in Bio-acoustic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1-04-??) Ling-Hwey JengThe organiz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the tool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discipline-based, an approach which is effective for a homogenous user-base. However,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thought notably an increase in collaboration and a blurring of the literary boundaries between disciplines call for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designed to serve the complex information needs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st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yudy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rough studying the current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the members of a representativ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organ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Bio-acousitics Council (IBAC),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they encounter in using discipline-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Item 國中生物教師資訊行為再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2-10-??) 藍治平; 張永達; Chih-Ping Lan; Yung-Ta Chang本研究以七位國中生物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及課室觀以蒐集資料,並以紮根理論進行資料分析,深入探討國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上表現的資訊行為。結果發現國中生物教師的資訊行為。結果發現國中生物教師的資訊來源管道主要分成兩大類,分別是外在資訊來源及內在經驗來源。經由資訊來源管道所取得的資訊,大致上可以分成七大類,包括概念表徵資訊、學生資訊、學科教學資訊、學科內容資訊、一般教育學資訊、一般教學情境資訊、特殊經驗資訊等。至於生物教師資訊行為的促發因素與三方面因素。此外生物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對於資訊的使用主要是將學科內容轉形成教學表徵來加以呈現。本研究針對資訊服務系統建置提供的建議,希望能作為其變進之參考,使能更符合教師之教學需求與使用方式。Item 中文檢索詞彙特質研究初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1997-10-??) 吳美美; Mei-Mei WuThe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inese search terms.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depicted: (1)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ess points used in the Chinese bibliographic database? (2)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rch terms used in the Chinese bibliographic database? (3) How do the search terms match the terms within the database in terms of zero hit and/or the number of relevant items retrieved?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 and pre- and post-questionnaires. Research results are then presented.Item 資訊需求與資訊科技的擁有與使用之關聯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 2006-10-??) 林頌堅; Sung-Chien Lin有關資訊的需求與尋求等資訊行為在網路使用上的研究,大多以使用者所利用的網路資源種類以及資源的取得方式為探討,較少探討網路使用者的資訊需求與他們在 資訊科技的擁有與使用等行為的關係。本研究利用「世新傳播資料庫」中的相關資料探討上述問題。首先從受訪資料生活型態部分的題組中挑選與資訊需求相關的問 題,利用因素分析確認題組中的各種資訊行為類型,接著以受訪者對於各種資訊需求類型的態度傾向對個人基本資料與資訊科技使用行為進行關聯性分析。結果發現 這些問題可以分為「新科技與流行資訊」、「商品消費資訊」和「政經社會資訊」等三個資訊需求類型,三個資訊需求類型的態度傾向都與受訪者的個人特質與社經 資源有關,其中「新科技與流行資訊」與資訊科技使用行為的相關性比其餘兩者來得顯著。Item 臺灣學齡前兒童父母之資訊需求類型與資訊焦慮(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2-10-??) 謝吉隆; 鄭宛靜; Ji-Lung Hsieh; Wan-Ching Cheng在家庭結構改變與都市化等社會因素的影響下,臺灣新生兒人數持續下降。相較於上一代的父母,新世代的父母投注更多時間、情感、與財物於子女身上,使得養育子女的資訊需求隨之增多。本研究旨在探究資訊科技發達、資訊量增多、獲取管道多元亦取得容易的當下,學齡前兒童父母如何運用周遭資訊管道去解決其育兒的資訊需求,並探討這些豐富的資訊或多元的管道是滿足了育兒者的需求,或反而導致育兒者陷入「選擇的困境」,因而造成育兒者的資訊焦慮。本研究採用質性訪談方法,以立意取樣邀訪九位受訪者。訪談結果指出,在育兒問題解決的管道選擇上,育兒者會因其個人經驗、社會網絡、與資訊環境,針對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管道,並選擇性或工具性地採用偏好的管道來降低其他管道的眾說紛紜。而現代臺灣育兒者的資訊焦慮來源較少來自資訊缺乏、過量而無法消化、理解落差等,而是被迫在不同性質的管道中選擇。當資訊焦慮獲得解決經常是育兒者己身獲得情緒上的舒緩,而不盡然能解決該育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