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年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92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乾嘉衍派,章黃嫡傳」 ──石禪先生潘重規教授《論語今注》特色析論(國文系, 2017-09-??) 賴貴三; Lai, Kuei-san石禪先生潘重規(1908-2003)教授為國府遷臺(1949)後,臺灣國學界公認的第一代大師,早年師從章炳麟(太炎,1869-1936)、黃侃(季剛,1886-1935),深習文字、聲韻、訓詁小學,旁及經子詩詞、《紅樓夢》考證,尤於敦煌學蜚聲國際。其學真積力久,涵養湛厚;其人「卑以自牧」,可謂「謙謙君子」。自民國四十年(1951)底,授課之餘,應臺灣師大人文學社「國學講座」之請,於禮堂親講四書經義,傳播倫理道德,闡揚傳統文化,匯成《論語今注》,為其講授四書的精心力作。全書以精簡流暢的白話文,逐篇逐句進行註釋,闡發《論語》要義,深入淺出、鞭辟入裡,具有「辨章考鏡,引證詳確」、「注解清晰,簡明扼要」與「紮基深厚,推求根本」的特色,實為初習《論語》學子最佳入門體道用書。Item 廖平經學六變所建構的歷史圖像(國文學系, 1997-03-??) 林淑貞廖平,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特異獨行的怪傑,其經學思想凡經六變,對於六變,世人褒貶不一,本文嘗試紬繹其六變軌則,冀能勾稽其企圖建構之歷史圖像,以察其創制初心。論述理序分為五大部份:一、從廖平的生平及著作來考察六變的時代背景及其所面對的課題。二、勾勒六變的內容以了解前後變化的軌跡。三、藉由六變,爬梳其開展出來的義理詮釋路向。四、此六變之意義,終究欲建構出什麼樣的歷史圖像?其理論根柢何在?如何可能?五、六變對於時人及後人之影響何在?Item 以史證經:楊樹達《論語疏證》析論(國文系, 2012-03-??) 陳金木; Chen, Chin-mu民國以來,楊樹達一反經學著作的注疏傳統,另闢蹊徑撰成《論語疏證》。這本書的主旨雖然在「疏通孔子學說」,也採用「以經證經」或取群經諸子及四史為證,但是其特點在於將三國以前所有徵引《論語》,或和《論語》有關的資料,依時代先後,摘錄在《論語》經文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按語」一抒己見。 陳寅恪稱之:「此司馬君實、李仁甫《長編》《考異》之法,乃自詁釋《論語》所未有,誠可為治經者闢一新途徑,樹一新模楷也。」本文即以《論語疏證》為文本,從一、緒論。二、從《論語古義》到《論語疏證》。三、從「以經證經」到「以史證經」。四、從「折衷朱注」到「乃下己意」。五、結論等五個側面,以〈以史證經:楊樹達:《論語疏證》析論〉為題加以闡發之。Item 民國時期大學經學教育檢視(國文系, 2013-09-??) 王應憲; Wang, Ying-xian經學是傳統中國科舉時代教育的核心內容,清末推行學制改革,採納西方分科治學觀念,經學教育在讀經科得到延續。民國時期,教育部通令廢止讀經科,經書被歸併于中文、歷史、哲學等現代學科。「經學歷史」與「經學通論」課程為大學經學教育之重要內容,在四十餘高校均有開設,其普及範圍、持續時間均具有相當規模。Item 漢宋書經學(國文學系, 1976-12-??) 宋鼎宗Item 管窺「西漢石渠閣會議」(國文學系, 1994-03-??) 陳貴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