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年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2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79
  • Item
    聆聽西藏
    (國文學系, 2005-03-??) 陳大為
    本文以當代漢語寫作中的西藏「淨土書寫」為主題,分別透過--(一)進藏和旅藏的非藏族作家對西藏文明與地理的崇高化書寫;(二)藏族作家以神話、傳奇、宗教意涵的素材來建構的西藏神秘圖象;(三)古老的西藏文明在現代化建設與資本主義文明衝擊下的隱憂--三個角度,來探討西藏在當代中國文學主流的漢語寫作中,所呈現的文化圖景。
  • Item
    為「父」名、「母」名者服喪所突顯的文化現象
    (國文學系, 1999-03-??) 林素英
    喪服之規畫設計,旨在透過綿密的親屬組織網路,區分人倫之間的親疏遠近關係,以凸顯我固有文化之異彩。而人倫之至親,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關係,因此為父母服喪,即為喪服制度中之核心所在,而《儀禮.喪服》中具有「父」外、「母」名者種類繁複、關係微妙,所以本文直接歸納整理其服喪條例,然後深入其內涵,分別自以下三大向度,呈顯當時之文化現象:(一)以男性為社會中心的文化結構--男性的性別優越地位、男性掌控婚姻、男女社會地位有別;(二)以男性為封建、宗法制度的繼承人--崇揚己施抑制外親、大宗不可絕;(三)孝道文化的表現--多繁衍子孫是為孝、重父母輕妻妾、貴嫡母賤庶母。文末,則自男女有別,而非男尊女卑之角度,以明瞭聖人為具有「父」名、「母」名者制服之用意。
  • Item
    窺意象而運斤
    (國文學系, 1994-03-??) 劉渼
  • Item
    儒家的生死觀
    (國文學系, 2001-05-??) 黃瑩暖
  • Item
    敦煌變文與「祖堂集」「甚」、「甚(什)摩」用法之比較
    (國文學系, 1997-03-??) 王錦慧
    一、有關「甚(什)麼」來源,歷來學者考證很多,文中共列出八種不同說法,並加以評論,其中以第八說「甚(什)麼」是由「是物」而來,「是物」為「是何物」的縮文,最為允當。二、由是物→甚(什)麼的演變過程,字形多樣,從音理和語義推之 ↗甚,為是物(勿)(沒)→甚物(沒)→什沒→什摩→什麼 ↘甚摩→甚麼→是麼(末)三、表示「甚(什)麼」這個詞彙的文字形式,變文比「祖堂集」富有變化,大抵變文以「甚」為主,占83.65%《祖堂集》以「什摩」為主,占 98.87%。四、「甚(什)麼」在「祖堂集」中出現的次數與使手情形都比變文頻繁及多樣化,現代漢語「甚(什)麼」用法,在「祖堂集」中大都已經出現。
  • Item
    柳宗元《三戒》對後代寓言的影響
    (國文學系, 1999-03-??) 顏瑞芳
    柳宗元是先秦以後中國最重要的寓言家,他的寓言獨立成篇且精警生動,為中國寓言開拓新的里程碑,對後代寓言影響深遠,而其〈三戒〉尤為膾炙人口。本文旨在探討〈三戒〉及其影響下的寓言作品,衡諸「通變」的創作理則,比較其優劣得失。全文除「前言」、「結論」外,共分三部分:首先就文體的新奇性、結構的統整性、故事的生動性、寓意的普遍性四方面,分析〈三戒〉的特質,以考察其影響力的要素,其次列舉蘇軾、姚鎔、鄧牧、方孝孺、趙撝謙、劉征等作家之寓言,勾勒其影響概況;再次就文辭運用、題材開拓、故事內容、作品命意、行文氣勢五方面比較分析,以見〈三戒〉及其繼作的特色與價值。        
  • Item
    六祖壇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價值
    (國文學系, 1990-03-??) 王熙元
  • Item
    《莊子》「遊」的哲學
    (國文學系, 1996-03-??) 傅武光
    莊子哲學可以遊字貫通之。莊子使用遊字有兩種意義,其一為文學之意義,即以人生百年比喻為一次旅遊;其一為哲學之意義,即以遊代表自由。自由帶來快樂,人生之遊合當遊得自由快樂,此之謂逍遙遊。欲為逍遙遊,先須無所牽掛;欲無所牽掛,必須有「忘」之工夫與境界。致忘之方則在於齊物,即齊小大、齊壽夭,齊美惡、齊是非、齊貴賤、齊物我、齊死生。齊之之法,在於「照之於天」。萬物既齊,即無復分別;既無分別,故無所爭取;既無所爭取,故無得失之心;既無得失之心,故面對可欲,亦若無其事,所謂忘也。遊而能忘,斯無所牽掛矣,斯為逍遙矣。
  • Item
    孟子與史記之關係研究
    (國文學系, 1989-02-??) 王基倫
  • Item
    從《詩輯》論嚴粲《詩經》學重要觀念
    (國文學系, 2008-03-??) 陳清茂
    嚴粲《詩緝》採用傳統解經手法,緝集諸家之長,深入考辨,故能時出新意。嚴粲的《詩經》學觀念,展現在以下幾點:以儒家美刺觀點解釋今本十五國風之次第與刺淫之詩非淫人自作,肯定〈詩序〉的解經價值,以體之大小解釋大、小雅之別,將興之兼比者視為興之常體。嚴粲及其《詩緝》在宋代《詩經》研究領域中,為傳統派的重要代表,在整個《詩經》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