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都市邊緣農村地景破碎化研究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地政學系, 2012-11-01) 李素馨; 林敬妤; 吳治達 
    自2000年台灣通過農業開發修正條例,正式開啟農地自由買賣的紀元後,農村地景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為探究農村地景破碎化的問題,本研究以宜蘭縣三星鄉尾塹村、大洲村、大義村為研究區域,利用馬可夫模式預測未來地景變遷,並透過地景指標分析地景格局的變動,以探討農村地景破碎化的情形、因素及影響。研究結果有幾項發現:(1)1987-2009年間,農地為本區之地景基質,但比率逐年下降,若以2000-2009年之開發速度持續開發本區,迄2054年建地將取代農地成為本區最主要之土地利用方式。(2)1987-2000年時因道路網絡的建構,本區處於「分割」之破碎化階段,然至2000-2009年間,受到建地群集擴張的影響,致使本區之破碎化現象呈現「消散」並趨於「收縮」之形式。(3)由於2000-2009年之建地增長率較高,且其地景破碎化情形更形劇烈,故可判斷,農業政策對農村地景變遷具有影響力。(4)1987-2009年期間地景破碎化持續加劇,農村地景逐漸轉變成城郊地景類型,隨著農地急速消失,農產供給的匱乏將成為未來之隱憂,文化服務、調節服務、維持服務等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亦將隨著農村地景的變遷而受到損害,建議相關單位應予重視。
  • Item
    農村生境地圖繪製模式的建構與應用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2013-12-01) 林敬妤; 李素馨; 吳治達; 莊永忠 
    農地具有豐富之生態功能,對人類社會存有重要貢獻,但卻隨著人們對土地的需求而加速消逝的命運。本文透過文獻回顧發現,以生態為視角、生境規劃為手段,確可達到農村地景保育的目標,進而發展出人地永續共存的局面。為達此目的,生境地圖的繪製實為首要任務。基於此,本研究以宜蘭縣三星鄉為研究試區,目的在於透過文獻回顧與案例探討,從根本上探究生境之意涵與生境地圖的繪製原則,並結合文獻分析、田野調查、地圖判釋、專家焦點團體法與GIS空間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建構臺灣農村生境地圖繪製模式。研究結果有幾項發現:(1)生境意涵受研究目的與繪圖方式的影響;(2)人與生態能夠協調共存的觀點,賦予生境規劃與管理之作為積極存在之意義;(3)生境地圖的繪製需因地制宜;(4)臺灣農村生境繪圖模式可提供未來在地農村生境地圖繪圖參照;(5)本文建構之農村生境類型可為臺灣農村生境繪圖空間單位之參考。
  • Item
    運用生境價值評估工具建構永續農村地景空間配置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2014-03-01) 李素馨; 林敬妤; 吳治達; 莊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