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0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孝道、帝國文獻與翻譯(2010-07-31) 潘鳳娟學界對清初駐北京之法籍耶穌會士韓國英(Pierre-Martial Cibot, 1727-1780)的研究仍在起步階段,而且討論的內容多著重在其園藝、中國語言與醫學相關的著作。而他的《中國古今孝道》(Doctrine ancienne et nouvelle des Chinois sur la piété filiale, 1779)一書所譯介並西傳法國之清帝國孝道文獻,無論在中國經典歐譯史或是中國對近代法國的影響,都有相當貢獻,但學界對此仍相當陌生。韓國英強調他的選文標準是「帝國文獻」(oeuvres Impériales),即與他同時代的官方孝道文本為譯介對象。從此書內容觀察,我發現韓國英實聚焦皇權,凸顯中國皇帝之宇宙性大家長角色,以譯介方式將清帝國孝道文獻傳回法國。此舉一則將中國聖王與法國國王作對比,一則似乎也藉此向歐洲讀者證實這些帝國文獻中的孝道在中國是實踐中的德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書收入韓氏與錢德明(Joseph Marie Amiot, 1718-1793)等人合編之《關於中國之記錄》(Mé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les sciences, les arts, les moeurs, les usages des Choinois, par les missionaries des Pékin, 1776-1793, 1814, 16 vols.)第四卷,由法王出資規劃,且出版時間與法國近代的關鍵時刻相近,箇中關連值得深入探究。再者,韓國英對中國帝國孝道文獻的譯介手法與其譯本產生的效應,若從當代文化翻譯學者L. Venuti所提「異化翻譯」理論來評析,韓氏之中國孝道的譯介作品似也支持了他所提此等翻譯將對目的語(法國)文化價值體系提出挑戰,甚至重構的主張。此計畫將借用此翻譯理論之方析方法,評析韓國英譯介清帝國孝道文獻的具體內容,及其對近代法國所提出的挑戰。 祭祖作為孝道的實踐方式之一曾經是中國禮儀之爭的爭辯核心,作為《孝經》歐譯與流傳的一環,目前學界對韓國英,尤其對他的譯介工作仍相當陌生,研究成果相當有限。本計畫將從原始資料耙梳整理,解析韓國英譯介中國孝道文獻的貢獻與影響。Item 孝道、帝國文獻與翻譯(國立編譯館, 2012-03-01) 潘鳳娟; Feng-Chuan Pan本文討論耶穌會士韓國英(Pierre-Martial Cibot, 1727-1780) 的《孝經》全 文法譯本“Hiao-King, ou Livre Canonique sur la Piété filiale”(1779) 之文本與及註 釋的內容,並選取三個關鍵主題「明王」、「禮」與「聖治」予以分析,以便 理解韓國英的詮釋進路與其所建構的清帝國孝道的架構與論述核心。此外, 韓國英自稱其《孝經》的翻譯與詮釋所依據底本均為「帝國文獻」,然到底是 否有一特定底本,或者到底涵蓋哪些文獻,也是本文欲一探究竟之處。Item 法籍耶穌會士韓國英與孝道文獻的西傳(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11-01) 潘鳳娟; Feng-Chuan PanItem 皇帝的孝道(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2009-12-01) 潘鳳娟; Feng-Chuan 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