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年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論時空交錯的虛實複合結構
    (國文學系, 2002-06-??) 陳滿銘
    人生活在宇宙之中,而宇宙就是「時」與「空」的結合體。因此人類本身和週遭的一切,都脫不開「時」與「空」,當然那些藉以反映人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文學或其他藝術作品,也是如此。而其中文學作品,由於它們不論長短,都不僅適合將「時」與「空」交錯或融合在一起,又特別便利於化「實」為「虛」、轉「虛」為「實」,甚至於複合「虛」與「實」,以呈現出其變化、自由與和諧的高度美感。因此本文即就此種辭章中不可或離之「時」與「空」,由章法切入,單取其交錯[含融合]部分,再配合其中「虛」與「實」複合為一的類型,分「先虛後實」、「先實後虛」、「虛、實、虛」、「實、虛、實」等四種結構,就便舉蘇辛詞為例,並附以結構分析表,作一番考察,以見這種章法結構之藝術奧妙於一斑。
  • Item
    章法「多、二、一(0)」結構論
    (國文學系, 2004-03-??) 陳滿銘
  • Item
    論章法之包孕式結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9-??) 陳滿銘; Chen, Man-ming
    「章法」所探討的,是篇章內容的邏輯結構。由於這種邏輯結構,乃對應於自然,由「陰陽二元對待」為基礎而形成細緻、複雜、多變的邏輯系統,足以反映出宇宙創生、含容萬物在時空歷程上那種細緻、複雜與多變之層次邏輯;並且又由於此基礎之「陰陽二元」,往往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所以就使得對應於自然規律的各種章法,往往形成各種包孕式之邏輯結構,造成層次、變化、統一、諧和之美感。本文即鎖定這種結構,先探討其哲學義涵與主要類型,而以全篇用「因果」章法包孕而成之詩文為例作考察,然後略作美學之詮釋,以見這種包孕式結構之奧妙。
  • Item
    談篇章的縱向結構
    (國文學系, 2001-05-??) 陳滿銘
  • Item
    論博文約禮
    (國文學系, 2000-03-??) 陳滿銘
  • Item
    論章法四大律之方法論原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03-??) 陳滿銘
    「章法」是以「陰陽二元」之互動為基礎,經其「秩序」、「變化」、「聯貫」與「統一」之四層作用,而形成整體之「多 ←→ 二 ←→ 一(0)」之螺旋結構的。而此「陰陽二元」、「秩序」、「變化」、「聯貫」、「統一」與「多 ←→ 二 ←→ 一(0)」螺旋結構,初看起來,好像只為「辭章」或「章法結構」服務,但實際上,卻可超越「辭章」、「章法結構」,提升至「普遍性存在」之高度,亦即方法論原則加以確認。為此,本文特從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周易》與《老子》兩書裡探尋,分別找出它們相應的論述,以見章法「秩序」、「變化」、「聯貫」與「統一」四大律方法論原則之究竟。
  • Item
    篇章內容、形式包孕關係探論
    (國文學系, 2010-09-??) 陳滿銘
    辭章的內涵主要含綜合思維的「風格」、「主題」(整體意象,即義旨、材料)、邏輯思維的「章法」、「文法」與形象思維的「修辭」、「詞彙」、「個別意象」。其中的「個別意象」、「詞彙」與「文法」,主要屬於「字句」範疇;而「章法」、「主題」(含義旨與材料)與「風格」,主要屬於「篇章」範疇。如果捨「字句」而就「篇章」,探討其「內容」與「形式」,則「主題」(含義旨與材料)與「風格」為其「內容的內容」,而「章法」則為其「內容的形式」,這可用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深入之探討,以見兩者彼此包孕的關係。
  • Item
    論辭章之潛性與顯性
    (國文學系, 2009-03-??) 陳滿銘
  • Item
    「志道、據德、依仁、遊藝」臆解
    (國文學系, 2003-06-??) 陳滿銘
    《論語.述而》「志於道」這一章,前賢之論述本多,似無再置喙之空間,但本文卻嘗試就《論語》相關各章所論,並結合《禮記.中庸》對「性」與「誠」、「明」之闡述,從不同角度切入,予以分析論證,期望得出之結果,會有一點參考價值。經過了探討,認為這一章論的是為學之目標、依據與過程。所謂「志於道」,是說立定志向,把「仁且智」以成己成物的聖道做為一生的最高目標。所謂「據於德」,是說「德」是所據以邁向目標的源頭力量,而它有「仁之德」與「知(智)之德」兩種,這是人據以無限向上進德修業的原動力,如果不據於此,那就無法來成己又成物了。所謂「依於仁」,是說不違仁道,要做到「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的地步,這可說是偏就「仁之德」向外發揮以成己的過程來說的。所謂「游於藝」,是說要游習六藝,而六藝「皆至理之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闕者也。朝夕游焉,以博其義理之趣,則應物有餘,而心亦無所放矣」(朱注),這可說是偏就「知(智)之德」向外發揮以成物的過程來說的。這樣舉出四端,將孔門教育的目標、依據和過程,一一交代清楚,真是「本末兼該,內外交養」(朱注),周備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