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年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2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王船山乾坤並建的義涵及倫理向度(國文學系, 2006-09-??) 侯潔之突破易卦以乾為首出的傳統見解,船山將坤提起來與之並舉,並以「十二位陰陽半隱半現」說為義理根據。「並建」的提出,旨在通過乾坤不離的關係,強調二者之於存在的實現具有同等的價值意義。歸結於人道,「乾坤並建」規約了本體必安頓於現實的價值方向,說明缺乏由內致外的生活實踐必非道德的真實體現。在「十二位陰陽半隱半現」說的架構中,乾坤與六十二卦的體用關係,通過隱現爻位的滿全,使卦體之紛繁僅顯氣用限制,無妨於乾坤之理的全具。而十二爻位的隱顯架構所開展出的體用圓融關係,適足以肯定日用實踐的無限意義。綜言之,船山以「乾坤並建」作為易學的核心命題,是從實存的眼光,於存在面開顯形而上的超越面向,進而在氣的通貫中,肯定道德實踐之必然及其無限價值意義。Item 由張載、朱熹形上思維的分歧論其功夫重心的移轉(國文學系, 2005-09-??) 侯潔之張、朱二儒的人性論與功夫論皆在宇宙論的基礎上發展而成,且其二者之宇宙論又深受《易》的影響,唯詮解「神」義不同,造成內部義理型態的全盤迥異。在張載,從「神」的作用歸屬,確立了「太虛」高於「氣」的形上地位,則「太虛」與「氣」便在體用關係上,劃開了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層次。展現在實踐意義上,功夫進路必成歸返心性一途,於是重心便落在對太虛之心的把握上。朱熹與張載相同,依宇宙論間架下貫於人,決定了心性論的義理結構。但他把能動意義的「神」下降至形下的層次,則神化的能動性由形而上下降至形而下,成為心之發用。於是凡關涉活動層面者,在朱熹全解為氣,故心情皆屬氣,而功夫重心勢必移轉至能活動的心氣上。終造成道德實踐內在保證的喪失,以致於人在天理的體證上與實踐上終有所隔,造成與張載心性理通貫系統的明顯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