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0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華僑學校在韓國的法律地位變化與生存策略(一九七八至二○一○)
    (思與言雜誌社, 2012-03-01) 王恩美; En-Mei Wang
    韓國華僑學校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華僑學校不但是在韓國當地最早設立的外國人學校,亦是目前數量最多的外國人學校。一九七○年代前,華僑學校在韓國並未編入法律體系中。一九七○年代,華僑學校並非是以學校而是以「外國人團體」資格,首次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一九九○年代末期韓國陷入金融風暴與經濟危機,政府當局為吸引外國投資者,放寬對外國人的限制,取消「外國人團體」登記規定,致使韓國華僑學校的法律地位,由過去的「外國人團體」,轉變為「各種學校」。這是華僑學校首次在韓國取得「學校」的法律地位。本稿主要探討韓國華僑學校的法律地位變化與其對華僑學校帶來的影響,並說明華僑學校面臨的困境與生存策略。
  • Item
    「中韓友好條約」簽訂過程中的「韓國華僑問題」(1952~1964)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2011-06-01) 王恩美; En-Mei Wang
    戰後,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以反共為基礎,追求相互的合作與友好關係, 彼此稱呼兩國關係為「兄弟之邦」、「堅強盟友」,不斷對內外宣傳兩國的反共 同盟關係。然而,兩國的反共同盟關係並沒有如表面般順利進行,實際上兩國 不僅沒有簽訂軍事同盟,連象徵友好關係的「中韓友好條約」也遲至1964 年 才簽訂。中華民國曾數次提出簽訂友好條約的要求,都遭韓國政府拒絕。韓國 拒絕的最重要原因在於「韓國華僑問題」。換言之,「韓國華僑問題」是「中韓 友好條約」的最大障礙因素。因此本文將探討韓國華僑問題對「中韓友好條約」 簽訂過程所產生的影響,並分析韓國政府何以如此重視「韓國華僑問題」與「中 韓友好條約」簽訂過程中的雙方利益衝突。透過「中韓友好條約」的簽訂過程, 我們可以了解表面看來毫無衝突的兩者間,其實隱含著各自利益之衝突,可以 顯現出東亞反共同盟隱藏的多元且複雜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