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島嶼氣候變遷在地觀點探討:以澎湖群島為例(2010) 王黛菁島嶼地區在氣候變遷的衝擊上面對較高風險,地形平坦的小島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包括海平面上升、暴風活動增加、生態環境變化、以及海水倒灌等;而在地居民對環境之觀察與因應,為減緩氣候變遷衝擊極為重要的一環。 本研究以澎湖群島為例,探討島嶼居民對氣候變遷的在地觀點。研究面向包括澎湖居民對住家附近或海邊的觀察與經驗、居民對氣候變遷現象的回應、以及資訊需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立意抽樣對澎湖居民進行調查,共發放212份問卷,有效問卷為174份;並以電話聯繫問卷回函中願意接受訪談者,共訪談9位受訪者,以彌補問卷資料之不足。 研究發現,(1)澎湖群島居民對環境之觀察與經驗主要以海岸為主,發現沿岸設施損壞、沙灘後退、洄游性生物減少等海岸與海洋環境變動的現象,並認為是人為因素所造成;(2)居民亦有察覺澎湖留鳥減少與植物生長週期改變,並多數認為是氣候變遷影響;(3)澎湖居民亦確實察覺到氣候規律之改變,並認為是自然因素;而氣候變遷對島嶼的食物來源影響最大;(4)以上這些觀察與經驗主要與居民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關。(5)澎湖居民認為島嶼氣候變遷資訊傳播依賴大眾媒體,認為氣候變遷概念仍須透過教育學習;(6)居民亦認為需透過政府的規劃與政策來積極防止或減緩氣候變遷。因此,研究建議加強大眾媒體環境傳播內涵,提昇全民環境觀察與因應能力。Item 島嶼永續旅遊的環境教育需求研究-以烈嶼為例(2009) 鍾錚華「島嶼永續旅遊」即為遵循永續發展原則的島嶼旅遊活動,亦即在島嶼環境中進行旅遊活動時應遵循永續發展原則,並經由環境教育提昇遊憩品質,減輕旅遊活動對島嶼環境之衝擊。本研究以在地觀點出發,旨在探討烈嶼可供發展之旅遊環境資源,同時藉由各旅遊型態的環境特性,探討系統性且多元化的環境教育可能,並藉此探討環境教育的需求面向。 本研究以烈嶼(小金門)為研究場域,透過問卷調查,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烈嶼的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鄉公所與國家公園員工、旅遊相關產業、地方產業經營生產者以及其他在地居民,共計發放300份,扣除遺失、未填與填答錯誤等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219份,填答率為73 %。研究者根據問卷結果、田野調查、訪談資料與參與觀察獲得以下結論: (1)烈嶼的重要旅遊環境資源沿環島車轍道環狀分佈。 (2)不同類型旅遊場域的環境教育活動需求差異性高。 (3)烈嶼居民「參與」和「帶領或策劃」環境教育的經驗較少,但參與意願很高。 (4)烈嶼環境教育活動類型的偏好與需求,以親近與觀察環境為主,次以解說教學、體驗與實際參與。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對於烈嶼旅遊資源與環境教育發展提出建議,包括: (1) 金門國家公園與烈嶼鄉公所應成為合作伙伴關係。 (2) 利用環島車轍道連結各類型旅遊環境資源。 (3) 公、私部門以及學校、社區共同推廣環境教育。 (4) 成為環境學習中心的基地。 後續研究建議如下: (1) 未來可針對遊客進行永續旅遊與環境教育需求作探討。 (2) 加強烈嶼傳統文化習俗與農村產業活動研究。 (3) 後續環境教育活動規劃與設計之研究。