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6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對兩岸設計發展之影響研究
    (2024) 廖書城; Liao, Shu-cheng
    在1991年至1997年間,「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主辦及參與了一系列主題海報展及兩岸設計交流活動,影響了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設計發展,並促進了兩岸的設計交流。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參與的各項設計交流活動如何影響中國大陸設計領域的成長與演變,以及相關交流活動如何作為兩岸設計界橋樑,影響兩岸設計的發展。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法,梳理「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發展歷程,同時使用訪談法對16位其相關與非相關人物進行訪談,並將訪談內容用MAXQDA 2020軟體進行分類整理,編碼、建檔,用質性研究中的紮根理論、三角驗證等方法對訪談內容進行分析,為訪談大綱撰寫及研究架構提供支撐,以建立本研究的基礎架構。本研究發現「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的設計和推廣活動對兩岸設計發展之影響:首先,「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對臺灣設計發展之影響:1、增強臺灣設計師之本土文化意識;2、提高臺灣海報設計創作水平;3、增加臺灣海報設計國際能見度。其次,「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對中國大陸設計發展之影響:1、推進海峽兩岸設計之交流;2、推動中國大陸主題海報展之發展;3、啟發中國大陸設計社團組織之發展。通過本研究得出了以下五個面向的結論:1、社會面——設計活動增強社會交流與互動;2、文化面——設計文化對設計創作的啟發與共鳴;3、交流面——兩岸與國際設計交流交相輝映;4、教育面——推動設計教育的多元發展與交流;5、技術面——海報設計在技術變革中的機遇與挑戰。
  • Item
    疊印效果運用於永續農業議題之海報創作研究
    (2024) 詹喬雅; Chan, Chiao-Ya
    疊印效果常運用於藝術和設計創作中,包含包裝、書籍、海報等,以提升畫面層次、豐富視覺感受,是設計中可深究的表現。一方面結合趨勢性的永續農業為創作題材,幫助觀者認識議題價值,重視行動參與。研究中透過文獻分析法釐清疊印的相關研究、歷史脈絡及平面設計中的應用,以及永續農業的發展格局及核心。在案例分析中取樣「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的海報,歸類疊印手法、效果及色彩運用;另一方面的案例海報則取樣自「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2020及2022的作品,歸納永續農業議題呈現的切入點為共生思維及生態危機,並且多數側重環境面的視覺主題。在設計創作章節針對有機肥料的題材提出八件生物性肥料與七件植物性肥料的海報創作,共十五張永續農業議題海報,呈現錯位意趣的疊印效果,進行圖疊圖、圖疊字、字疊字的試驗,同時延續案例分析中列舉的疊印效果,經創作驗證後,所獲致結論為:1.疊印效果分為空間延伸、時間連續、視覺模糊及局部強調,在海報中複合使用,可為視覺帶來多元的可能性;2.疊印效果尤其有利於延展空間層次表現,且隨著疊印技術的提升,設計師能更有效預測並設計疊印後的色彩變化,進行單色疊印、互補色疊印、類似色疊印與三角配對色疊印等;3.設計介入永續農業議題,反應新世代思維,有利於傳遞可持續性策略;4.透過創作反覆媒合圖或文可表現題材與植栽互為因果的關係,讓觀者理解議題下的連鎖影響與循環效益。在永續農業趨勢下,公部門可加強有機肥料的推廣,積極建立處理廢料與農業肥料之間的橋樑。
  • Item
    拼貼手法運用於食安議題之海報設計創作研究
    (2021) 劉昀芝; Liu, Yun-Chih
    於工業迅速發展之際,人們逐漸經濟自由,飲食市場、食品運輸、種植飼養、供給需求趨於平衡,卻無形中犧牲許多健康與生活環境。近年來食安問題頻繁發生,不管是食品添加:塑化劑、萊克多巴胺、黑心油品、肉品混參,抑或是水源污染、不良食品進口、基因改造、農地破壞⋯等。家禽肉類中不僅含有萊克多巴胺,動物密集飼養更引發傳染病:口蹄疫、狂牛症、禽流感;蔬果中許多用藥不當,農藥濫用、基因改造、重金屬污染⋯等情況,充斥在飲食中,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故本研究以「食品安全」為題材,將家禽、蔬菜兩大面向之議題,融入相關報紙媒材、餐具圖形意象於創作中。深入研究拼貼藝術,並結合「食物設計」概念,賦予議題式海報創作不同的新意象。本研究彙整過去西洋藝術史各藝術流派對於不同時期之拼貼手法演變、結合當代食物設計概念應用與飲食文化相關文獻,並大範圍搜集拼貼表現技法、拼貼類型的海報及食物設計案例,奠定後續食安議題海報創作基調。海報設計以「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作為取樣來源,藉由分析入選之平面設計師過去運用拼貼手法之作品,並針對拼貼手法、拼貼類型、構圖方式三大面向進行分類,應用於創作中。海報十四種肉品、蔬菜⋯等食物以食品安全因素分類,可大致區分為以下四大議題:動物傳染病、基因改造、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本研究經由驗證後,總結為:1. 在平面設計中,拼貼手法可以跳脫傳統繪畫表現形式,創造獨具特色之個人風格;2. 隨著電腦科技發展,拼貼表現形式已不完全以手作的方式呈現,複合媒材應用與數位化為未來創作趨勢;3. 食物設計涵蓋廣泛的跨領域合作,使平面設計增添更多元的可能性;4. 食品安全之重要性,應人人自危與互相督促。徹底的改善飲食習慣、食品製造與種植飼養方式,需要奠定堅實的食品安全知識,並推動相關的政策實施,才能有效減少黑心食品再次流通於市面上。
  • Item
    視覺擬像運用於憂鬱症防治海報設計創作研究
    (2020) 賴志芳; Lai, Chih-Fang
    何謂視覺擬像?人類從擬仿到超真實的影像概念一一陳述於時空的深度,正如我們現在所處似真似虛的社會現象。本研究以視覺擬像如何運用在平面海報為探究的主題,藉由文獻探討將尚.布希亞所提的擬像論對於後現代經由大眾媒體的灌輸傳播,讓人們藉由符號象徵造成的社會現象。從擬像意象與藝術脈絡連結分析出30種後現代表現手法運用於擬像海報設計。透過案例分析將視覺擬像運用在海報設計形式表現,探究平面設計在符號、圖像修辭與擬像的關聯性。歸納出符合擬像世界的圖像形式構成:型態同構、型態分離重組、隱形構成、置換重構、視幻與錯覺、異影圖像、共生形與正負形圖像等七種,並融合擬像的符號象徵達到視覺擬像效果,再經由創作實證運用在已成為21世紀的藍色病毒「憂鬱症」議題作為海報設計主軸,分為三個系列每個系列各五張共十五張作品。分為三個系列呈現:一﹑憂鬱症心境/邊緣,找路,失落,黑鏡,堆積五張作品。二﹑面對憂鬱症/幸運,轉移,要做,傾聽,鏡子。三﹑跟它說再見/透露,接受,心跳,接納,幸福。希望藉此讓人們正視憂鬱症患者對社會的影響並導正大家污名化的錯誤觀念,期望透過此創作研究讓人們瞭解尚.布希亞的擬像意象,以象徵符號來詮釋抽象的內心世界,探索不同思考模式發想的可能性。 本研究獲致結論有三:一、平面設計的圖像修辭「象徵」搭配借喻或隱喻可對應到擬像的視覺設計;二、除了運用現代數位在影像的創意手法,也應該如同尚.布希亞對於追求藝術的本質,回歸設計應有的創意及設計者本身肩負的社會責任;三、對於科技的發展讓圖像、影像和影音多面向並不需要刻意躲避,善用媒介或創作元素也可以達到擬像的圖像表。
  • Item
    肢體障礙者旅遊活動推廣海報設計之創作與研究
    (2011) 范明錦
    摘 要 本論文主題為「肢體障礙者旅遊活動推廣海報設計之創作與研究」,以肢體障礙者及户外風景為設計元素應用為例進行創作與研究。 肢體障礙者需要休閒活動,但並非每一種休閒活動皆適合,基於社會平等的立場,不能剝奪其休閒的權利。肢體障礙者在學習或工作之餘需要適度的休閒,以紆解壓力並增加生活的樂趣,來提昇生活品質,此外也可以使肢體障礙者學習人際互動的溝通,所以肢體障礙者參與適當的户外旅遊是有其必要性。 由於個人為肢體障礙者,在實際參與旅遊活動時,確實遇到一些旅遊阻礙需要克服,例如一、態度的問題:內心恐懼、體力不佳、社會歧視等。 二、經濟的問題:收入不佳、社經地位低等。 三、環境的問題:交通、旅館及景點之無障礙設施不良、協助的人力不足等。 在本研究的文獻探討中,試就資料的收集來傳達出無障礙旅遊設施的規範,以期能使肢體障礙者透過理解來解除內心的疑慮,面對需求調適內心並在體能條件下進行旅遊活動。本研究創作便是依據肢體障礙者面臨旅遊活動時的心路歷程來模擬創作,透過視覺化的過程達到鼓勵的功効。 本研究的創作內容,以七張海報為主題,分為都會篇、公園篇、蝴蝶篇、綠蔭篇、草原篇、海灘篇、海景篇等七個基本構思,再由基本構思發展出不同的人物及觀光景物編排等,完成不同的創作及相關的設計應用。
  • Item
    禪意觀在視覺傳達設計之創作研究以漢字筆墨趣味為例
    (2009) 徐鳳霙
    摘要 近年來,亞洲舉行了也擁有許多國際設計活動的舉辦權,如:2005年愛知博覽會、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2011年台北IDA世界設計平面大會…等。自從日本愛知舉辦的「大自然的睿智」,主題訴求與自然共生共存,回到原點;又於同ㄧ年遠見雜誌談到了「美學經濟時代」,也就是重視心靈感動與美感的消費形態已然來臨;於是二十一世紀又一波東方風潮在世界各地復甦,而東方文化中最獨具魅力的精神內涵,就是「禪」。 本研究以禪的定義、禪宗的歷史淵源、禪宗美學特質、視覺傳達設計的相關理論,作為學理基礎。廣泛收集255件亞洲地區的海報作品,依照禪宗美學的八項特質將海報案例進行分類,並探討其象徵意涵。這八項特質依序為:(1)物我合一、(2)追求自然、(3)空靈之美、(4)大量留白、(5)簡寂樸拙、(6)虛實相生、(7)頓悟空性、(8)意境。 本創作以人的「一念」為中心,「人性(本心)本善,人心本惡」為立足點,並運用禪宗「頓悟空性」生命觀點,一共創作「人(ZEN)心」系列六張海報,探討現代人的人心的問題。這六張海報分別為:(1)非仁、(2)囚困、(3)顛倒、(4)轉念、(5)忙茫盲、(6)放下;另外「禪詩禪思」系列兩張海報,用以呈現「大量留白」的禪境。「人(ZEN)心」系列海報,編排上採用「虛實相生」作構成,使用的元素上以「追求自然」、「簡寂樸拙」,也就是利用自然材質石、林、葉、雲、小草與平日常見的物品坐墊、門把、碑文…等構成海報要素;並藉由漢字中的筆墨趣味、漢字意涵,開發自然材質為肌理,進行視覺創作,試圖找到表現禪意的不同視覺語彙。 由於世界正處在混亂混沌的時期,禪宗的空無、追求自然、樸實簡約,正可以給忙碌的現代人稍微喘息的機會。除此之外,對於肩負起時代與社會文化責任的設計者來說,了解並認同其文化的淵源,是非常重要且意義深遠的事。
  • Item
    數位攝影圖像視覺化之海報設計創作研究
    (2010) 朱碧霙; CHU, Pi-Ying
    隨著數位化生活時代的來臨,數位式相機挾帶著簡易上手、高畫質以及免去底片成本等優勢,成為影像取得的最大來源。許多從事設計工作者也無不將數位攝影影像大量應用在視覺藝術的創作上,使得數位攝影影像與視覺藝術或是部分觀念性藝術創作愈加緊密結合,儼然成為一種潮流與趨勢。毫無疑問的,圖像正以一種如大風暴般的威力席捲影響著我們的媒體、城市以及文化(W.J.T. Mitchell,2005),透過圖像語言讓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更加瞭解現今世界,也使得世界化與全球化的過程,加速在我們的時代中劇烈地發生。在數位影像的時代,我們正處於一種「可視的意識形態」之當代思想狀態中,無形中加速影像語言成為人際間溝通與交流的重要媒介。 為此,本研究重點在於數位攝影影像經過圖像視覺化設計後的表現形式與應用,以筆者個人所拍攝的數位攝影影像做為創作媒材,經由視覺化設計過程後應用於視覺藝術創作上。最後,以所得到的驗證,歸納出以下論點:創作方式的變革、表現形式的數位化、科技藝術開啟數位攝影影像於創作上之新視界。
  • Item
    諷刺仿作風格應用在「全球暖化 」海報設計的創作與研究
    (2010) 王維憶; weiyi, Wang
    「諷刺仿作風格」所企圖達到的效果,是突破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裡「真蹟與原創性」的概念,正是以畫作解構神話。因此,諷刺仿作即可視為一種「反」文化風格,亦成為後現代生活中越來越普遍的常態現象。 本研究以對公共議題應有的關注,再佐以相關暖化的科學理論並且探討諷刺仿作定義與特性,透過諷刺與原作間互動關係的海報設計創作模式,展開一種新的詮譯形式與視覺訊息傳達風格。籍以了解「諷刺仿作風格」運用與表現在海報設計創作上的可能性。本論文中探討主要有三大議題:(一)由文獻探討了解暖化的成因、影響及應變措施等科學理論。再蒐集、分析諷刺仿作沿革與定義分析仿作案例,驗證「諷刺仿作風格」具備後現代諸多特徵,更包含荒謬、嘲諷與遊戲化,體現後現代的反文化精神。(二)經過蒐集、分析暖化議題相關海報作品,探究諷刺仿作之仿本選擇及表現技法有何異同之處,印證文獻探討中「諷剌仿作風格」特性的論述。(三)透過海報形式創作,本研究試圖運用反諷、模仿的形式,解構既定印象的經典名畫、圖像等。同時又有與其原作親近甚至合謀的一面,籍由解構經典名作或圖像既定的印象,再進行構成大眾通俗文化並且傳達諷刺之意涵。有效應用「諷刺仿作風格」特性。藉此傳達嚴肅的全球暖化議題,希望能引發共嗚喚起眾人們的省思。在海報創作表現出仿作的「諷刺」特性。仿作的同時又要使原始的可被辨識,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很模糊與弔詭,藉由海報創作的完成,體驗後現代主義「不確定性」與「內在性」的二大特性,表現出既有衝突、亦有妥協的視覺表現手法。 最後,經過本研究在「諷剌仿作風格」案例蒐集整理與分析;整理出「諷刺仿作風格」所包含的寄生性、獨立性、獨創性、諷刺性、通俗性及限制性六大特質。證實「諷刺仿作風格」不但能體現後現代文化的反文化精神,亦具備、反諷、種類混雜、狂歡性、表演性、構成等後現代主義諸多特徵,足以做為後現代文化的一種現象。
  • Item
    解構主義應用於社會議題海報之創作研究
    (2018) 洪千涵; Hung, Chien-Han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以及當代社會的快速變遷,環境與社會議題越趨複雜;各文化階層間的不同價值觀不斷浮現。解構主義自1960年代發展以來,其所強調的「去中心化」思維一直深刻的影響至當代。在面對近年來從台灣到國際上不斷發生的社會運動、事件與議題,本研究認為其背後的內涵與解構主義所具有的強烈批判性有著一定程度的連結;並且,由解構主義所主張的多元、自由、反權威等觀念,更是人們在面對各種社會事件時應具有的態度:不將思維侷限於狹隘的二元對抗,而是以更加多元的態度去容納。本研究旨在連結此二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社會議題與解構主義進行創作。透過對解構主義理論的分析,以及其於視覺藝術、建築、平面設計領域應用手法的比對彙整,將之轉化為視覺語彙,建構出此哲學理論運用於平面設計之方法;並以當代重要的「環境保護」、「國際衝突」、「社會政治」、「個人身心衛生」四大議題作為創作內容;透過平面設計中具有優秀表現與傳達能力的「海報」載體呈現。解構主義比起作為一種特定的風格,更像是一種開放的提問方式;本研究最終共獲得十項解構主義應用於平面設計之表現方法,分別為:「分割」、「拆解」、「重疊」、「集合」、「變形」、「殘缺」、「動態」、「多義」、「多元複合」、「自由隨機」;並透過創作實證,印證「解構主義」應用於「社會議題」時,在平面設計傳達上之聯結性與貼切性。希冀藉由此次創作,提供設計領域人員在圖像設計與應用上的新思維與新方向,亦透過海報此項媒體的視覺表現力與傳達力,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所身處的時代、文化與社會;進一步深入關懷與思考,展現設計的藝術性與教育性。
  • Item
    生命關懷海報設計研究創作
    (2017) 林美君; Lin, Mei-Chun
    動機近來國際衝突不斷,烏克蘭和敘利亞等問題,在各地引發許多恐怖攻擊事件,造成大量死傷與難民流離失所。局勢動盪不安,人們彼此的距離也隨著被拉開,冷漠、霸凌與自殺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不論國際情勢或氣候變遷等災禍產生,最終受到傷害的都是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 本創作研究透過三個階段執行,首先依據文獻探討,整合心理學、社會科學、人文學及哲學與生命關懷的關係,彙整出相關脈絡,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及人與宇宙四個面向。接著將此四個面向再與2012-2016年世界重大事件歸納出研究創作主題,分別為黑心、生命、終點、天災、難民、探索、恐怖攻擊、我、地球2.0、動物等十個主題。最後以曼陀羅思考法符號轉換為創作模式,有系統的將主題擴散衍生子題,產生設計元素並進行海報設計。 運用曼陀羅思考法符號圖像轉換,建立一套邏輯系統的設計模式,以理性框架引導,發揮無限創意。不僅提供創作者設計思考的方法,更可作為創作者說明或解釋作品理念的依據。 本創作主要目的是以生命關懷為主軸,創作十個主題之系列海報,希望喚醒大家對於此議題的重視,進而對弱勢族群帶來可能的幫助。我們可以透過國際的共同協定或條約,維持世界和平、貿易往來或武器規範等,但是無法針對生命關懷提出或是定義具體法則。一般人面對生命關懷如此大範圍的議題時,總會不知道自己可以從何做起,期望透過本研究創作中每一張海報的小觀點、小省思,激發並聚焦社會大眾的關注,強調對生命的尊重並引發大家對生命關懷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