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使用者中心之產品介面設計與研究-以手持式行動裝置設計為例(2011) 張欣雯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人們的生活模式受到許多的轉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以往產品設計的重點在於產品的功能及形式,而介面設計只是產品的配角。自Wii的上市、iPhone的狂潮、手持行動裝置的生活化,介面設計成為領導產品設計的新趨勢。設計師不僅需設計出新的產品,更應重視使用者的需求,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因應而出。 以手持式行動裝置設計為例,針對使用者中心設計相關理論、介面設計、手持式行動裝置等相關文獻進行探究。其使用者的認知模式及操作行為往往因背景、年齡、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經過案例分析與綜合比較之下,結果顯示,產品介面的設計架構與操作流程會影響使用者對系統的認知。若無法達到有效率的操作程序則會降低產品介面的使用性。研究發現使用性在不同設計架構之下的差異,並提出適切的介面流程設計。 本研究之創作採用情境故事法之設計劇本的撰寫來釐清設計的問題,透過創作顯示,情境故事法在設計流程中扮演引導工具的角色並提供了互動的多面性。使用者界定與分析後得到設計的規範與限制,以利設計創作的進行。 本創作以使用者中心為出發,提出以家庭成員互動連結為主的家庭手持式行動裝置設計。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提供了使用者一般化的設計流程,而情境設計法的設計撰寫提供了更多的設計方向與設計功能的確定。產品介面設計因應不同使用者而有其設計原則,唯有清楚的界定設計範圍與限制後,才能提出適切的使用性。 本研究與創作結論如下: 1.產品設計不只是提供功能與美觀造型,更應提出一個好的使用者模式,以得到良好的使用性。 2.介面設計的模式需考量使用者認知,以達成直接操作的介面特性,並達到其設計一致性、明確回饋、視覺愉悅性與實用性。 3.介面操作流程需有一致性的回饋反應,以提升操作時的使用效率。 4.介面設計應符合使用者需求及心理認知,提出其熟悉適切的視覺設計,考量使用習慣、預期的互動模式以及視覺感受。 5.提出家庭手持式行動裝置設計理念,以家為本位,使用者至上為設計概念,其手持行動裝置的創作依循使用族群的特性做設計,符合使用者中心。Item 美食社群服務設計之創作研究(2017) 高曼慈; Kao, Man-Tzu本研究朝向個人化、個性化美食社群平台發展,將Online to Offline的商業模式應用於餐飲產業,虛擬社群與網路商業,服務接觸點由服務與顧客的接觸漸轉為自助服務。本研究希望探討移動裝置下人們對於使用飲食服務軟體的需求,找出店家服務的缺口,利用軟體完善店家服務。對店家而言,利用其本身特點和運營目標,對服務營運管理作出策略規劃與新的構想,以餐廳為研究對象,分析服務藍圖,找出品牌之現有、潛在、創新接觸點,歸納適合餐飲業發展服務創新的餐飲服務藍圖。以使用者角度而言,探索使用者餐飲消費下的使用體驗,形成餐飲業者與消費者體驗的雙向互動關係。研究目標:(1)界定美食服務設計的影響要素;(2)探討飲食社群的潛在需求;(3)分析現有相關美食社群平台網站之優劣勢;(4)填補服務缺口以創作美食社群平台。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現有平台之接觸點,至實體店家使用觀察法與使用者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發現: (1)現有餐飲社群軟體虛擬接觸點與實體整合度不足; (2)現有接觸點中,查詢食記功能最為重要、提供折扣以促銷模式吸引使用者; (3)現有接觸點中,社群評論提供中立的消費經驗; (4)速食業者的服務接觸點最多,餐飲軟體之應用以智慧點餐最常被使用; (5)虛擬接觸點為實體服務接觸點之延伸,重視餐飲平台與使用者之雙向互動; (6)潛在接觸點中,行銷可將Fackbook與Instagram作為主要平台; (7)設計需注重各種跨裝置下平台的適應性; (8)使用美食軟體應注重使用經驗。 研究結果發掘出外送食材之保溫與新鮮度的服務缺口,另一為在家用餐對於美食社群之服務缺口,作為為創新接觸點,成為後續創作設計企劃之參考。將服務設計之理念原則應用在設計企劃與創作上,本創作根據研究結果發展,設計出兩新服務模式的平台: (1)Meal餐車直送平台:餐車直送功能結合下午茶訂購系統串連起店家與使用者之互動;結合實體接觸點與虛擬接觸點的創新體驗。 (2)Chef私廚直播平台:私廚App則利用共享經濟模式,使用者可利用直播分享拿手好菜,並且可線上立即回答觀看者的問題線上互動,取代原有電視或書籍等單向教學法,並增加可線上預購之即時創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