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進行社區環境行動之學習及影響
    (2006) 黃思婷; Sz-ting Huang
    環境教育的目標為培養出能積極採取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的公民,而臺灣近年來社區環境行動不斷,居民在進行社區環境行動時,其過程也在進行環境教育。 行動能力的概念為丹麥學者提出,旨在讓學童從實際的環境行動中學習如何行動,培養批判性思考,並從參與行動過程體會民主的精神。而增能是近年來常被討論的概念,其中心思想為居民藉由對他們認為重要的議題行動,在過程中培養權力的概念,以便能對他們的生活、社區及社會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於以行動能力與增能的觀點,來瞭解社區團體進行社區環境行動的內容,以及從中的學習及影響。 本研究歷經半年,實際參與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的活動,以質的研究法為主,包括參與觀察、個人訪談、文件蒐集與田野札記。歸納分析之後,發現參與社區環境行動的成員所學深受行動的背景與過程影響,而其學習與影響可分為四個面向,包括草盟的學習及改變、教育社區的方式及影響、與公部門交涉過程中的學習,以及對環境行動的看法。 在「草盟的學習及改變」方面,草盟的居民成員原本不知如何是好,感覺自己渺小,組成草盟行動後獲得權力感,並知道如何處理議題,而參與草盟的研究生則對此更為熟練。在「教育社區的方式及影響」方面,草盟以各種方式傳達議題教育社區,使社區居民從不認同草盟到認同,而以草山水道議題來推動社區教育,獲得社區更大的支持。在「與公部門交涉過程中的學習」方面,公部門從不願正視居民的抗爭,逐漸瞭解必須與居民溝通,態度變得謹慎,草盟成為公部門的正面壓力團體。在「對環境行動的看法」方面,成員體會到行動的過程重於結果,居民參與的重要,並知道如何處理與應用專業知識。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地方環境行動、環境教育課程,以及環境教育者應用行動能力概念設計課程與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