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動作距離與準確度對加減速軌跡影響
    (2024) 陳佳驊; Chen, Chia-Hua
    在費茲定律的典範下,動作距離與目標準確的容忍度被視為是影響動作時間的主要因素;衝量變異模型則直接探討更大的施力造成速度提升而增加終點變異。對稱性衝量變異模式預測間斷性快速瞄準動作有對稱之加、減速衝量,但當目標準確要求提高時,減速的時間比例會增加。本研究以14種不同動作距離與目標大小的組合建構四個費茲難度指數,以完整觀察動作距離與目標大小對加、減速度軌跡比例的影響。方法:參與者為20名右手為慣用手的健康成年人,利用手寫顯示板及壓力感應筆進行費茲工作,完成操弄動作距離及目標寬度的14個情境,每個情境各 20 次成功試作。以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檢驗操弄間及難度指數對動作時間、速度峰值、加速度時間比例、加速度距離比例、加、減速度時間、加、減速度距離的影響。另以單一樣本t檢定檢驗速度峰值時間及距離比例與0.5的差異。結果:動作時間隨著難度指數增加而增加;目標寬度減小速度峰值下降,且加速度時間比例增加及加速度距離比例降低;動作距離增加速度峰值增加,且加速度時間比例及加速度距離比例不變。結論:操弄目標寬度或動作距離均可提升難度指數及增加動作時間,但兩者對加速度時間及距離比例有不同的影響。
  • Item
    一線之間-時間工作學習之遷移
    (2022) 李開平; LI, Kai-Ping
    間斷性工作表現受到動作時間與速度影響,在截斷性運動中對空間、時間的準確性皆有所要求。了解時間瞄準工作表現如何受到動作時間與動作速度影響,並且探討練習後對於學習遷移範圍,可以提供在運動技能學習領域中一個參考之依據。目的:透過練習檢驗動作時間與速度對於時間工作學習的影響。方法:以十四位實驗參與者練習30cm/600ms的間斷性畫線工作四天共1000次試作,檢驗五種動作時間與速度的組合(30cm/600ms, 42cm/600ms, 18cm/600ms, 40cm/800ms, 20cm/400ms),在前、後測間動作表現的差異。五種時間與速度的組合可分成相同動作時間不同速度(18cm/600ms, 30cm/600ms, 42cm600ms)及相同速度不同動作時間(20cm/400ms, 30cm/600ms, 40cm/800ms),分別對動作表現進行3(情境) X 3(測驗)重複量變異數分析。結果:經過大量練習後30公分/600毫秒情境在所有依變項中顯示學習效果的特定性,後測與延遲後測相對於前測,皆有較好的時間工作表現,其他情境也有相同的趨勢。整體來看所有情境在時間工作後測與延遲後測的表現皆比前測好,顯示一般性學習的效果,但情境間的表現仍有差異。結論:練習對所有情境皆有學習效果,但學習效果受到距離影響,當相同動作時間時,較長的距離(快速),可能需要有較快的加速率,因此只練習30公分/600毫秒情境不夠;當相同速度時,短距離短時間也需要較快的加速率才有辦法完成。進行1000次時間工作練習,可以提升練習情境的表現與相同動作時間及相同速度情境的表現。未來可增加控制組比較學習差異,以及以較困難的情境作為練習情境,探討除了以結果表現外,動力表現上(次動作、平均速度、峰值速度、加速率)的變化。
  • Item
    工作限制對學習前翻之影響
    (2011) 張瓊恩; Chyong-En Jang
    Jang & Liu(2009)探討不同層級之體操選手在不同情境下實施團身前空翻之動作差異,發現乙組選手實施前空翻的方法僅能滿足平時練習情境之要求,一旦增加了工作限制,原本動作型態的不足之處則明顯影響其動作表現;根據個體在各種不同的工作限制下會產生不同動作型態的概念(Newell et. al., 1989),進一步探討前空翻之初學者如何於啟蒙訓練時獲得正確之基本動作,以達成有效率的練習,以及對後續進階難度動作有助益之穩固基礎。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加入工作限制概念之訓練對學習前空翻動作的影響。研究方法為招募16名體育相關科系學生(19.14±1.35歲),分為控制組與實驗組各8人,進行約八週之助跑團身前空翻訓練(一週練習3次),前兩週練習內容相同,兩週後進行前測,後六週實驗組操作加入工作限制概念之課表,而控制組則執行一般訓練課表,完畢進行後測及遷移測(高台原地前空翻);測驗時以一台200fps高速攝影機擷取二維影片,再以Kwon3D將動作數據化,並使用普通攝影機拍攝動作影片後隨績排序給專業體操裁判作評分,最後將各項運動學參數及裁判評分以Mathematica與SPSS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後測整體表現皆有進步,包括後測動作分數提升、起跳前助跑速度增加、落地穩定性提高及落地前能夠提早緩衝(髖角速度減少至負值),唯團身技巧退步;遷移能力如動作分數、落地穩定性、落地前準備伸展及落地時身體回正皆有顯著提升。兩組差異主要在於實驗組能夠在遷移測減少落地項目扣分,維持落地穩定,而控制組則無。結論:一、整體表現經過練習皆有顯著進步,二、兩組後測之學習成效無顯著差異,三、加入限制概念訓練之組別有較佳遷移表現,因此工作限制概念課表能夠幫助學習者遷移前空翻能力至其他項目中。最後,建議往後對複雜動作的研究,能夠將觀察及學習時間拉長,至動作能夠趨於穩定且成熟的階段,更能發揮工作限制對於動作之影響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