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不同劑量缺血預處理對蹲舉表現之影響
    (2022) 張政宏; Chang, Cheng-Hung
    目的:探討不同劑量缺血預處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對於阻力訓練經驗者蹲舉運動表現之影響。方法:本研究共招募12名成年男性。每位受試者先進行控制處理 (CON),接著以隨機交叉平衡次序方式,分別進行三種實驗處理,包括40分鐘 (IPC40)、20分鐘 (IPC20) 和偽處理 (SHAM),其中IPC40為交替加壓雙側大腿220 mmHg,進行4循環5分鐘的缺血與5分鐘的再灌注,而IPC20則為2個循環,SHAM則為20 mmHg。實驗處理結束後,受試者須進行3組70%1RM的蹲舉至衰竭測驗。蹲舉過程中,計算反覆次數和訓練量,以及使用測力板和位移計蒐集相關動力學指標,並以近紅外線光譜儀檢測肌肉氧飽和度。結果:蹲舉時的反覆次數、訓練量、動力學指標和肌肉氧飽和度,在4種處理之間均無顯著差異。不過,在最大速度方面,IPC40、SHAM與CON的第二、三組均顯著低於第一組 (第一組 vs. 第二組 vs. 第三組, IPC40: 0.96 ± 0.12 vs. 0.91 ± 0.13 vs. 0.89 ± 0.11 m/s, SHAM: 0.95 ± 0.09 vs. 0.89 ± 0.10 vs. 0.86 ± 0.10 m/s, CON: 0.98 ± 0.12 vs. 0.89 ± 0.12 vs. 0.84 ± 0.12 m/s, p< .05),而IPC20則在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在含氧血紅素變化率方面,IPC20與CON的第二、三組顯著高於第一組 (第一組 vs. 第二組 vs. 第三組, IPC40: -17.2 ± 7.9 vs. -14.7 ± 7.4 vs. -14.2 ± 7.7 µmol·L-1, CON: -17.5 ± 5.6 vs. -15.2 ± 5.3 vs. -14.4 ± 5.5 µmol·L-1, p < .05),SHAM的第二組顯著高於第一組 (第一組 vs. 第二組, -15.8 ± 5.8 vs. -13.6 ± 6.7 µmol·L-1, p < .05),而IPC40則在各組之間無顯著差異。結論:不同劑量的IPC,均無法改善蹲舉運動的反覆次數和訓練量。不過,IPC20似乎具有延緩最大速度流失的效果,而IPC40則可維持含氧血紅素的解離。
  • Item
    缺血預處理後不同休息時間對有氧能力的影響
    (2019) 丁世峰; Ting, Shih-Feng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缺血預處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後不同休息時間對有氧能力的影響。方法:以12名大專受過訓練之男性運動員為受試者,須接受1次的控制處理 (control, CON),再以隨機分配與平衡次序的實驗設計接受2次IPC。在首次實驗中,受試者於功率腳踏車上執行遞增負荷運動測驗 (graded exercise test, GXT) 以作為CON;在後續實驗中,受試者須在接受IPC後休息5分鐘 (IPC5) 或30分鐘 (IPC30),再執行GXT。運動測驗過程中,量測攝氧峰值 (peak oxygen uptake, VO2peak)、功率峰值 (peak power output, Wpeak)、衰竭時間 (time to exhaustion, TTE)、第一換氣閾值 (first ventilatory threshold, VT1)、第二換氣閾值 (second ventilatory threshold, VT2) 與換氣閾值對應之輸出功率 (wVT1 和wVT2),並監控肌肉氧飽和度的改變量,包括含氧血紅素 (change in oxyhemoglobin, ΔO2Hb)、去氧血紅素 (change in deoxyhemoglobin, ΔHHb)、總血紅素 (change in total hemoglobin, ΔtHb) 及組織氧飽和指標 (change in tissue saturation index, ΔTSI)。結果:VO2peak、VT1、VT2、wVT1 與wVT2在3種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然而,IPC5 與IPC30之Wpeak (IPC5 vs. IPC30 vs. CON, 280.3 ± 39.0 vs. 282.4 ± 38.0 vs. 269.3 ± 31.4 W) 與TTE (IPC5 vs. IPC30 vs. CON, 740.3 ± 77.8 vs. 744.5 ± 76.0 vs. 718.0 ± 62.7 s) 顯著高於CON (p< .05)。ΔO2Hb在VT1、VT2與衰竭時,以及ΔtHb在VT2時,IPC5顯著高於CON。此外,IPC5在VT2與衰竭時之ΔO2Hb與ΔtHb顯著高於IPC30。結論:缺血預處理後短與長休息時間均能促進有氧能力,其中IPC5之效益可能與血流量上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