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1/4)(2009/04-2009/12) 林宗儀本計畫以四年為期,主要持續利用福衛二號影像對台灣海岸變遷進行監測與分析,以掌握台灣海岸的動態變化現況及長期變遷趨勢,瞭解潛在海岸災害可能分佈區段,提供政府在長期海岸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及海岸災害的預防及應變規劃上一份絕對必要的參考資訊,以利相關單位進一步有效的監測、管理、保護海岸,防止海岸災害的發生。 整體研究工作項目包括六大項:(1)蒐集資料,(2) 劃定參考濱線位置,(3) 判釋海岸侵淤變遷,(4) 野外查核侵淤熱點區域,探討變遷主要原因,(5)觀察颱風事件的影響,及(6)分析中長期海岸變遷速率。最後統整計畫的全程工作總成果及資料。 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主要結合早期的歷史地形圖資影像及最新的福衛二號及光達等高精度影像資訊,繪製這些影像圖資中幾種明顯海岸濱線指標的位置於底圖,進行海岸侵淤變遷的判釋。並研究選取適當的濱線指標參考線,藉以分析各地各年度冬、夏季間海岸的侵淤變遷,並以野外查核方式確認侵淤熱點區域,配合長期海、氣象及人為活動資料蒐集,討論海岸侵蝕嚴重地區濱線變遷的主要原因。同時針對台灣每年幾乎都要遭逢的颱風事件,機動地針對可能受影響較大的海岸,紀錄颱風前後的影像,以觀察颱風可能對海岸的衝擊和影響。最後則以各種不同時期影像圖資,計算海岸的中長期變遷速率。 本年度為四年期研究計畫之第一年,除福衛二號影像資料即時蒐集及颱風事件觀察採取機動針對影響嚴重區域進行比較分析之外,其餘有關資料的蒐集及海岸濱線變遷之監測與分析研究之實際工作,在考量經費、人力配置後,以分年分區的方式來完成全期程的工作。本年度研究區域包括自淡水河口以北的東北部台北、基隆,及東部的宜蘭、花蓮、台東地區等海岸。Item 尋找近期臺灣沙質海岸侵蝕熱點(中華民國工程環境學會會刊委員會, 2011-07-01) 林宗儀; 陳華玟; 陳勉銘我國所擁有的福爾摩沙二號衛星,每天通過臺灣上空二次,且其黑白影像對地解析度可達2公尺,具有短時距內重複產出影像及高影像解析能力之特性,可實際應用於海岸環境的監測與災害的評估。對於沙質海岸而言,其海岸濱線常隨著自然營力及人為活動的影響而產生變動,濱線的前進或後退可以分別代表海岸的堆積和侵蝕。由於海岸侵蝕容易引發海岸災害,因此本研究乃嘗試利用福衛二號開始運作(2004年5月)至2008年間所產出之清晰海岸影像,分析臺灣沙質海岸濱線的變化,尋找在這四年期間發生侵蝕的熱點區域,以提供海岸防護的相關單位積極作為的參考。研究結果發現主要的侵蝕區域包括桃園竹圍漁港以南至草漯沙丘一帶、新竹金城賞鳥區、苗栗通宵漁港附近、雲林箔子寮漁港外側沙洲、外傘頂洲、嘉義好美里八掌溪口的沙洲、台南北門的王爺港沙洲,台南七股網仔寮沙洲、曾文溪口野鳥保護區、台南二仁溪口、宜蘭蘭陽溪南北兩側等地。其造成侵蝕的原因,大部分和鄰近海岸工程設施的建構及相關河川輸出沈積物的減少,所導致的整體海灘沈積物收支失衡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