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缺血預處理對於2000公尺室內划船運動表現之影響
    (2018) 許文彥; Hsu, Wen-Yen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划船選手在接受上肢或下肢缺血預處理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 後,是否能促進2000公尺室內划船的運動表現。方法:共14名高中男性划船選手參與本研究 (年齡,17 ± 1歲;身高,174 ± 6公分;體重,66 ± 5公斤;2000公尺划船最佳成績,439 ± 15秒),依隨機分派及平衡次序方式,分別進行三種實驗處理:UIPC (220 mmHg壓脈帶於雙上臂近端)、LIPC (220 mmHg壓脈帶於雙大腿近端),以及SHAM (40 mmHg壓脈帶於雙大腿近端);每種實驗處理共進行3循環的5分鐘缺血/5分鐘再灌流。實驗處理後50分鐘再進行2000公尺划船測功儀計時測驗。結果:2000公尺划船測驗的完成時間,在三種實驗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 (UIPC vs. LIPC vs. SHAM, 445 ± 14秒 vs. 447 ± 16秒 vs. 448 ± 11秒, F = 1.002, p > .05)。每500公尺分段的平均功率方面,三種實驗處理之間亦無顯著差異。不同的實驗處理,亦不影響划船測驗結束時的血乳酸、最大心率,及運動自覺強度。以近紅外線光譜儀分析,發現LIPC會顯著增加休息前20分鐘股四頭肌的血流量 (LIPC vs. SHAM, p< .05),然而,划船時的肌肉氧飽合度及血流量,均不受實驗處理影響。結論:LIPC可增加安靜休息時的肌肉血流量,然而,無論是上肢或下肢IPC,均無法改善2000公尺室內划船之運動表現。
  • Item
    活化後增能作用對於運動耐受性與攝氧動力學之影響
    (2016) 潘旗學; Pan, Chi-Hsueh
    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誘發活化後增能作用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 ,對於隨後腳踏車運動的運動耐受性與攝氧動力學的影響。方法:本研究招募12名大專甲組男性為受試者,採用重複量數,隨機且平衡次序的實驗設計。所有受試者需先進行熟悉實驗,而後進行5RM (repetition maximum) 半蹲肌力測驗,以及遞增負荷運動測驗以訂定誘發PAP、高 (heavy) 與激烈 (severe) 強度腳踏車運動時之強度,測驗間隔48小時。受試者於隨後的四次測驗中,進行PAP處理 (4組5RM的半蹲,組間休息3分鐘) 或控制 (CON) 處理 (靜坐20分鐘) ,隨後進行高強度或激烈強度之腳踏車運動測驗。過程中,肺部的攝氧量與股外側肌的攝氧情況分別使用可攜式的能量代謝分析儀以及近紅外線光譜儀 (NIRS) 全程監測。結果:高強度腳踏車運動下,PAP處理的肺部攝氧動力學之平均反應時間 (mean response time, MRT) 顯著低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71 ± 42秒 vs. 107 ± 78秒,p< .05) 。在激烈強度運動之下,PAP處理的運動衰竭時間顯著優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261 ± 94秒 vs. 192 ± 39秒,p < .05) 。激烈強度下使用NIRS監測的肌肉攝氧情況,進行PAP處理的MRT會顯著低於CON處理 (PAP處理 vs. CON處理,20 ± 4秒 vs. 26 ± 6秒,p < .05) 。結論:以4組5RM半蹲熱身誘發PAP後,可能可以加速高強度運動之肺部攝氧動力學,並且可能可以提升激烈強度下的運動耐受性,並且提升肌肉中攝氧動力學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